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T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其是先冲切钢棒,以获得下料,然后,将下料置放在冲压机械,经冲压加工,形成锭坯,以获至略呈(TJ)外轮形状的第一次(TJ)外轮粗坯。然后,再使用冷锻式的加工成型模,对第一次(TJ)外轮粗坯施以精密冷锻加工成型,以获取一近似(TJ)外轮形状的第二次(TJ)外轮粗坯。最后,再使用一加工成型模,对第二次(TJ)外轮粗坯施以精确定型加工,便可获得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TJ)外轮粗坯。(*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T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其可使(TJ)外轮加工制作快速,以使加工时间大大缩短,而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一般汽车前进或后退,是靠传动轴带动车轮转动才能达到,而传动轴能够带动车轮转动,则靠连接在传动轴与车轮之间等速接头的外轮,一般汽车所使用等速接头的外轮有(BJ)外轮与(TJ)外轮,或(BJ)外轮与(DOJ)外轮,而本专利技术所要探讨的是有关于(TJ)外轮制造方法的问题,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以往(TJ)外轮制造流程图,其主要是经冲床冲切钢棒(1),以获致预定尺寸的基材(2),并对基材(2)加热至1050℃{加热是使基材(2)的材料结晶组织形成变化,而易于加工变形,此与一般热加工原理相同},以“二次不同挤制加工成型”处理,而使基材(2)一端形成阶梯状的传动轴(28),然后,再“锻粗加工”方式,将基材(2)另一端锻粗,以形成粗略(TJ)外轮的第一次(TJ)外轮粗坯(3),然后,再以“挤制成型”的方式,对第一次(TJ)外轮粗坯(3)顶端加工,以使其内凹形成断面呈三花瓣形的承窝座(48),而获得近似(TJ)外轮第二次(TJ)外轮粗坯(4),最后,再对第二次(TJ)外轮粗坯(4)再进行“锻压加工”,便可获得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TJ)外轮粗坯(5)。上述的制造方法,虽然可制成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TJ)外轮粗坯,但是,在实际制造过程中,仍具有下列的缺点其一,其须经冲床冲切取基材、二次不同挤制加工成型、锻粗加工、挤制成型、锻压加工,才完成(TJ)外轮粗坯的制作,所以,其整个制造过程步骤多,而导致加工时间增长的问题,并因此提高其制造成本的缺点。其二,其需要加热至1050℃,才能使挤制加工成型、锻粗加工顺利进行,而人们皆知,在加工成型时,是处在高温状态中,所以,第一次(TJ)外轮粗坯(3)表示极易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氧化,而造成所获得的第一次(TJ)外轮粗坯(3)表面形成有氧化脱碳层,而使其表面较粗糙,所以,其成品的品质较粗糙。其三,面对现今工资上扬、人工难求不利于制造业的问题下,制造过程繁多所导致费时费工的缺点,又很显然无法使制造业以较少人力下,而制造较多的产量,所以,其又无法在有限的人员下而提高产量与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T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是借助在其整个加工过程中,皆以加工成型模一次加工完成方式,而大大减少其加工时间,以使其在有限人员下,可获得最大的产量与工作效率,以在面对现今人工难求、工资上扬的不利于制造业情形下,本专利技术诚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T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是借助以冷锻加工成型方式,且作球化处理与表面润滑处理,使得其在锻压过程中,保有热锻成型的易于加工变形的特性,又可避免处于高温状态所造成氧化层的产生,以使产品表面较细致、光滑。基于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B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其包含下列处理步骤步骤一先冲切钢棒,以获得预定尺寸的下料。步骤二对下料加温至适当的高温,然后,再置放在冲压机械上,经冲压加工形成碇坯。步骤三利用温锻式的加工成型模对碇坯锻压,以获致略呈(TJ)外轮形状的第一次(TJ)外轮粗坯。步骤四使用冷锻式的加工成型模,对第一次(TJ)外轮粗坯施以精密冷锻加工成型,以获取近似(TJ)外轮形状的第二次(TJ)外轮粗坯。步骤五再使用加工成型模,对第二次(TJ)外轮粗坯施以精确定型加工,即可获得一完整的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TJ)外轮粗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以往(TJ)外轮粗坯制造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TJ)外轮粗坯制造流程方块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TJ)外轮粗坯制造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加工成型模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DOJ)外轮粗坯制造流程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加工成型模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2、3及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T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其包含下列加工处理步骤步骤一首先,冲床冲切钢棒(10){钢棒(10)是中碳钢或合金钢材质}以获取预定尺寸的下料(20)。步骤二将下料(20)加温至适当温度{本实施例是850℃},然后,再置放在冲压机械(图上未显示),经冲压加工而形成碇坯(30)。步骤三将碇坯(30)置入加工成型模(40)内,以对碇坯(30)进行温锻加工成型,即可获得略呈(TJ)外轮形状的第一次(TJ)外轮粗坯(50)。步骤四将第一次(TJ)外轮粗坯(50)再置入加工成型模(60)内,以对第一次(TJ)外轮粗坯(50)进行精密冷锻加工成型,便可获得近似(TJ)外轮形状的第二次(TJ)外轮粗坯(70)。步骤五当上述的加工处理完成后,再将第二次(BJ)外轮粗坯(70)置入加工成型模(80)内,而施予精确定型加工,便可制作完成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TJ)外轮粗坯(90)。借助上述的加工处理步骤,只要将下料(20)冲压形成碇坯(30),再经加工成型模(40)(60)(70)成型,即可制作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TJ)外轮粗坯(90),且在步骤三加工完成,而要再进行步骤四加工处理之前,先对第一次(TJ)外轮粗坯(50)作球化处理与表面润滑处理,球化处理是将第(TJ)外轮粗坯(50)置入球化炉{图上未显示}加温至750℃~770℃,而使其金属结晶还原而具有晶粒细化,并提高其柔韧性,以利于加工成型,而表面润滑处理,则是使第一(TJ)外轮粗坯(50)表面具有润滑作用,而在加工成型模内加工变形时,可减少与加工成型模的模穴磨损,以增加加工成型模的使用寿命,并可使加工成型后的表面较细致、光滑,而又提高其产品质量。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叙述如后1.本专利技术的整个加工流程中,是以各种加工成型模(40)(60)(80)进行加工,且加工成型模(40)(60)(80)是一次加工即可,所以,本专利技术所花费的加工时间可大大缩短,并因此使其制作快速,而大大提高产量与工作效率,且又导致其制造成本降低。2.本专利技术在要获得第二次(TJ)外轮粗坯(70)之前,先对第一次(TJ)外轮粗坯(50)作球化处理与表面润滑处理,以使第一次(TJ)外轮粗坯(50)的金属结晶还原,而导致其材质细化、柔韧性提高、加工易变形但不易破裂特性,且以冷锻加工成型,可避免与空气中的氧接触而形成氧化层,所以,加工成型之后,第二次(TJ)外轮粗坯(70)的表面较细致、光滑,因此,再经稍许研磨加工之后,即可制成具有质量优良、表面光滑的产品。3.基于本专利技术是以各种加工成型模(40)(60)(80)连续完成(TJ)外轮粗坯(90)的制作,所以,本专利技术可将加工成型模(40)(60)(80),以产生线方式排列,除了可减少搬运时间、加工快速优点外,最主要具有“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功能,使得制造业在有限的人力下,而发挥最大产量与工作效率。而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本专利技术的(TJ)外轮粗坯的制造方法也可应用在(DOJ)外轮粗坯,因为以往(DOJ)外轮粗坯的制造流程,与以往(TJ)外轮粗坯制造流程相同,不同是在于两者外观造型而已,请参阅图5、6所示,是(DOJ)外轮粗坯(100)的制造流程与加工成型模流程示意图,(DOJ)外轮粗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T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列处理步骤:步骤一:先冲切钢棒,以获得预定尺寸的下料;步骤二:对下料加温至适当的高温,然后,再置放在冲压机械上,经冲压加工形成碇坯;步骤三:利用温锻式的加工成型模对碇坯锻压,以获致略呈(TJ)外轮形状的第一次(TJ)外轮粗坯;步骤四:使用冷锻式的加工成型模,对第一次(TJ)外轮粗坯施以精密冷锻加工成型,以获取近似(TJ)外轮形状的第二次(TJ)外轮粗坯;步骤五:再使用加工成型模,对第二次(TJ)外轮粗坯施以精确定型加工,即可获得完整的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TJ)外轮粗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传动轴等速接头的(TJ)外轮粗坯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列处理步骤步骤一先冲切钢棒,以获得预定尺寸的下料;步骤二对下料加温至适当的高温,然后,再置放在冲压机械上,经冲压加工形成碇坯;步骤三利用温锻式的加工成型模对碇坯锻压,以获致略呈(TJ)外轮形状的第一次(TJ)外轮粗坯;步骤四使用冷锻式的加工成型模,对第一次(TJ)外轮粗坯施以精密冷锻加工成型,以获取近似(TJ)外轮形状的第二次(TJ)外轮粗坯;步骤五再使用加工成型模,对第二次(T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木山,
申请(专利权)人:江兴锻压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