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新型LNG车载气瓶内胆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9418 阅读:1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LNG车载气瓶内胆支撑结构,气瓶的内胆支撑固定于气瓶的外壳内,所述支撑结构主要由内胆封头、外壳封头、集管头、支撑颈管、延伸管和玻璃钢圈组成,延伸管外套装有一加强管,加强管一端与内胆封头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帽,所述加强管与延伸管之间通过抽真空形成一真空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LNG车载气瓶内胆支撑结构焊缝数量少,制造方便,同时减少了热传递,漏热量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瓶内胆及其支撑结构
,尤其是一种新型LNG车载气瓶内胆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LNG是液化天然气的简称,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它具有热值高、燃烧充分、价格低、运输经济性及安全性好的优点,LNGV是以液化天然气为燃料的液化天然气汽车,而LNG车载气瓶是LNGV车载燃料系统的关键部分,LNG车载气瓶主要由内胆、外壳、绝缘结构、支撑系统和刚性组件等组成,内胆用以盛装LNG,内部有加注喷淋管、液位探头等。外壳和内胆之间是密闭的真空绝热夹套,夹套采用高真空多层绝热,又称超级绝热。外壳保护内胆并对整个瓶体起支撑作用,具有高强度及良好绝热性能的支承系统将内胆悬挂在外壳之内。 目前,车载气瓶的内胆支承有外伸式和内延式两种,在移动或运输过程中,内胆容易发生振荡,尤其对于满液的LNG车载气瓶,装载的LNG自重所引发的支撑臂的弯曲不可被忽略,最大应力主要出现在颈管与内封头连接处。中国专利CN201020214317. 2公开了一种车用气瓶内胆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隔热管和固定支撑筒,在固定支撑筒的右部有环形槽,支撑隔热管的左端固定安装在环形槽;中国专利CN200510120264. I公开了一种低温绝热气瓶的内胆支撑结构,延伸管(支撑隔热管),其一端与该内胆的内封头连接,其另一端延伸入该内胆内并密封,上述两种设计虽然都一定程度提高了支撑强度和减少了热传递,但是经热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结构的支撑管漏热量仍然很大,占气瓶总漏热量的50%左右,而且整个装置结构较为复杂,CN200510120264. I提供的内插式的内胆支撑结构,短距离内焊缝数量过多,不便于制造。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内胆支撑结构漏热量较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LNG车载气瓶内胆支撑结构,降低了漏热量,同时支撑结构焊缝少,制造简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LNG车载气瓶内胆支撑结构,气瓶的内胆支撑固定于气瓶的外壳内,所述支撑结构主要由内胆封头、外壳封头、集管头、支撑颈管、延伸管和玻璃钢圈组成,所述集管头一端固定安装于外壳封头顶部、另一端露出于外壳外,延伸管一端与内胆封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内胆,所述伸入内胆部分的延伸管端部连接有第一管帽,所述支撑颈管一端与集管头相连、另一端伸入延伸管底部并与第一管帽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颈管与延伸管之间通过设置在内胆封头上的玻璃钢圈支撑,所述延伸管外套装有一加强管,加强管一端与内胆封头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帽,所述加强管与延伸管之间通过抽真空形成一真空腔。通过采用内插式的结构,减少了焊缝数量,提高了支撑强度,采用支撑颈管与延伸管之间通过玻璃钢圈支撑,玻璃钢圈导热系数低,可以减少热量通过支撑颈管传递到内胆封头上,同时通过在支撑装置外加一加强管,将加强管与延伸管之间抽真空形成真空腔,阻止气瓶内胆储存的LNG介质部分与支撑颈管接触,防止低温介质与支撑颈管直接接触,减少漏热。为了使装置制造简单,所述支撑颈管与第一管帽处为焊接。本专利技术的新型LNG车载气瓶内胆支撑结构,具有如下优点I、降低漏热量通过采用内插式的结构,减少了焊缝数量,提高了支撑强度,采用支撑颈管与延伸管之间通过玻璃钢圈支撑,玻璃钢圈导热系数低,可以减少热量通过支撑颈管传递到内胆封头上;在支撑装置外加一加强管,将加强管与延伸管之间抽真空形成真空腔,阻止气瓶内胆储存的LNG介质部分与支撑颈管接触,防止低温介质与支撑颈管直接接触,减少漏热;2、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采用内插式的结构,减少了焊缝数量,提高了支撑强度。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新型LNG车载气瓶内胆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胆封头,2.外壳封头,3.集管头,4.支撑颈管,5.延伸管,6.玻璃钢圈,7.第一管帽,8.加强管,9.第二管帽,10.真空腔。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参考图1,支撑结构主要由内胆封头I、外壳封头2、集管头3、支撑颈管4、延伸管5和玻璃钢圈6组成,集管头3 —端固定安装于外壳封头2顶部、另一端露出于外壳外,延伸管5 —端与内胆封头I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内胆,伸入内胆部分的延伸管5端部连接有第一管帽7,支撑颈管4 一端与集管头3相连、另一端伸入延伸管5底部并与第一管帽7焊接,支撑颈管4与延伸管5之间通过设置在内胆封头I上的玻璃钢圈6支撑,延伸管5外套装有一加强管8,加强管8 一端与内胆封头I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帽9,加强管8与延伸管5之间通过抽真空形成一真空腔10。本设计通过采用内插式的结构,减少了焊缝数量,提高了支撑强度,采用支撑颈管4与延伸管5之间通过玻璃钢圈6支撑,玻璃钢圈6导热系数低,可以减少热量通过支撑颈管4传递到内胆封头I上,同时通过在支撑装置外加一加强管8,将加强管8与延伸管5之间抽真空形成真空腔10,阻止气瓶内胆储存的LNG介质部分与支撑颈管4接触,减少漏热。以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LNG车载气瓶内胆支撑结构,气瓶的内胆支撑固定于气瓶的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主要由内胆封头(I)、外壳封头(2)、集管头(3)、支撑颈管(4)、延伸管(5)和玻璃钢圈(6)组成,所述集管头(3)—端固定安装于外壳封头(2)顶部、另一端露出于外壳外,延伸管(5) —端与内胆封头(I)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内胆,所述伸入内胆部分的延伸管(5)端部连接有第一管帽(7),所述支撑颈管(4)一端与集管头(3)相连、另一端伸入延伸管(5)底部并与第一管帽(7)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颈管(4)与延伸管(5)之间通过设置在内胆封头(I)上的玻璃钢圈(6)支撑,所述延伸管(5)外套装有一加强管(8),加强管(8)—端与内胆封头(I)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帽(9),所述加强管(8)与延伸管(5)之间通过抽真空形成一真空腔(10)。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LNG车载气瓶内胆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颈管(4)与第一管帽(7)处为焊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LNG车载气瓶内胆支撑结构,气瓶的内胆支撑固定于气瓶的外壳内,所述支撑结构主要由内胆封头、外壳封头、集管头、支撑颈管、延伸管和玻璃钢圈组成,延伸管外套装有一加强管,加强管一端与内胆封头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帽,所述加强管与延伸管之间通过抽真空形成一真空腔。本专利技术的新型LNG车载气瓶内胆支撑结构焊缝数量少,制造方便,同时减少了热传递,漏热量大大降低。文档编号F17C13/00GK102865456SQ20121032965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7日专利技术者陆怡, 宋敏霞, 徐铭 申请人:常州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LNG车载气瓶内胆支撑结构,气瓶的内胆支撑固定于气瓶的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主要由内胆封头(1)、外壳封头(2)、集管头(3)、支撑颈管(4)、延伸管(5)和玻璃钢圈(6)组成,所述集管头(3)一端固定安装于外壳封头(2)顶部、另一端露出于外壳外,延伸管(5)一端与内胆封头(1)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内胆,所述伸入内胆部分的延伸管(5)端部连接有第一管帽(7),所述支撑颈管(4)一端与集管头(3)相连、另一端伸入延伸管(5)底部并与第一管帽(7)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颈管(4)与延伸管(5)之间通过设置在内胆封头(1)上的玻璃钢圈(6)支撑,所述延伸管(5)外套装有一加强管(8),加强管(8)一端与内胆封头(1)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帽(9),所述加强管(8)与延伸管(5)之间通过抽真空形成一真空腔(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怡宋敏霞徐铭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