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不锈钢材质或碳钢材质的主集气管;2)制备若干集气支管;3)将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主集气管、集气支管通过过盈或过渡配合固定;4)将装配后的各部件进行焊接,形成集气管组件。其中集气支管的材料可以是硬态铜管,也可以是软态铜管在焊接之后进行硬化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该集气管组件的空调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制造的材料成本;同时针对新的材料采用了全新的集气管组件制造方法,不仅提高产品的气密可靠性和耐腐蚀性,同时简化工艺,并且取消了酸洗步骤,可以防止酸洗工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和使用该集气管组件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空调或其他形式的热泵型制冷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101、第一热交换器102和第二热交换器103、节流元件104等功能部件,以及将各功能部件密闭连通形成介质流通通路的管路连接件105,如图I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空调系统通电后,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101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第二热交换器103 (冷凝器),同时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的热量,使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元件104等功能部件后通过流路分配器106进行 流路优化后进入第一热交换器102 (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的热量。同时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从而使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以上为制冷状态的工作原理,制热状态下制冷剂的流路正好相反,在此不再赘述。在上述的制冷空调系统中,为了优化流路结构,达到充分的热交换的目的,通常在第一热交换器102的出口端连接有集气管组件107。在制热状态下,第二热交器101的出口端也可以连接集气管组件,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均为制冷状态为例进行描述。图2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典型的集气管组件,一般多采用铜质材料制成。由铜质材料加工成型的主集气管I,作为主体结构件,在主集气管I'的管壁上焊接若干集气支管2',各集气支管2,与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主集气管I'的一端与空调系统的管路件焊接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作密封处理。主集气管I,与各集气支管2,之间、及主集气管I'与管路连接件之间一般采用火焰钎焊方法组合。这种集气管组件往往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具有大冷吨能力的商用空调的使用也不断加大,作为大冷吨的空调系统,介质循环系统的压力较高,要求气密压力提高,以铜质材料为主的集气管组件体积庞大,消耗铜材较多,这在当今铜价高居不下,铜材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不利于成本的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由于现有技术的集气管组件零件焊接点多,相互热影响较大,气密性较难控制。同时火焰钎焊后表面质量较差,需要进行必要的酸洗,会对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另外,集气管组件的气密性要求较高,并且由于空调等制冷设备长期放置在室外或环境复杂的场所,对集气组件的防腐蚀性能要求也很高。即使考虑到铜质材料的成本,而考虑用其它相对廉价的材料进行替换,也必须充分考虑制造的工艺、方法,以确保产品不发生泄漏以及腐蚀。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降低制造成本,又能保证产品的气密性和耐腐蚀,同时在制造过程中又能消除酸洗步骤的集气管组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新的集气管组件,用不锈钢材料代替铜材制造主集气管,降低材料成本;针对新的材料采用新的集气管组件制造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不锈钢材质或碳钢材质的主集气管; 2)制备若干集气支管; 3)将步骤I和步骤2得到的主集气管、集气支管通过过盈或过渡配合固定; 4)将装配后的各部件进行焊接,形成集气管组件。·优选地,所述集气支管的材质为硬态铜管。可选地,所述集气支管的材质为软态铜管,并所述步骤4之后再对所述集气支管进行硬化处理。优选地,在步骤3之前,先在所述主集气管的表面进行冲孔,并在所述孔的边缘形成外翻边。优选地,所述集气支管插入所述翻边形成的孔内连接时,先在所述集气支管的表面打点,以控制所述集气支管伸入所述主集气管孔内的深度。优选地,整个装配过程中,相配合的各部件之间均为紧配配合。优选地,所述焊接方法为将各部件之间的连接部位放入焊环后送入隧道炉中钎焊。优选地,所述焊环由青铜焊料制成。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气管组件制造方法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它包括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节流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的集气管组件,所述集气管组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制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用不锈钢材料或者碳钢材料代替铜材制造主集气管,可以降低制造的材料成本;同时针对新的材料采用了全新的集气管组件制造方法,不仅提高产品的气密可靠性和耐腐蚀性,同时简化工艺,并且取消了酸洗步骤,可以减少酸洗工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附图说明图I :空调系统不意 图2 :现有技术集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 图3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 图4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主集气管剖面示意 图5 :本专利技术给出的集气管组件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 图6 :本专利技术给出的集气管组件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 图中符号说明 I-主集气管;2-集气支管; 3-引出管; 4-封帽 101-压缩机; 102-第一热交换器; 103-第二热交换器103; 104-节流元件; 105-管路连接件; 106-流路分配器; 107-集气管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进行说明。为了更便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对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件采用同一编号。请参照图3、图4,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主集气管剖面示意 集气管组件107由主集气管I作为主体结构,主集气管I大体呈空心圆棒状,其管壁上加工有若干个台阶状的翻边11,主集气管I可以如图示的采用直管结构,也可根据连接需要在一端或两端的靠近端部位置设置有弯角,在集气管组件制成成品时,在该弯角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引出管3,而另一端则用封帽4或者其它方式进行密封。可以根据空调系统连接的需要,设计加工不同空间结构的集气支管2,在本实施例中,集气支管2为弯曲角度不同的弯管(当然也可为直管型),集气支管2的一端深入到该主集气管I的台阶11内实施焊接固接。请参照图5,本专利技术给出的集气管组件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气管组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ll :制备不锈钢材质或碳钢材质的主集气管I。在本实施例中,主集气管I优选地采用不锈钢材料或碳钢材料。不锈钢材料或碳钢材料与现有技术的铜质材料相比,不仅价格相对较低,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在相同的壁厚条件下,所能承受的内腔压力更大。S12 :制备硬态铜质的若干集气支管2。在本实施例中,集气支管2为若干根,形状为弯管状,其材料采用硬态铜质材料制成,如TP2Y。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启示下,也可以将集气支管2设计为直管状或其它形状。S13 :将步骤Sll和步骤S12得到的主集气管I、若干集气支管2通过过盈或过渡配合固定。具体在紧配过程中,优选的方案是先将集气支管2与主集气管I进行紧配连接,再将封帽4紧配在主集气管I上。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方案,主集气管I的一端装配有封帽4,也可以不装配封帽4,而采用其它方式进行封堵。将通过上述两个步骤所制得的主集气管I和集气支管2进行装配,同时将已制好的封帽4配合在主集气管I某一端的端口上,三者之间均为紧配连接,这样可以保证各部件在焊接时不会发生松动或脱落,从而影响焊接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不锈钢材质或碳钢材质的主集气管(1);2)制备若干集气支管(2);3)将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主集气管(1)、集气支管(2)通过过盈或过渡配合固定;4)将装配后的各部件进行焊接,形成集气管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