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垫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700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2:36
一种垫圈模具,包括上压模、下压模、孔预压件、边预压件、倒角件、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孔预压件、边预压件、倒角件与上压模之间通过弹性部件连接,下压模上对应于上压模上的孔预压件、边预压件处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垫圈的内外倒角在进行冲压时一次性完成,节省了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零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垫圈模具
技术介绍
垫圈是指垫在被连接件与螺母之间的零件。一般为扁平形的金属环,用来保护被连接件的表面不受螺母擦伤,分散螺母对被连接件的压力。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目前垫圈的生产大多采用一次冲压成型,对稍大的倒角垫圈一般采取先冲压成平 角垫圈,再对内圈部分进行倒角操作,这样不仅增加了单位产品成本,也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通过一次冲压形成双倒角垫圈的专用垫圈模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垫圈模具,包括上压模、下压模、孔预压件、边预压件、倒角件、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孔预压件、边预压件、倒角件与上压模之间通过弹性部件连接,下压模上对应于上压模上的孔预压件、边预压件处有凹槽。附图说明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上压模的仰视图,其中I-上压模,2-下压模,3-孔预压件,4-边预压件,5-倒角件,6_弹性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垫圈模具,包括上压模I、下压模2、孔预压件3、边预压件4、倒角件5、弹性部件6,其特征在于孔预压件3、边预压件4、倒角件5与上压模I之间通过弹性部件6连接,下压模2上对应于上压模I上的孔预压件3、边预压件4处有凹槽。使用时,上压模I下压,孔预压件3、边预压件4首先接触待冲压钢板进行预压,预压完成后,孔预压件3、边预压件4上的弹性部件6收缩,倒角件5接触待冲压钢板进行打窝,打窝完成后,倒角件5上的弹性部件6收缩,上压模I继续下压,孔预压件3、边预压件4上的弹性部件6压缩到极限,,孔预压件3、边预压件4再次下压到下压模2上对应的凹槽里,垫圈从待冲压钢板上脱落,完成冲压。本技术将内外倒角在进 行冲压时一次性完成,节省了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权利要求1. 一种垫圈模具,包括上压模、下压模、孔预压件、边预压件、倒角件、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孔预压件、边预压件、倒角件与上压模之间通过弹性部件连接,下压模上对应于上压模上的孔预压件、边预压件处有凹槽。专利摘要一种垫圈模具,包括上压模、下压模、孔预压件、边预压件、倒角件、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孔预压件、边预压件、倒角件与上压模之间通过弹性部件连接,下压模上对应于上压模上的孔预压件、边预压件处有凹槽。本技术将垫圈的内外倒角在进行冲压时一次性完成,节省了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655462SQ20122020425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专利技术者俞学文 申请人:苏州友尼可紧固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垫圈模具,包括上压模、下压模、孔预压件、边预压件、倒角件、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孔预压件、边预压件、倒角件与上压模之间通过弹性部件连接,下压模上对应于上压模上的孔预压件、边预压件处有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友尼可紧固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