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内水口的压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192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内水口的压紧装置,包括凸轮施力机构及其压紧的压紧头,所述的凸轮施力机构的端部为一偏心凸轮,所述偏心凸轮与所述压紧头的接触面为倾斜面,设计成倾斜度可变的倾斜面;所述偏心凸轮的倾斜面与所述压紧头在压紧的过程中,为恒定长度的线接触。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容易产生压紧头工作不稳定,由于凸轮侧面上半部与下半部磨损不一致,导致凸轮施力机构使用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长时间接触摩擦中,不易松动,传递力矩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在连续铸钢工艺中,对快换浸入式水口的辅助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内水口的压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连续铸钢的工艺过程中,连续浇铸通常使用各种耐火材料制成的设备来实现,包括上水口、下水口以及与将上、下水口夹持在一起的压紧装置,该压紧装置的下部支撑上述下水口的承压边沿,压紧装置的上部压紧上述上水口的承压边沿,其作用是在快换的同时,能够使下水口与上水口的接触面保持良好的紧密结合,并且上、下水口的中心轴线重合。传统的压紧装置,包括压紧头,与压紧头连接的凸轮施力机构,该凸轮施力机构为偏心凸轮,可以绕着布置在压紧装置上的固定轴旋转,借助偏心部分的凸轮,对压紧头施力。压紧头绕着某一轴,进行转动,对由于长时间工作磨损而带来的间隙(压紧头与上水口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在调整压紧力时,随着凸轮施力机构的旋转,凸轮压紧机构与压紧头固定斜面之间线接触越来越短(力矩却越来越大),不能有效保证凸轮施力机构对压紧头力矩的传递,容易产生压紧头工作不稳定,并且,由于凸轮侧面上半部与下半部磨损不一致,导致凸轮施力机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调整压紧力时,由于凸轮施力机构旋转压紧而带来的凸轮压紧机构与压紧头的固定斜面之间线接触越来越短(力矩却越来越大),不能有效保证凸轮施力机构对压紧头力矩的传递,容易产生压紧头工作不稳定,并且,由于凸轮侧面上半部与下半部磨损不一致,导致凸轮施力机构使用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用于内水口的压紧装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内水口的压紧装置,包括凸轮施力机构及其压紧的压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施力机构的端部为一偏心凸轮,所述偏心凸轮上与所述压紧头的接触面为倾斜面。所述偏心凸轮的倾斜面为倾斜度可变的倾斜面;所述偏心凸轮的倾斜面与所述压紧头在压紧的过程中,线接触的长度逐渐变大。所述偏心凸轮的倾斜面与所述压紧头在压紧的过程中,线接触的长度为恒定长度。所述倾斜面上沿弧长大于下沿的弧长。从凸轮施力机构的旋入端到旋出端,所述倾斜面的面积逐渐变小。从凸轮施力机构的旋入端到旋出端,所述倾斜面的上沿到下沿的距离逐渐变小。从凸轮施力机构的旋入端到旋出端,所述倾斜面逐渐趋于竖直。在垂直于所述凸轮施力机构旋转的方向上,在所述偏心凸轮的轴向横截面上,其斜面线与水平方向设有的夹角,所述夹角从凸轮施力机构的旋入端到旋出端的逐渐变大。所述夹角为45-90度。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由于凸轮施力机构旋转压紧而带来的凸轮压紧机构与压紧头的固定斜面之间线接触越来越短(力矩却越来越大),不能有效保证凸轮施力机构对压紧头力矩的传递,容易产生压紧头工作不稳定,由于凸轮侧面上半部与下半部磨损不一致,导致凸轮施力机构使用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长时间接触摩擦中,不易松动,传递力矩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凸轮施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夹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凸轮施力机构;2为偏心凸轮;3压紧头;4为倾斜面;5为斜面线。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压紧装置,包括压紧头3,与压紧头3连接的凸轮施力机构1,该凸轮施力机构1为偏心凸轮2,可以绕着布置在压紧装置上的固定轴旋转,借助偏心部分的凸轮,对压紧头3施力。在压紧的过程中,压紧头3绕着某一轴进行转动,以适应由于长时间工作磨损而带来的间隙(压紧头3与上水口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如图2-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内水口的压紧装置,包括凸轮施力机构1及其压紧的压紧头3,所述的凸轮施力机构1的端部为一偏心凸轮2,所述偏心凸轮2与所述压紧头3的接触面为倾斜面4。所述的凸轮施力机构1上设有轴销,凸轮施力机构1上的偏心凸轮2可以绕轴销转动,将偏心凸轮2的端部逐渐挤压压紧头3,从而使压紧头3牢牢的压紧上水口,使上水口与下水口的结合面紧密贴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相比较,其改进之处在于,将偏心凸轮2端部与压紧头3之间的接触面,设计成倾斜面4,具体来说,设计成倾斜度可变的倾斜面4。所述偏心凸轮2的倾斜面4与所述压紧头3在压紧的过程中,为恒定长度的线接触;或者设计成倾斜度更大变化的倾斜面4,使所述偏心凸轮2的倾斜面4与所述压紧头3在压紧的过程中,线接触的长度逐渐变大。该倾斜面4能够有效保证,当偏心凸轮2旋转,挤压压紧头3,压紧头3围绕其转轴转动,由于压紧头3的接触面不可调,因此,当挤压头发生转动时,随着偏心凸轮2的倾斜面4斜度的变化,使偏心凸轮2与挤压头的之间的线接触长度恒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会发生如下现象,随着偏心凸轮2的旋转,力矩越来越大,而偏心凸轮2与挤压头的之间的线接触长度却越来越小的现象。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倾斜面4上沿弧长大于下沿的弧长;从凸轮施力机构1的旋入端到旋出端,所述倾斜面4的面积逐渐变小。是指在偏心凸轮2端部的倾斜面4的倾斜角度是变化的,从凸轮施力机构1的旋入端到旋出端逐渐变大,逐渐趋于垂直或略大于垂直角度,目的是保证心偏心凸轮2与压紧头3的之间的线接触长度保持恒定不变或线接触的长度增大。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偏心凸轮2的竖直方向上,从凸轮施力机构1的旋入端到旋出端,所述倾斜面4的上沿到下沿的距离逐渐变小;从凸轮施力机构1的旋入端到旋出端,所述倾斜面4逐渐趋于竖直。指在偏心凸轮2端部的倾斜面4的倾斜角度是变化的,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小,逐渐趋于垂直或略大于垂直角度,目的是保证心凸轮与挤压头的之间的线接触长度保持恒定不变。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保证偏心凸轮2与挤压头的之间的线接触长度保持恒定不变或增大的基础上,在垂直于所述凸轮施力机构1旋转的方向上,在所述偏心凸轮2的轴向横截面上,其斜面线5与水平方向设有的夹角a,所述夹角a从凸轮施力机构1的旋入端到旋出端的逐渐变大。在凸轮施力机构1旋入端的夹角a为45度,旋出端的夹角a为90度,在旋入端和旋出端中间的夹角a为67.5度;上述方案对应压紧头3的接触面倾斜度大的情况,或压紧力矩不大的情况。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保证偏心凸轮2与挤压头的之间的线接触长度保持恒定不变或增大的基础上,在垂直于所述凸轮施力机构1旋转的方向上,在所述偏心凸轮2的轴向横截面上,其斜面线5与水平方向设有的夹角a,所述夹角a从凸轮施力机构1的旋入端到旋出端的逐渐变大。在凸轮施力机构1旋入端的夹角a为60度,旋出端的夹角a为80度,在旋入端和旋出端中间的夹角a为70度。上述方案对应压紧头3的接触面倾斜度比较大的情况,或压紧力矩较大的情况。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保证偏心凸轮2与挤压头的之间的线接触长度保持恒定不变或增大的基础上,在垂直于所述凸轮施力机构1旋转的方向上,在所述偏心凸轮2的轴向横截面上,其斜面线5与水平方向设有的夹角a,所述夹角a从凸轮施力机构1的旋入端到旋出端的逐渐变大。在凸轮施力机构1旋入端的夹角a为70度,旋出端的夹角a为80度,在旋入端和旋出端中间的夹角a为75度。上述方案对应压紧头3的接触面倾斜度小,或压紧力矩很大的情况。上述仅为本专利技术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内水口的压紧装置,包括凸轮施力机构(1)及其压紧的压紧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施力机构(1)的端部为一偏心凸轮(2),所述偏心凸轮(2)上与所述压紧头(3)的接触面为倾斜面(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内水口的压紧装置,包括凸轮施力机构(1)及其压紧的压紧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施力机构(1)的端部为一偏心凸轮(2),所述偏心凸轮(2)上与所述压紧头(3)的接触面为倾斜面(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内水口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凸轮(2)的倾斜面(4)为倾斜度可变的倾斜面(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内水口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凸轮(2)的倾斜面(4)与所述压紧头(3)在压紧的过程中,线接触的长度逐渐变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内水口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凸轮(2)的倾斜面(4)与所述压紧头(3)在压紧的过程中,线接触的长度为恒定长度。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内水口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4)上沿弧长大于下沿的弧长。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贴尹德海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双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