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中间轴对称楔横轧轧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7068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中间轴对称楔横轧轧制模具,以两个中间轴相连接的连体轴轧制楔为对称,分别向左、向右各设一个中间轴模具,连体轴轧制楔分为三段平分轧制,所述的相邻齿轮之间的间轴采用两段內截外展楔轧制;截取定长棒料,直径为170mm,加热后,喂入模具之间进行轧制。该双中间轴对称楔横轧轧制模具,由于一次能加工两个,所以可大幅度的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避免了如果料少,轴径则充不满,轴径尺寸小和如果料多,就出现胀料,轴径处出现严重折叠、贴皮的缺陷。所以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间轴生产方法的改进,特别是一种1701212-Q7中间轴,采用楔横轧工艺,一次节材、足材生产两个的双中间轴对称楔横轧轧制模具
技术介绍
中间轴是一种汽车变速器传动配件,包括轴及其固定在轴上的齿轮构成,轴的长度和直径以及轴上的齿轮数量和直径根据不同的变速器而设定。由于中间轴大多具有台阶多、形状复杂的特点,所以生产成型难度较大,特别是1701212-Q7中间轴,轴上有4个齿轮,从一端至另一端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第一个大齿轮,直径为Φ 170mm,厚度为26mm ;第二个大齿轮,直径为Φ 170mm,宽度25mm;第三个为中齿轮,直径为Φ 150mm,宽度为23mm ;小齿轮,直径为Φ 95mm,宽度为20mm ;第一个大齿轮外侧端轴直径为40mm ;第一至第二大齿轮之 间的间轴直径45mm ;第二大齿轮至中齿轮的间轴直径为55 mm,中齿轮至小齿轮之间的间轴径为50_。显然,由于齿轮大、小和厚度不一,间隔轴直径不一,导致了生产困难。目前,对于中间轴的生产方法,通常还是通过大型轧机轧制,设备复杂,劳动效率低,耗费材料多,生产成本高。楔横轧工艺已广泛用于发动机凸轮轴、油泵凸轮轴、汽车前后桥贯通轴等各种轴类件毛坯的生产,具有生产效率高、节材节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用于1701212-Q7中间轴的生产,由于1701212-Q7中间轴的大齿轮直径较大、轴径较细,两次楔入轧制多余的料展不出去,致使细轴径处如果料少,轴径则充不满,轴径尺寸小、有缺陷;如果料多,就出现胀料,轴径处出现严重折叠、贴皮。因此,楔横轧轧制1701212-Q7中间轴的模具在设计和制作中难度较大,所以,据检索,目前尚没有楔横轧轧制1701212-Q7中间轴的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能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能耗、提高质量、适用于重型汽车变速器的双中间轴对称楔横轧轧制模具。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双中间轴对称楔横轧轧制模具,包括轧辊本体,轧辊本体设上、下两个,具有两个1701212-Q7中间轴成型模具,以连体轴起楔角S1为对称,与两个1701212-Q7中间轴大齿轮端相对应的连体轴起楔角处在模具的中心位置,连体轴起楔角%处在连体轴轧制楔的起始端,其特征在于从连体轴轧制楔向左依次为左第一个大齿轮轧制槽、左第一个大齿轮和左第二大齿轮的间轴轧制楔、左第二大齿轮轧制槽、左第二大齿轮至左中齿轮间轴轧制楔、左中齿轮轧制槽、左中齿轮至左小齿轮间轴轧制楔、左小齿轮轧制楔槽和左端轴轧制楔;从连体轴轧制楔向右依次为右第一个大齿轮轧制槽、右第一个大齿轮和右第二大齿轮的间轴轧制楔、右第二大齿轮轧制槽、右第二大齿轮至右中齿轮间轴轧制楔、右中齿轮轧制槽、右中齿轮至右小齿轮间轴轧制楔、右小齿轮轧制槽和右端轴轧制楔;所述的连体轴轧制楔,由平分外展一次轧制段、平分外展二次轧制段和其成型的连体轴平轧精整段组成,平分外展一次轧制段从连体轴起楔角%至二次楔角a2,通过连体轴起楔角S1使棒料对称的分为左、右两段,通过平分外展一次轧制段的轧制使连体轴轧制为直径85mm,收缩率达到75%,在这一段的前部,喂入的金属棒料两端不受任何阻力的外展,且直径保持为170 _,在这一段的后部轧制的同时,左第一个大齿轮和左第二大齿轮的间轴轧制楔的一次内截外展起楔角%开始楔入;平分外展二次轧制段从二次楔角a2至连体轴平轧精整段的开始端,通过二次楔角a2对连体轴继续轧制,至楔入深度为65 mm,使轧制的连体轴直径为40 mm ;连体轴平轧精整段从连体轴轧制为直径40mm后至模具的终端;所述的左第一个大齿轮和第二大齿轮的间轴轧制楔,由内截外展一次扎制段、内截外展二次扎制段和其间轴的平轧精整段组成,内截外展一次扎制段从一次内截外展起楔角a3至二次内截外展起楔角a4,其一次内截外展起楔角a3离连体轴起楔角的距离为100-110mm,通过内截外展一次扎制段的轧制,使其间轴直径轧制为85mm,收缩率达到75% ;内截外展二次扎制段从二次内截外展起楔角a4至其间轴的平轧精整段的开始端,通过内截外展二次扎制段的轧制,使其间轴最终深度为62. 5mm,最终使其间轴轧制直径为45 mm ;右第一个大齿轮和右第二大齿轮的间轴轧制楔与左第一个大齿轮和左第二大齿轮的间轴轧制楔相同;所述的左第二大齿轮至左中齿轮间轴轧制楔,也由内截外展一次扎制段、内截外展二次扎制段和其间轴的平轧精整段组成,其一次内截外展起楔角%离连体轴起楔角的距离为280-320 mm,其二次内截外展起楔角a6离连体轴起楔角的距离为410-430 mm,通过内截外展一次扎制段轧制,使左第二大齿轮轧制槽的左侧端轴直径达到左中齿轮直径150 mm的要求,然后经过二次内截外展起楔角a6进入内截外展二次扎制段轧制,楔入最终深度为47. 5mm ;右第二大齿轮至右中齿轮间轴轧制楔与左第二大齿轮至左中齿轮间轴轧制楔相同;所述的左中齿轮至左小齿轮间轴轧制楔也分三段,其内截外展起楔角a7离连体轴起楔角S1的距离为440-520 mm,在第一段中先使左中齿轮轧制槽的左侧轴直径轧制为95mm,与左小齿轮直径一致,再进入第二段楔,楔入最终深度为50mm,使轴的直径为50mm ;右中齿轮至右小齿轮间轴轧制楔与左中齿轮至左小齿轮间轴轧制楔相同;所述的左端轴轧制楔的内截外展起楔角a8离连体轴起楔角的距离为550-600mm,楔入最终深度为22. 5mm,使端轴的直径为50mm ;右端轴轧制楔与左端轴轧制楔相同。本技术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左第一个大齿轮轧制槽的宽度为26 mm,最终对应深度为65 mm ;右第一个大齿轮轧制槽与左第一个大齿轮轧制槽相同。所述的左第二大齿轮轧制槽的宽度为25mm,最终对应深度为62. 5 mm ;右第二大齿轮轧制槽与左第二大齿轮轧制槽相同。所述的左中齿轮轧制槽的宽度为23mm,最终对应深度为47. 5 mm;右中齿轮轧制槽与左中齿轮轧制槽相同。所述的左小齿轮轧制槽的宽度为20_,最终对应深度为22. 5 mm ;右小齿轮轧制槽与左小齿轮轧制槽相同。所述的连体轴起楔角和二次楔角a2的横断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的一次内截外展起楔角a3、a5、a7和二次内截外展起楔角a4、a6的横断面均为直角三角形,此为公知技术。所述的两个1701212-Q7中间轴通过一根加热的金属棒料一次轧制成型。双中间轴对称楔横轧轧制模具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完成(I)、制造与两个1701212-Q7中间轴相对应的中间轴对称楔横轧轧制模具;(2)割取定长金属棒料其金属棒料的长度适应轧制两个1701212-Q7中间轴所使用的长度,金属棒料的直径与1701212-Q7中间轴的大齿轮直径一致,为170 mm;(3)、将割取的定长金属棒料放入中频感应电炉内进行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10300C -1070°C ;加热的定长金属棒料以同步速度喂入上、下轧辊本体的模具之间;(4)、将加热好的定长金属棒料通过传送装置自动送入楔横轧机的上、下轧辊本体的模具之间,上、下轧辊本体作同向旋转,带动喂入定长金属棒料旋转,开始是对喂入定长金属棒料滚压、外延,喂入定长金属棒料在轧辊模具旋转一周的过程中逐渐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双中间轴对称楔横轧轧制模具,包括轧辊本体(1),轧辊本体(1)设上、下两个,具有两个1701212?Q7中间轴成型模具,以连体轴起楔角(a1)为对称,与两个1701212?Q7中间轴大齿轮端相对应的连体轴起楔角(a1)处在模具的中心位置,连体轴起楔角(a1)处在连体轴轧制楔(2)的起始端,其特征在于:从连体轴轧制楔(2)向左依次为左第一个大齿轮轧制槽(3)、左第一个大齿轮和左第二大齿轮的间轴轧制楔(4)、左第二大齿轮轧制槽(5)、左第二大齿轮至左中齿轮间轴轧制楔(6)、左中齿轮轧制槽(7)、左中齿轮至左小齿轮间轴轧制楔(8)、左小齿轮轧制槽(9)和左端轴轧制楔(10);从连体轴轧制楔(2)向右依次为右第一个大齿轮轧制槽(3′)、右第一个大齿轮和右第二大齿轮的间轴轧制楔(4′)、右第二大齿轮轧制槽(5′)、右第二大齿轮至右中齿轮间轴轧制楔(6′)、右中齿轮轧制槽(7′)、右中齿轮至右小齿轮间轴轧制楔(8′)、右小齿轮轧制槽(9′)和右端轴轧制楔(10′);所述的连体轴轧制楔(2),由平分外展一次轧制段(21)、平分外展二次轧制段(22)和其成型的连体轴平轧精整段(23)组成,平分外展一次轧制段(21)从连体轴起楔角(a1)至二次楔角(a2),在这一段的后部轧制的同时,左第一个大齿轮和第二大齿轮的间轴轧制楔(4)的一次内截外展起楔角(a3)开始楔入;平分外展二次轧制段(22)从二次楔角(a2)至连体轴平轧精整段(23)的开始端;连体轴平轧精整段(23)从连体轴轧制为直径40mm后至模具的终端;所述的左第一个大齿轮和左第二大齿轮的间轴轧制楔(4),由内截外展一次扎制段(41)、内截外展二次扎制段(42)和其间轴的平轧精整段(43)组成,内截外展一次扎制段(41)从一次内截外展起楔角(a3)至二次内截外展起楔角(a4),其一次内截外展起楔角(a3)离连体轴起楔角(a1)的距离为100?110mm;内截外展二次扎制段(42)从二次内截外展起楔角(a4)至其间轴的平轧精整段开始端;右第一个大齿轮和右第二大齿轮的间轴轧制楔(4′)与左第一个大齿轮和左第二大齿轮的间轴轧制楔(4)相同;所述的左第二大齿轮至左中齿轮间轴轧制楔(6)也由内截外展一次扎制段、内截外展二次扎制段和其间轴的平轧精整段组成,其一次内截外展起楔角(a5)离连体轴起楔角(a1)的距离为280?320?mm,其二次內截外展起楔角(a6)离连体轴起楔角(a1)的距离为410?430?mm,楔入最终深度为47.5mm;右第二大齿轮至右中齿轮间轴轧制楔(6′)与左第二大齿轮至左中齿轮间轴轧制楔(6)相同;所述的左中齿轮至左小齿轮间轴轧制楔(8)也分三段,其內截外展起楔角(a7)离连体轴起楔角(a1)的距离为440?520?mm;右中齿轮至右小齿轮间轴轧制楔(8′)与左中齿轮至左小齿轮间轴轧制楔(8)相同;所述的左端轴轧制楔(10)的內截外展起楔角(a8)离连体轴起楔角(a1)的距离为550?600mm;右端轴轧制楔(10′)与左端轴轧制楔(10)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光禄魏光玉王环环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市汇锋汽车轴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