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辅助平台装置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135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平台装置的车辆。该辅助平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导轨副,设置有一承导件;一固定架,和多个滚轮,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被限定沿所述承导件运动;一底横梁,与所述承导件固定连接;一平台,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至少一个顶升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横梁上,设置有一链轮,固定在顶部,和一链,与所述链轮配合,其一端与所述平台装置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横梁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辅助平台装置由于可以设置在底盘大梁的一个侧部,并能与对接平台对接,它可以灵活方便地配备到机场用维修车辆上,以方便将飞机上的维修件运至地面,也可以灵活地配备到客梯车,用于残障人士上下飞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场的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与飞机对接的移动式的车体。
技术介绍
民航机场已知有各种移动的车辆。民航机场用的客梯车由于不受飞机降落地点的限制,而被灵活地用于运送旅客上下飞机。现有技术的客梯车,是将客梯装载在民航专用汽车上。当飞机到达机场后,将这种客梯车开至飞机的舱门处,然后在升降系统的作用下,将客梯升高直至与飞机舱门对接,以便旅客上下飞机。图I是已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客梯车10,驾驶室12位于车体的前端,底盘14上设置有行走系统16,升降的一油缸18设置于底盘,用于升降可伸缩的客梯20,客梯的前端连接`有对接平台22。当客梯22回缩时,这一对接平台22则位于驾驶室12的上方。可以看出,由于各种型号飞机的舱门高度不同,需要调整客梯20伸展的高度,如中虚线所示的是客梯伸展的状态,对接平台22会在驾驶员的斜上方较远的距离,它影响了在对接操作中,驾驶员的视线。因此,现有技术的客梯车要求驾驶员拥有较好的经验,以尽可能地避免操作过程中的风险。重要的是,随着航空业的发展,现有技术的客梯车具有不适应性。例如,当残障人士上下飞机时,这种现有技术的客梯车不可能为残障人士所用。再例如,所有的飞机都面临维修的需求,飞机上零部件的维修需要在地面上操作,因此,将一些大尺寸的零部件(例如乘客座椅)从飞机送至地面维修,或者将修改好的零部件送上飞机都是十分棘手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辅助平台装置的车辆,其中该辅助平台装置通过导轨副实现了垂直升降,使得本技术的车辆可以适应民航机场特殊的需要,例如用于残障人士上下飞机,或者用于将特殊的载体装载至飞机或从飞机卸载。本技术的一种具有辅助平台装置的车辆,包括一底盘,固定有驱动装置;一行走系统,与该底盘固定;一升降装置;一驾驶舱,和一对接平台,用于与飞机舱门对接,其中该辅助平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导轨副,设置有一承导件;一固定架,和多个滚轮,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被限定沿所述承导件运动;一底横梁,与所述承导件固定连接;一平台,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至少一个顶升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横梁上,设置有一链轮,固定在顶部,和一链,与所述链轮配合,其一端与所述平台装置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横梁铰接。所述平台包括一底框,和一地板,铺设在所述框架上。进一步地,所述平台可以设置有一对侧框,竖立在所述平台的两个侧部,和一对门,竖立在所述平台的两个端部。优选的是,所述平台以离开所述承导件一预定距离的方式与所述固定架固定。更为优选的是,所述底框位于所述固定架的下方,并离开该固定架的底端一预定的距离。所述承导件可以为一U型槽。优选的是,所述承导件的所述底横梁可以固定在所述承导件的侧部。本技术的车辆,所述顶升装置可以利用一固定座与所述底横梁固定。较佳的是,可以在所述一对承导件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梁,以增强框架结构的强度。优选的是,所述辅助平台装置的所述底横梁离开地面一预定的距离。所述底横梁离开地面一预定的距离优选的范围是200至300毫米。更为优选的是,所述一对承导件通过一对间隔设置的支架固定到底盘的预定位置上,其中当所述辅助平台装置被升起时,该平台与所述对接平台对接。本技术的车辆,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底盘上,包 括一顶框,用于支承所述对接平台;至少一级剪刀叉架,支撑所述顶框,和一顶升机构,顶推所述至少一个剪刀叉架。所述对接平台上可以设置有所述驾驶舱。更为优选的是,所述车辆可以包括一客梯装置铰接在所述对接平台的后部,基本上位于所述底盘的上方。为了方便驾驶员上下驾驶舱,所述对接平台上配合有供驾驶员使用的小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的辅助平台装置由于可以设置在底盘大梁的一个侧部,并能与对接平台对接,它可以灵活方便地配备到机场用维修车辆上,以方便将飞机上的维修件运至地面,也可以灵活地配备到用于载客的客梯车,用于残障人士上下飞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由于本技术的辅助平台装置离开地面,保证了车体(客梯车或移动车)可以随意地行走。此外,将平台设置在导轨副的固定架的下方,还有效地补偿了这一离地的高度,而使得平台可以贴近地面,甚至是直落地面。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由于本技术辅助平台装置的顶升机构利用了承导件所占据的空间而设置,使得整个客梯车或者移动车结构紧凑,又能保证辅助平台装置进行平稳的升降操作。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方面,由于底横梁设置在导轨副的侧面,保证了整个装置的安装高度,同时又兼顾了辅助平台装置组成框架的强度。以下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I是一种现有技术的对接平台可以升降的客梯车;图2是本技术的辅助平台装置的立体透视图,显示了本技术的辅助平台装置利用一对支架与大梁固定;图3是图2所示辅助平台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移动车的侧部示意图,显示了辅助平台装置的底横梁离开地面一预定距离;图5是图4中移动式车体的顶部示意图;图6是图5中A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移动车的侧部示意图,其中辅助平台装置位于最低位置上;图8是本技术的可供残障人士使用的客梯车的示意图,其中辅助平台装置落至地面;图9是图8中辅助平台装置被升起后处于与对接平台相对接的状态示意图附图说明图10是图8的客梯车被升起与飞机对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首先,本技术的辅助平台装置50可以利用至少一个支架固定,优选的是利用一对间隔设置的支架52固定,例如固定到大梁101 (可以是汽车的大梁等)。辅助平台装置50的导轨副54与支架52固定。同样地,应当理解,可以利用至少一个导轨副与支架固定。作为示意性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利用了一对间隔设置的导轨副54分别与一对支架52本技术这样。在一对导轨副54的底部连接有一底横梁55,这样,顶升装置58即可利用这一底横梁55固定,而平台56可以与该一对导轨副54固定。特别 的是,在顶升装置58上设置有一链轮582,和与之配合的链584,该链584的两端分别与平台56和底横梁55铰接。因此,当顶升装置58升起时,链584拉动平台56上升,反之则将其放下。结合图3,本技术的间隔设置的一对导轨副54包括一承导件542和多个滚轮544和546。这些滚轮544和546可以利用螺母545固定到固定架548。优选的是,承导件542可以采用一 U型槽结构,这样一组滚轮544和546在被限定沿承导件542运动的同时,还具有限位的作用。较佳的是,沿固定架548可以设置多组滚轮,例如两组,可以稳定处于运动中的平台。顶升装置可利用一固定座585固定到底横梁55,以及可以利用分别设置在底横梁55和平台56上的铰耳561和551来连接链584。优选的是,为了加强平台的刚性,本技术的平台56可以设置一底框562,和一地板564,铺设在框架562上。当然,考虑平台使用者的安全性,可以所述平台的两个侧部竖立一对侧框566。更为优选的是,在所述平台的两个端部设置分别设置门568,以利于通过,同时也能增加平台使用者的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辅助平台装置的车辆,包括一底盘,固定有驱动装置;一行走系统,与该底盘固定;一升降装置;一驾驶舱,和一对接平台,用于与飞机舱门对接,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平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导轨副,设置有一承导件;一固定架,和多个滚轮,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被限定沿所述承导件运动;一底横梁,与所述承导件固定连接;一平台,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至少一个顶升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横梁上,设置有一链轮,固定在顶部,和一链,与所述链轮配合,其一端与所述平台装置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横梁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不为董鑫李柏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晟航国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