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兆轩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侧向雷达探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8648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附件,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侧向雷达探测系统。该汽车侧向雷达探测系统,其特征是:汽车后视镜外边缘处和后车窗拐角处分别设有微型雷达探头,汽车下侧保险杠处设有两个微型雷达探头,微型雷达探头在车身两侧对称设置,微型雷达探头通过电源线与车内电源和控制系统连接。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侧向雷达探测系统,方便实用,能够随时监测车身与其他物体间的距离,有效防止车身或轮胎被蹭,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汽车附件,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侧向雷达探测系统。(ニ)
技术介绍
我们平时开车通过后视镜看事物,总是会存在盲区,这使得我们在开车变道时会存在危险,另外在停车的时候,我们无法把握好车身与路边的间距,经常由于贴的太近而擦伤车轮,这给我们的行车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ー种防止车身或轮胎被蹭的汽车侧向雷达探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ー种汽车侧向雷达探测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汽车后视镜外边缘处和后车窗拐角处分别设有微型雷达探头,汽车下侧保险杠处设有两个微型雷达探头,微型雷达探头在车身两侧对称设置,微型雷达探头通过电源线与车内电源和控制系统连接。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侧向雷达探测系统,方便实用,能够随时监测车身与其他物体间的距离,有效防止车身或轮胎被蹭,适于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的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后视镜,2后车窗,3微型雷达探头,4下侧保险杠。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为汽车后视镜I外边缘处和后车窗2拐角处分别设有微型雷达探头3,汽车下侧保险杠4处设有两个微型雷达探头3,微型雷达探头3在车身两侧对称设置,微型雷达探头3通过电源线与车内电源和控制系统连接。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汽车侧向雷达探测系统,行车时当车速在40公里以上时,微型雷达探头3开始工作,监测周边车辆的车距情况,当监测到在盲区范围内有车辆靠近时,控制系统开始报警。当停车时,微型雷达探头3监测车身与路边的距离,当间距小于0. 3米时控制系统开始报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侧向雷达探测系统,方便实用,能够随时监测车身与其他物体间的距离,有效防止车身或轮胎被蹭,适于广泛推广应用。权利要求1.ー种汽车侧向雷达探测系统,其特征是汽车后视镜⑴外边缘处和后车窗⑵拐角处分别设有微型雷达探头(3),汽车下侧保险杠(4)处设有两个微型雷达探头(3),微型雷达探头(3)在车身两侧对称设置,微型雷达探头(3)通过电源线与车内电源和控制系统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附件,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侧向雷达探测系统。该汽车侧向雷达探测系统,其特征是汽车后视镜外边缘处和后车窗拐角处分别设有微型雷达探头,汽车下侧保险杠处设有两个微型雷达探头,微型雷达探头在车身两侧对称设置,微型雷达探头通过电源线与车内电源和控制系统连接。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侧向雷达探测系统,方便实用,能够随时监测车身与其他物体间的距离,有效防止车身或轮胎被蹭,适于广泛推广应用。文档编号B60R11/00GK102862521SQ201110184409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4日专利技术者刘兆轩 申请人:刘兆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侧向雷达探测系统,其特征是:汽车后视镜(1)外边缘处和后车窗(2)拐角处分别设有微型雷达探头(3),汽车下侧保险杠(4)处设有两个微型雷达探头(3),微型雷达探头(3)在车身两侧对称设置,微型雷达探头(3)通过电源线与车内电源和控制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兆轩
申请(专利权)人:刘兆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