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7966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它是以冲床冲切铁棒基材以获得素材,再将其放在冲压机械冲压成坯材,利用温锻式的加工成型模对坯材锻压,获得略呈(BJ)外轮形状的第一次(BJ)外轮粗坯,再使用冷锻式的加工成型模,对第一次(BJ)外轮粗坯施以精密冷锻加工成型,以获第二次(BJ)外轮粗坯,最后,以珠沟模对第二次(BJ)外轮粗坯施以挤压加工形成珠沟槽,便可获得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它可使(BJ)外轮加工制作快速而使加工时间大大缩短,具有工业上的利用价值。一般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所使用的外轮,因装设配合的条件不同,而主要包含有(BJ)外轮、(TJ)外轮及(DOJ)外轮,而本专利技术所要探讨的是关于(B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的问题。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一般以往(B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其主要是冲床冲切棒铁(1)以获得预定尺寸的素材(2);继而,对素材(2)加热至1050℃(加热是为使素材(2)的材料结晶组织形成变化,而易于加工变形,此与一般热加工原理相同,以“二次不同挤制加工成型”处理,而使素材(2)一端形成阶梯状的传动轴(26);之后,再以“锻粗加工”方式将素材(2)另一端锻粗成型而形成粗略的第一次(BJ)外轮粗坯(3);然后,再以“挤制成型”的方式,对第一次(BJ)外轮粗坯(3)顶端加工,以使其内凹形成断面呈六花瓣形的承窝座(36);接着,再对第一次(BJ)外轮粗坯(3)的承窝座(36)再进行“锻压加工”以使承窝座(36)趋势所要的形状、尺寸;最后,以“铣床加工”方式对承窝座(36)的每一花瓣逐一加工,且再以“研磨加工”方式而使其表面精密,便可获得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4)。上述的制造方法,诚然可制成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但是,在实际制造过程中,仍具有下列的缺点其一,它须经冲床冲切取素材、二次不同挤制加工成型、锻粗加工、挤制成型、锻压加工、铣床加工及研磨加工,才能完成(BJ)外轮粗坯的制作,所以,其整个制造过程颇复杂、困难,尤其是在铣床加工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断面呈六瓣形的承窝座(36)依次加工,而导致加工时间的浪费,并因此提高了制造成本。其二,在面对现今工资上扬、人工难求等不利于制造业的问题下,铣床加工所导致费时费工的缺点,很显然无法使制造业者以较少人力制造出较多的产品,所以,无法在有限的人员下提高产量与工作效率。其三,它需要加热至1050℃才能使挤制加工成型、锻粗加工顺利进行,而人人皆知,在高温状态下进行加工成型时,第一次(BJ)外轮粗坯(3)表面极易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氧化,而造成所获得的第一次(BJ)外轮粗坯(3)表面形成有氧化层,而使其表面较粗糙,所以,其成品的品质粗糙;而为改善(BJ)外轮粗坯(4)的品质而使其具有较精细、光滑的表面,相对地,其研磨量必须增加,而又造成其加工时间增长。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它是在其整个加工制造过程中以加工成型模一次加工完成方式,大大减少其加工时间,以使其在有限人员下,可获得最大的产量与工作效率,所以在面对现今人工难求、工资上扬的不利制造业情形下,本专利技术确实具有工业利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它是利用冷锻加工成型方式,且作球化处理与表面润滑处理,使得其在锻压过程中,既保持有热锻成型的易于加工变形的特性,又可避免处于高温状态所造成氧化层的产生,以使产品表面较精细、光滑。基于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先以冲床冲切铁棒基材以获得预定尺寸的素材;然后,将素材加温后置放在冲压机械,经冲压加工形成坯材;接着,利用温锻式的加工成型模对坯材锻压,以获得略呈(BJ)外轮形状的第一次(BJ)外轮粗坯;然后,再使用冷锻式的加工成型模,对第一次(BJ)外轮粗坯施以精密冷锻加工成型,以获取近似(BJ)外轮形状的第二次(BJ)外轮粗坯;最后,以珠沟模对第二次(BJ)外轮粗坯施以挤压加工形成珠沟槽,便可获得完整的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以往外轮制造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BJ)外轮粗坯制造流程方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BJ)外轮粗坯制造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加工成型模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珠沟模组合平面示意图。图6、7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珠沟模动作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外轮与内轮组合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外轮使用装设示意图。请参阅图2、3及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其包含下列加工处理步骤步骤一首先,冲床冲切铁棒基材(10)(铁棒基材(10)是中碳钢或合金钢材质)以获取预定尺寸的素材(20)。步骤二将素材(20)加温至适当温度(本实施例是850℃),然后,再置放在冲压机械(图上未示出),经冲压加工而形成坯材(30)。步骤三将坯材(30)先后置入两不同的加工成型模(40)(50)内,以对坯材(30)进行温锻加工成型,便可获得略呈(BJ)外轮形状的第一次(BJ)外轮粗坯(60)。步骤四将第一次(BJ)外轮粗坯(60)再置入加工成型模(70)内,以对第一次(BJ)外轮粗坯(60)进行精密冷锻加工成型,便可获得近似(BJ)外轮形状的第二次(BJ)外轮粗坯(80)。步骤五将第二次(BJ)外轮粗坯(80)再置入抽轴加工成型模(90)内,以对第二次(BJ)外轮粗坯(80)进行抽轴加工。步骤六当上述的加工处理完成之后,再将第二次(BJ)外轮粗坯(80)置入珠沟模(100)内,而施予挤压加工形成珠沟槽(111),便可制作完成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110)。利用上述的加工处理步骤,只要将素材(20)冲压形成坯材(30),再经加工成型模(40)(50)(70)(90)(100)成型,即可制作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110),且在步骤三加工完成而要再进行步骤四加工处理之前,先对第一次(BJ)外轮粗坯(60)作球化处理与表面润滑处理,球化处理是将第一次(BJ)外轮粗坯(60)置入球化炉(图上未示出)加温至750℃~770℃,而使其金属结晶还原而具有晶粒细化,并提高其柔韧性,以利于加工成型;而表面润滑处理,则是使第一次(BJ)外轮粗坯(60)表面具有润滑作用,而在加工成型模内加工变形时,可减少与加工成型模的模穴磨损,以增加加工成型模的使用寿命,并可使加工成型后的表面较精细、光滑,而又提高其产品品质。请参阅图5、6与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珠沟模(100)是由上模(101)与下模(102)所构成,上模(101)是由六个相等构造形状的子模(1016)所组成,而在其中心形成断面呈锥形的空间9,以供下模(102)进入空间9内,会将子模(1016)往外移动,如此,即可使(BJ)外轮粗坯(110)的承窝座(111)一次加工成型,而不需要像以往以铣床方式逐一加工成型而导致费时费工的缺点。请继续再参阅图8、9所示,它们是本专利技术的(BJ)外轮的装设使用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8所示,(BJ)外轮(110)是与固定在传动轴(120)上的(BJ)内轮(130)枢接,(BJ)内轮(130)处在(BJ)外轮(110)内,而带动(BJ)外轮(110)转动。再请参阅图9所示,当(BJ)外轮(110)与(BJ)内轮(130)枢接好之后,将(BJ)外轮(110)固设在汽车的轮胎(140)预定位置处,如此,便可使汽车行走。了解上述的加工处理过程后,兹再将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叙述如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先冲床冲切铁棒基材以获得预定尺寸的素材,然后,将素材加温至适当的高温,此后,再置放在冲压机械上,经冲压加工形成坯材,接着,利用温锻式的加工成型模对坯材锻压,以获得略呈(BJ)外轮形状的第一次(BJ)外轮粗坯,之后,再使用冷锻式的加工成型模,对第一次(BJ)外轮粗坯施以精密冷锻加工成型,以获取近似(BJ)外轮形状的第二次(BJ)外轮粗坯,最后,以珠沟模对第二次(BJ)外轮粗坯施以挤压加工形成珠沟槽,便可获得完整的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先冲床冲切铁棒基材以获得预定尺寸的素材,然后,将素材加温至适当的高温,此后,再置放在冲压机械上,经冲压加工形成坯材,接着,利用温锻式的加工成型模对坯材锻压,以获得略呈(BJ)外轮形状的第一次(BJ)外轮粗坯,之后,再使用冷锻式的加工成型模,对第一次(BJ)外轮粗坯施以精密冷锻加工成型,以获取近似(BJ)外轮形状的第二次(BJ)外轮粗坯,最后,以珠沟模对第二次(BJ)外轮粗坯施以挤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木山
申请(专利权)人:江兴锻压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