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及装置,以及双面模板的交换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8811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及装置。通过侧壁上分别设有型砂吹入口的位于水平状态的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夹持双面模板;上下挤压装置分别插入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处的开口部以形成上下两个制模空间;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旋转至垂直状态,型砂吹入口向上方移动;由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内填充型砂;上下挤压装置进入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并分别对空间内的型砂进行挤压,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恢复到水平状态;内含铸模的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分离后,将双面模板从一对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中拔出;在以上过程的行进中,如果有必要的话,在铸模内部设置型芯后,含有铸模的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相互契合;将铸模从相互契合的一对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拔出。(*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及装置,以及一种双面模板的交换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此种制模装置的一种,其在结构上包括一个位于基台上方,沿水平方向进行挤压型砂的装置,一个位于基台表面附近,沿垂直方向使一个制模上箱与一个制模下箱相契合并将铸模取出的装置。两对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进行交替往复运动,从而得到相互契合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然而,此种结构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装置存在很多问题,如制模的效率不高,铸模品质有待提高,双面模板的交换不便,以及装置需要更加小型化等。特许文件1日本特许厅公开的No.S62-167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及装置,以及双面模板的交换方法,其解决了现有制模装置中效率不高,铸模品质有待提高,双面模板的交换不便,以及装置需要更加小型化等问题。了实现上述目的,其第一专利技术包括制造可以相契合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方法;通过侧壁上分别设有型砂吹入口的位于水平状态的一对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夹持双面模板的过程; 上下挤压装置分别插入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处的开口部以形成上下两个制模空间的过程;旋转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使其处于垂直状态,并将型砂吹入口向上方移动的过程;由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内填充型砂的过程;上下挤压装置进入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并分别对空间内的型砂进行挤压;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恢复到水平状态的过程;在内含铸模的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分离后,将双面模板从该对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中拔出的过程;在以上过程的进行中,如果有必要的话,在铸模内部设置型芯,使含有铸模的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相互契合,并将铸模从相互契合的一对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拔出的过程。由于在一对沙箱中制模的过程与将已制模好的铸模从沙箱中拔出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所以,上述方法可以达到比现有的制模方法在更短的时间内有效制模的实际效果。本申请的第二专利技术包括在与本申请的第一专利技术相关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中,在一对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处的开口部,上下挤压装置分别插入上下两个制模空间的过程;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旋转至垂直状态,型砂吹入口向上方移动的过程同时进行。这样的机械结构可以使铸模的生产效率提高。本申请的第三专利技术包括在与本申请的第一专利技术相关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中,上下两个挤压装置分别进入两个上下制模空间,并分别对型砂进行挤压,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旋转至垂直状态与型砂吹入口向上移动的过程同时进行。这样的机械结构可以使铸模的生产效率提高。本申请的第三专利技术包括在与本申请的第一专利技术相关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中,上下两个挤压装置分别进入两个上下制模空间,并分别对型砂进行挤压,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恢复到水平状态的过程。本申请的第四专利技术包括在与本申请的第一专利技术相关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中,使用上下挤压板作为挤压装置。这样的机械结构提供了一种更加简单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本申请的第五专利技术包括在与本申请的第一专利技术相关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中,使用上下挤压脚作为挤压装置。这样的机械结构可以得到一种砂的密度均一、品质高的上下铸模。其第六专利技术包括在与本申请的第四专利技术相关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中,由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内填充型砂后,上下挤压板向后退一定距离的过程,及由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内填充型砂的过程。这样的机械结构可以得到一种砂的密度均一、品质高的上下铸模。本申请的第七专利技术包括在与本申请的第六专利技术相关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中,由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内填充型砂的过程与上下挤压板向后退一定距离的过程同时进行。这样的机械结构可以得到一种砂的密度均一、品质高的上下铸模。本申请的第八专利技术包括在与本申请的第五专利技术相关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中,上下挤压装置分别插入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处的开口部以形成上下两个制模空间的过程中,使双面模板的模型部分和与之方向相对的多个作为上下挤压装置的上下挤压脚分别形成的间隔在型砂挤压前与挤压后的比例几乎相同的过程。这样的机械结构可以得到一种砂的密度均一、品质高的上下铸模。本申请的第九专利技术包括在与本申请的第五专利技术相关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中,上下挤压装置分别插入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处的开口部以形成上下两个制模空间的过程中,使双面模板的模型部分和与之方向相对的多个作为上下挤压装置的上下挤压脚分别形成便于型砂在其内部流动的空间的过程。这样的机械结构可以得到一种砂的密度均一、品质高的上下铸模。本申请的第十专利技术包括在与本申请的第九专利技术相关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照方法中,使双面模板的模型和与之方向相对的多个作为上下挤压装置的上下挤压脚分别形成便于型砂在其内部流动的空间的过程中,在型砂流动性差的松砂罐的喷口处(特别是喷口喉部),喷出辅助空气以减小砂和侧壁的摩擦作用的过程。这样的机械结构可以得到一种砂的密度均一、品质高的上下铸模。本申请的第十一专利技术包括 在与本申请的第五专利技术相关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中,由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内填充型砂的过程;上下挤压装置分别插入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处的开口部以形成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并分别对型砂进行挤压的过程;由型砂吹入口向由垂直的双面模板、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上下挤压装置构成的制模空间内填充型砂的第一型砂吹入过程;多个上下挤压脚进入上下制模空间对型砂进行挤压的第一挤压过程;作为上下挤压装置的上下挤压脚后退之后,向上下制模空间内填充型砂的第二型砂吹入过程;作为上下挤压装置的上下挤压脚的各挤压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对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内的型砂进行挤压的第二型砂挤压过程。这样的机械结构可以得到一种砂的密度均一、品质高的上下铸模。本申请的第十二专利技术包括在无沙箱的相互契合的上下铸模的制造装置中,两对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的侧壁分别有型砂吹入口;借助于运送装置,可以在这两对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中出入的一个双面模板;型砂挤压装置支撑一对夹持有双面模板的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作为挤压装置的上下挤压板分别出入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处的开口部,夹持有双面模板的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可以以机台上的支撑轴为中心在垂直平面内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处于垂直状态或水平状态;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挤压装置的驱动装置;通过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而从型砂吹入口向垂直状态的制模上箱及制模下箱内吹入型砂的型砂吹入装置;将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内的相契合的一对铸模从水平状态的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内拔出的铸模拔出装置;沙箱旋转装置,其在位于水平状态的型砂挤压装置和铸铸模拔出装置之间,交替地、间歇地牵引两对水平状态排列的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该沙箱旋转装置还可以升降制模上箱。如上所述,通过使用该装置,可以在一对沙箱内对铸模进行制模,并可以将一对上下铸模从沙箱内拔出,相比于现有的此种制模方法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加有效地制造出无沙箱的上下铸模。本申请的第十三专利技术包括与本申请的第十二专利技术相关的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装置中,使用上下挤压板作为挤压装置。这样的机械结构可以提供更加简单的无沙箱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其包括:(1)通过侧壁上分别设有型砂吹入口的位于水平状态的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夹持双面模板的过程;(2)上下挤压装置分别插入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处的开口部以形成上下两个制模空间的过程;   (3)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旋转至垂直状态,型砂吹入口向上方移动的过程;(4)由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内填充型砂的过程;(5)上下挤压装置进入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并分别对空间内的型砂进行挤压,一对制模上箱、 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恢复到水平状态的过程;(6)内含铸模的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分离后,将双面模板从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中拔出的过程;(7)在以上过程中,如果有必要的话,在铸模内部设置型芯后,含有铸模的制模上箱与制 模下箱相互契合的过程;(8)将铸模从相互契合的一对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拔出的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3-12-18 420266/2003;JP 2003-12-18 420273/2001.一种无沙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其包括(1)通过侧壁上分别设有型砂吹入口的位于水平状态的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夹持双面模板的过程;(2)上下挤压装置分别插入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处的开口部以形成上下两个制模空间的过程;(3)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旋转至垂直状态,型砂吹入口向上方移动的过程;(4)由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内填充型砂的过程;(5)上下挤压装置进入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并分别对空间内的型砂进行挤压,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恢复到水平状态的过程;(6)内含铸模的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分离后,将双面模板从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中拔出的过程;(7)在以上过程中,如果有必要的话,在铸模内部设置型芯后,含有铸模的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相互契合的过程;(8)将铸模从相互契合的一对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拔出的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下挤压装置分别插入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处的开口部以形成上下两个制模空间的过程(2)与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旋转至垂直状态,型砂吹入口向上方移动的过程(3)是同时进行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下挤压装置进入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并分别对空间内的型砂进行挤压的过程,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恢复到水平状态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上下挤压板作为上下挤压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上下挤压脚作为上下挤压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内填充型砂之后,(a)上下挤压脚脚退后一定距离的过程;(b)由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内再次填充型砂的过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下挤压脚退后一定距离的过程(a)与由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内再次填充的型砂的过程(b)同时进行。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下挤压装置分别插入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处的开口部以形成上下两个制模空间的过程(2)中,使双面模板的模型部分和与之方向相对的多个作为上下挤压装置的上下挤压脚分别形成的间隔在型砂挤压前与挤压后的比例几乎相同的过程。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下挤压装置分别插入制模上箱与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处的开口部以形成上下两个制模空间的过程(2)中,使双面模板的模型部分和与之方向相对的多个作为上下挤压装置的上下挤压脚分别形成便于型砂在其内部流动的空间的过程。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双面模板的模型部分和与之方向相对的多个作为上下挤压装置的上下挤压脚分别形成便于型砂在其内部流动的空间的过程中,在型砂流动性差的松砂罐的喷口处(特别是喷口喉部),喷出辅助空气以减小型砂和侧壁的摩擦作用的过程。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内填充型砂的过程(4)与上下挤压装置进入上下两个制模空间并分别对空间内的型砂进行挤压,一对制模上箱、制模下箱与双面模板恢复到水平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田实小宫山贵之
申请(专利权)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