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盖的背压成形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05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盖的背压成形模具结构,是一种双凸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凸模固定在模具的上半部的凸模座内,下凸模固定在模具的下半部的凹模座内,模具闭合时与凹模一起组成成形零件所需要的模具型腔。(*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压力加工行业中,用背压成形方法对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盖(以下简称盖)进行塑性加工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气囊是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装置,随着人们对安全越来越重视,该装置在汽车行业正在得到普及。盖是组成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主要零件。附图1是一种盖的图样。由图1可以看出盖是由底部和两层环部构成的。内环的高度是外环高度的1.8倍。根据金属塑性加工的规律和实践,外环的变形速度要快于内环的变形速度,与盖的结构要求正好相反。目前生产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用切削加工方法直接用圆棒料加工;2.用压力铸造方法;3.用热锻方法;4.用背压成形方法。实践证明,方法1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都很低,只有在产品试制时采用。方法2材料内部组织缺陷多,废品率高。方法3精度差,材料利用率低,加工余量大,模具寿命低。方法4是一种新的成形方法,用它成形的零件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加工余量小。但它需要一种特殊的模具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实用性强,造价较低的背压成形模具结构,以满足盖的背压成形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安装在下模座垫块中的氮气弹簧为背压成形提供背压力,通过下顶杆、背压顶杆,作用在背压环上。当上凸模对放置在凹模中的金属加压时,金属向下方流动。根据最小阻力定律,变形金属优先向阻力小的部位流动。由于外环型腔金属流动受到背压环的阻尼作用,金属流动阻力增大,迫使变形金属向内环型腔内流动。通过调整背压力,使得内环型腔金属流动速度加快,外环型腔金属流动速度减慢,使其近似同时达到零件要求的内、外环不同高度。背压成形结束后,通过下顶杆、背压顶杆将已成形好的零件从凹模中顶出。该模具结构刚度好,精度高,既能用于冷成形也可以用于热成形。通过更换模芯可以满足各种金属成形的需要。该模具结构选用氮气弹簧提供背压力。体积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压力平稳,通过改变氮气压力可以容易地调整背压力。附图说明现对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盖的零件图;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盖背压成形模具结构图其中1.背压顶杆 2.顶杆 3.下顶杆 4.氮气弹簧5.下模座垫块 6.下模座 7.下凸模(内) 8.下凸模(外)9.背压环 10.凹模压环 11.应力圈 12.凹模13.上凸模14.凸模压环 15.上模座 16.上模座垫块17.上垫块18.上凸模固定板 19.凸模座 20.凹模垫板21.下凸模固定板 22.凸模垫板 23.凹模座24.下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一种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盖的背压成形模具结构如图2所示下模座垫块5用螺钉固定在下模座6的孔内,件5中装有氮气弹簧4,通过背压顶杆1和背压环9为盖的成形过程提供背压力。下垫板24用螺钉和销钉固定在下模座6上,起到连接和定位凹模座23的作用。件23用螺钉和销钉固定在件24上,其内分别应力圈11和压入到件11中的凹模12。凹模压环10用螺钉将其固定在凹模座23上。上模座垫块16和凹模座19分别用螺钉和销固定在上模座15上。凸模座19内装有上垫块17,上凸模固定板18和上凸模13。凸模压环14将它们固定在凸模座19内。工作时,上凸模13下行对放置在凹模12内的金属坯料加压。在氨气弹簧4、背压顶杆1和背压环9的背压力的作用下,增大了金属流入外环模腔金属的阻力,迫使金属向内环模腔内流动。通过调整氨气弹簧4的背压力,使得流入外环模腔和流入内环模腔的金属的流动得到控制,从而达到成形零件的几何尺寸要求。加压结束后上凸模13回程,机床下顶出机构通过下顶杆3和顶杆2将成形后的零件顶出凹模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盖的背压成形模具结构,是一种双凸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凸模固定在模具的上半部的凸模座内,下凸模固定在模具的下半部的凹模座内,模具闭合时与凹模一起组成成形零件所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光尉喆边翊钟志平高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电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