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及其车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8795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客梯车的车梯,以将旅客从地面运送至一对接平台,它包括一对预定间隔的主梁;多个梯台阶,沿所述一对主梁依次排布,其中该每一梯台阶包括一踏板,基本上水平设置;一对固定板,设置在所述踏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一对主梁铰接,和至少一对轮子,铰接在所述一对主梁的自由端,用于辅助所述车梯在地面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客梯车,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车梯的自由端直接落地而获得了更稳定的支撑,从而增加了梯结构的稳定性。这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梯可以进一步配合客梯车,使其升高到更高的乃至对接大飞机舱门的高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的客梯车及其车梯。
技术介绍
民航机场用的客梯车由于不受飞机降落地点的限制,而被灵活地用于运送旅客上下飞机。现有技术的客梯车,是将客梯装载在民航专用汽车上。当飞机到达机场后,将这种客梯车开至飞机的舱门处,然后在升降系统的作用下,将客梯升高直至与飞机舱门对接,以便旅客上下飞机。图I是已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客梯车10,驾驶室12位于车体的前端,底盘14上设置有行走系统16,升降的一油缸18设置于底盘,用于升降可伸缩的客梯20,客梯的前端连 接有对接平台22。可以看出,由于各种型号飞机的舱门高度不同,需要调整客梯20伸展的高度,如图中虚线所示的是客梯伸展的状态。可以看出,即使在升高状态下,客梯20的尾端24也是悬空的,因为这种现有技术的客梯车10在升高客梯后,还有需要对车体的定位进行调整。通常状况下,波音747飞机的舱门高度大约是5. 8米左右,而空客A380飞机的上层门口的高度会高达8米以上。这就意味着,用于对接飞机舱门的客梯车需要将对接平台升高到如此高度。然而,在如此高度下,必须考虑车梯乃至整个客梯车的稳定性以保证上下客梯旅客的安全,因为它不同于用于对接小飞机的应用。利用现有技术的客梯车,在车梯向前伸出后,仅有油缸18支撑的客梯20以及对接平台几乎处于悬空的状态,因此,几乎不可能将现有技术的客梯车用于对接大飞机,因为即使微小的晃动,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现有技术的客梯车已经严重地不适应当今航空工业发展的需要。此外,现有技术的客梯车还存在另外的安全隐患,因为由于承重结构的限制,现有技术的梯台阶大多是固定安装的,导致了现有技术的客梯只有在升高到某一特定的高度时,梯台阶的踏面才能是水平的,而在其他高度,梯台阶的踏面不可能保持水平,所以,旅客上下这样的梯台阶至少也是不舒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车梯,通过改进车梯的支撑结构,而使整体车梯获得了更加稳定的支撑,配合客梯车以使其可以升高更高的高度。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客梯车的车梯,用于将旅客从地面运送至一对接平台,包括一对预定间隔的主梁;多个梯台阶,沿所述一对主梁依次排布,其中该每一梯台阶包括一踏板,基本上水平设置;一对固定板,设置在所述踏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一对主梁铰接,和至少一对轮子,铰接在所述一对主梁的自由端,用于辅助所述车梯在地面移动。所述每一主梁包括第一梁单元,设置有一纵向设置的滑槽;和第一和第二连接部,错开该滑槽而并列布置,与所述固定板配合用于铰接所述梯台阶;第二梁单元,被驱动沿所述第一梁单元滑动,设置有一基部,被限定在所述滑槽中,和第一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基部的一个侧部,与所述固定板配合用于铰接所述梯台阶。较佳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分别排布有等距间隔的铰接孔,用于铰接梯台阶。所述第一和第二梁单元的连接部彼此对齐,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铰接孔连线与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铰接孔连线平行,以保证梯台阶的统一性。每一所述梯台阶包括一护板,位于所述踏板的下方。较佳的是,所述至少一对轮子设置在所述第二梁单元的底部,靠近其自由端。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对轮子可以通过一小车设置在所述第二梁单元的自由端。进一步地,所述小车同时与所述第二梁单元自由端上的所述梯台阶连接,也可以与所述第二梁单元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部铰接。特别的是,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上所述小车铰接孔的连线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二梁单元上的各个所述梯台阶的铰接孔的连线平行且等距。位于所述第二梁单元另一端上的梯台阶,其踏板向前延伸。 根据本方面的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用于将旅客从地面运送至一运输工具,包括一底盘,固定有驱动装置;一行走系统,与该底盘固定;一驾驶舱;一对接平台,和一升降装置,用于升高所述对接平台,其特征在于,该客梯车设置有如权利要求I至I所述的车梯,利用一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升降装置的一侧。所述驾驶舱设置在所述对接平台上。较佳的是,所述客梯车包括一伸缩杆,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单元。位于所述连接板上的一对铰接孔连线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一梁单元上的各个所述梯台阶的铰接孔的连线平行且等距。本技术的客梯车,所述升降装置为一垂直升降的升降装置,固定在所述底盘上。该升级装置可以为多节滑槽结构,固定在所述底盘的前端。优选地,该升级装置可以采用四滑槽结构,即包括一对间隔竖立的第一滑槽;一对第二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一滑槽中,并沿该第一滑槽移动;一对第三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并沿该第二滑槽移动;一对第一顶杆,分别与该一对第二滑槽铰接,用于推动该第二滑槽沿该第一滑槽移动,和一对第二顶杆,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用于推动该第三滑槽。可选择地,所述升降装置也可以采用三滑槽结构,即包括一对间隔竖立的第一滑槽;一对第二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一滑槽中,并沿该第一滑槽移动;一对第三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并沿该第二滑槽移动;一对第四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三滑槽中,并沿该第三滑槽移动;一对链轮,分别设置在该一对第二滑槽的顶部;一对与该链轮配合的链,该每一链的其中一个端部与该第一滑槽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滑槽铰接;一对第一顶杆,分别与该一对第二滑槽铰接,用于推动该第二滑槽沿该第一滑槽移动,和一对第二顶杆,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三滑槽中,用于推动该第四滑槽。可选择地,本技术的升级装置可以采用至少一个剪刀叉架装置,固定在所述底盘上。处于安全的考虑,本技术的客梯车可以在所述车梯的两侧设置有护栏。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由于本技术使车梯的自由端直接落地而获得了更稳定的支撑,从而增加了梯结构的稳定性。这样,本技术的车梯可以进一步升高到更高的乃至大飞机舱门的高度,例如可以与B747和A380飞机舱门的高度相适应,甚至可以接A380的高位飞机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技术的车梯结构在其自由端配备了一个可以行走的轮子或者小车,使得车梯通过该轮子或小车支撑地面,这样,在获得稳定支撑的同时,小车的轮子可以配合客梯车的对接操作而进行定位调整。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本技术可以梯台阶在车梯升到到任何高度时,其台阶面都能够保持水平。其次,本技术的车梯通过采用伸缩结构,很好地解决了客梯车追求升高高度以及方便行走之间的矛盾。以下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I是一种现有技术的对接平台可以升降的客梯车;图2A显示的是本技术的客梯车与飞机对接的示意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本技术的客梯车被升高到最高位的透视图,其中移除了客梯车的底盘; 图3A是本技术客梯车能够垂直升降的升降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其中一侧的滑槽结构;图3B是本技术的用于客梯车的升降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显示了本技术的客梯车的主梁的结构放大的分解示意图;图5A是图2B中A部的放大的示意图,显示了本技术的主梁与升降装置连接;;图5B是图5A中的侧部示意图图,其中移除了其中一侧的主梁;图6A是图2B中B部的放大的示意图,显示了与车梯自由端铰接的可以行走的小车;图6B是图6A的侧视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车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客梯车的车梯,用于将旅客从地面运送至一对接平台,包括一对预定间隔的主梁;多个梯台阶,沿所述一对主梁依次排布,其中该每一梯台阶包括一踏板,基本上水平设置;一对固定板,设置在所述踏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一对主梁铰接,和至少一对轮子,铰接在所述一对主梁的自由端,用于辅助所述车梯在地面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不为董鑫李柏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晟航国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