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341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可容易地以高安全程度地打开和关闭的容器,即使当可打开的盖子被做得较大时也是如此。该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其上部具有第一开口并能存储熔融金属;第一盖子,其能覆盖第一开口,并相对于第一开口沿着水平方向可转动地设置;压缩空气导入口,用于将压缩空气导入容器主体;流动通路,其将存储在容器主体内部的熔融金属供应到其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例如涉及一种适用于运输熔融铝的容器
技术介绍
例如在车辆发动机中使用的铝合金被以熔融状态供给到压铸机器的盘(server)。在这种样熔融铝的输送中使用被称为“浇注包”的容器。在该系统中,铝被熔化以在工厂中混合,其中铝合金被混合并在熔融状态下倒入容器。容器被放置在卡车上,并被运送到模制发动机的工厂,并且容器被放在叉车上,以传送到压铸机器的盘上,然后将熔融铝从容器供应到盘上。当铝合金一旦在其被混合的工厂里凝固并以所谓的铸锭状态运送到具有压铸机器的工厂时,在具有压铸机器的工厂中熔化铸锭的处理成为必须。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即,能源浪费和的CO2废气增多。上述系统意图克服这样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利用压力差供应熔融铝的密封容器,并且对其做了各种改进。这样容器的基本实施例为圆柱形容器主体,具有由大盖子覆盖的开口上部,设置在大盖子的大致中央部分的舱盖设有用于将施加压力的气体导入容器内部的端口,还设置有流动通路和将熔融铝供应导容器主体的导管。利用螺栓和螺母将大盖子通过密封件牢固地安装在容器主体上,从二维空间看,舱盖(小盖子)的一端侧通过铰链被安装在大盖子上,其另一侧被通过具有手柄的螺栓可固定地安装在大盖子上。在将具有手柄的螺杆从主体上取下之后,舱盖可被以铰链为轴线上、下打开和关闭(参见专利文献1)。设置舱盖的原因为打开舱盖,以利用煤气燃烧器对容器内部进行预热。设置舱盖的另一个原因为从外部舀出漂浮在存储在容器中的熔融铝的表面上的氧化物(被称为熔渣)。具体地,舱盖是打开的,用于舀出熔渣的工具被插入容器内部,以从熔融铝的表面上舀出熔渣,并且将熔渣拿到容器的外部。[专利文献]JP-A-2004-276118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问题混合铝合金的高精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将氧化物小心地舀出。然而,由于现有舱盖的直径为大约大盖子直径的一半,从外部很难通过舱盖的开口看到熔融铝的表面并且难以进行舀。因此,舱盖的直径被期望做得更大,然而,因为其尺寸增加,所以舱盖变重,舱盖的打开和关闭可变得非常麻烦。具体而言,由于容器需要在高温环境下打开和关闭,从安全角度而言有很多问题。本专利技术被实现以克服这样的问题,并提供了一种容器,即使当可打开的盖子被做得更大时,可以高安全水平的方式容易地打开和关闭该容器。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其上部具有第一开口,并能存储熔融金属;第一盖子,能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并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沿着水平方向转动;压缩气体导入口,其将压缩气体导入所述容器主体中;流动通路,将存储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的所述熔融金属供应到外部。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第一盖子相对于容器主体的第一开口可沿着水平方向转动,与沿着上下运动方向打开和关闭第一盖子相比,打开和关闭第一盖子所需的力较小。因此,即使当可打开的盖子被做得较大时,可提供具有容易地进行打开和关闭操作以及高安全水平的容器。优选地,容器主体包括存储部分,具有比在容器主体上部的所述第一开口大的第二开口;第二盖子,被固定地设置在存储部分上,以便覆盖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优选地,第二盖子具有可转动地且枢转地支撑第一盖子的支撑部分。优选地,第一盖子被支撑部分支撑,以便从第二盖子的表面升起;第一支撑和导向构件被布置在第一盖子的外圆周上,其具有可转动地与第二盖子的表面上的第一开口之外的区域接触并能上下运动的第一辊子。因此,用于打开和关闭盖子所需的力变得更小。优选地,容器具有第二支撑和导向构件,其具有被设置在第一盖子的支撑部分附近的第二辊子和安装在容器主体上的导轨,当第一辊子处于离开第二表面的位置时,该导向轨道支撑和引导第二辊子。因此,即使当第一辊子位于离开第二表面的位置时,用于打开和关闭盖子的所需力变得较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种容器,其包括容器主体,在其上部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区域设有导管安装部分和盖子转动支撑部分,该容器主体能在其内部存储熔融金属;第一盖子,能覆盖第一开口并相对于第一开口沿着水平方向可转动地安装在盖子转动支撑部分上;流动通路,将存储在容器主体中的熔融金属供应到外部;导管,其被固定在导管安装部分上,并与流动通路连通;压缩气体导入部件,用于将施加压力的气体导入容器主体中。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第一盖子被相对于容器主体的第一开口沿着水平方向可转动地设置,与其中盖子被上下打开和关闭的情况相比,打开和关闭盖所需的力变得较小。另外,由于导管安装部分和盖子转动和支撑部分集中在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可被做得较大,由此第一开口可被做得较大。因此,可更为优选地进行舀出氧化物的操作。优选地,第一盖子具有盖子主体和连接构件,该盖子主体能覆盖第一开口,该连接构件可转动地布置在盖子转动支撑部分上并支撑盖子主体。因此,可防止第一盖子与导管安装部分和盖子转动支撑部分发生干扰。另外,第一盖子可被形成得重量较轻,同时,转动半径被形成得较大。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第一盖子被以相对于容器主体的第一开口沿着水平方向可转动地设置,即使在可打开的盖子被做得较大时,可提供一种可被容易打开和关闭且具有高安全性的容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容器的俯视图(具有打开的第一盖子);图2为当图1的第一盖子关闭时容器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垂直剖视图;图4为安装手柄的放大主视图;图5为安装手柄的放大侧视图;图6为小盖子支撑和运行部分的放大视图;图7为凸轮随动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容器的俯视图(具有打开的第一盖子),图2为当图1中的盖子关闭时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容器100包括容器主体200、作为第一盖子的小盖子300和导管400。(容器主体200的详细描述)容器主体200包括存储部分210,具有其整个上表面敞开的开口部分211;设置在存储部分210上以覆盖整个开口部分211的大盖子230;大盖子230具有比开口部分211小的开口部分231。(存储部分210)存储部分210具有框架主体212、绝热层213和耐熔层214,该框架主体212具有底部和在其上部的开口,该绝热层213被设置在框架主体212的内部,耐熔层214覆盖绝热层213。存储空间215被设置在耐熔层214的内部。耐熔层214比绝热层213密度大以及热传导性高。显而易见,如果需要的话,可形成多层绝热层213和耐熔层214。凸缘215被设在框架主体212的开口部分的外圆周上。一对槽钢构件217被安装在框架主体212的底部216的外侧上。运送容器100的叉车的叉可插入槽钢构件217并可从其中取出。突出部分218在存储空间215侧(即,内部)沿着耐熔214的内壁延伸。突出部分218沿着垂直方向与耐熔层214形成一体。换句话说,突出部分218由耐熔层214本身形成。用于使熔融金属在容器内部和外部之间流动的流动通路219被沿着垂直方向设在突出部分218的内部。从靠近存储部分215底部的位置到存储空间215的上部之间形成流动通路219。导管219例如由陶瓷制成的导管220包围。由此,当向存储部分215的内部施加压力时,可防止气体进入流动通路219。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100在没有导管220等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大盖子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其包括:容器主体,它在其上部具有第一开口,并能存储熔融金属;第一盖子,能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沿着水平方向转动;压缩气体导入口,其将用于施加压力的气体导入所述容器主体中;以及流动通路,将存储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的所述熔融金属供应到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2-28 052898/20051.一种容器,其包括容器主体,它在其上部具有第一开口,并能存储熔融金属;第一盖子,能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沿着水平方向转动;压缩气体导入口,其将用于施加压力的气体导入所述容器主体中;以及流动通路,将存储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的所述熔融金属供应到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存储部分,它具有比在其上部的所述第一开口大的第二开口;以及第二盖子,它被安装在存储部分上以覆盖第二开口,并具有第一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子具有可转动地且可枢转地支撑所述第一盖子的支撑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子由能从所述第二盖子的表面升起的所述支撑部分支撑;并且其中所述容器进一步包括第一支撑和导向构件,其具有第一辊子,该第一辊子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盖子的表面上的除所述第一开口之外的区域接触并能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野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荣商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