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及其变速换挡装置。变速换挡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套装配合的拨叉和拨叉轴,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拨叉轴相配合的压紧装置和定位装置;机动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内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发动机和变速换挡装置。该变速换挡装置的使用过程更加简便易行,且其换挡过程更加平稳可靠。用了上述变速换挡装置的机动车,该机动车的变速换挡装置的使用过程更加简便易行,且其换挡过程更加平稳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
,特别涉及ー种变速换挡装置。本技术还涉及ー种应用该变速换挡装置的机动车。
技术介绍
机动车作为ー种常见的交通运输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变速换挡装置作为机动车的重要动カ控制和动カ传输装置,在机动车的整体结构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随着使用強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机动车的变速换挡装置的使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现有的机动车的变速换挡装置,尤其是多挡位的变速换挡装置,其内部通过 选挡机构、拨叉轴以及拨叉等相关组件相互配合,以控制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实现换挡和变 速的目的。然而,虽然现有的变速换挡装置能够满足基本的机动车使用需要,但由于其内部零部件较多,装配结构复杂,对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导致装配困难,且其使用过程中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较高,稍不小心就会出现换挡困难或换错挡的现象。因此,如何使得变速换挡装置的使用过程更加简便易行并使其换挡过程更加平稳可靠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变速换挡装置,该变速换挡装置的使用过程更加简便易行,且其换挡过程更加平稳可靠。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变速换挡装置的机动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ー种变速换挡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套装配合的拨叉和拨叉轴,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拨叉轴相配合的压紧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拨叉和所述拨叉轴分别为两个,且各所述拨叉与各所述拨叉轴之间一一对应,所述定位装置位于两所述拨叉轴之间,且两所述拨叉轴之间相对的侧面上具有与所述定位装置相配合的定位卡ロ;所述压紧装置位于所述拨叉轴的上方,且所述拨叉轴的顶部具有若干与所述压紧装置相配合的压紧卡ロ,且各所述压紧卡ロ沿所述拨叉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依次均布。优选地,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与所述压紧卡ロ紧密配合的压紧钢珠,所述压紧钢珠的顶部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压紧弹簧。优选地,所述壳体的顶部内侧具有与所述压紧弹簧相适配的弹簧腔,所述压紧弹簧具体设置于所述弹簧腔内。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两个分别与各定位卡ロ相互适配并一一对应的定位钢珠,且两所述定位钢珠之间以及各所述定位钢珠与各相应所述拨叉轴之间均紧密配合。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拨叉相配合的换位轴,所述换位轴的顶部套装有换位摇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机动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内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发动机和变速换挡装置,所述变速换挡装置具体为上述任ー项所述的变速换挡装置。相对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换挡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套装配合的拨叉和拨叉轴,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拨叉轴相配合的压紧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拨叉和所述拨叉轴分别为两个,且各所述拨叉与各所述拨叉轴之间一一对应,所述定位装置位于两所述拨叉轴之间,且两所述拨叉轴之间相对的侧面上具有与所述定位装置相配合的定位卡ロ ;所述压紧装置位于所述拨叉轴的上方,且所述拨叉轴的顶部具有若干与所述压紧装置相配合的压紧卡ロ,且各所述压紧卡ロ沿所述拨叉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依次均布。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所述拨叉控制所述拨叉轴在其延伸方 向上相对运动,在单次换挡操作完成后,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定位卡ロ间相互配合,以将两所述拨叉轴间的相对位置定位锁止,避免发生脱挡或退挡现象,同时所述压紧装置与所述压紧卡ロ相配合,以保证所述拨叉轴的位置相对固定,避免出现换错挡的现象,使得整个换挡过程平稳可靠,且所述变速换挡装置的整体装配组件较少,装配结构简单,且操作过程更加简便易行。在本技术的另ー优选方案中,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与所述压紧卡ロ紧密配合的压紧钢珠,所述压紧钢珠的顶部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压紧弹簧。工作过程中,所述压紧钢珠能够较好地与所述压紧卡ロ相适配,从而使其相关配合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同时所述压紧弹簧能够为所述压紧钢珠提供足够的下压力,从而在保证所述压紧钢珠与所述压紧卡ロ间紧密配合的同时,使相关结构间的配合可靠性进ー步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ー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变速换挡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结构侧剖图;图3为图I中拨叉轴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变速换挡装置,该变速换挡装置的使用过程更加简便易行,且其换挡过程更加平稳可靠;同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变速换挡装置的机动车。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请參考图I、图2和图3,图I为本技术ー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变速换挡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结构侧剖图;图3为图I中拨叉轴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换挡装置,包括壳体11,壳体11的内部设置有套装配合的拨12和拨叉轴13,壳体11内部还设置有与拨叉轴13相配合的压紧装置和定位装置;拨叉12和拨叉轴13分别为两个,且各拨叉12与各拨叉轴13之间一一对应,所述定位装置位于两拨叉轴13之间,且两拨叉轴13之间相对的侧面上具有与所述定位装置相配合的定位卡ロ 131 ;所述压紧装置位于拨叉轴13的上方,且拨叉轴13的顶部具有若干与所述压紧装置相配合的压紧卡ロ 132,且各压紧卡ロ 132沿拨叉轴13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依次均布。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所述拨叉控制所述拨叉轴在其延伸方向上相对运动,在单次换挡操作完成后,所述定位装置与定位卡ロ 131间相互配合,以将两拨叉轴13间的相对位置定位锁止,避免发生脱挡或退挡现象,同时所述压紧装置与压紧卡ロ 132相配合,以保证拨叉轴13的位置相对固定,避免出现换错挡的现象,使得整个换挡过程平稳可靠,且所述变速换挡装置的整体装配组件较少,装配结构简单,且操作过程更加简便易行。进ー步地,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与压紧卡ロ 132紧密配合的压紧钢珠14,压紧钢珠14的顶部与壳体11之间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压紧弹簧15。工作过程中,压紧钢珠14能够较好地与压紧卡ロ 132相适配,从而使其相关配合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同时压紧弹簧 15能够为压紧钢珠14提供足够的下压力,从而在保证压紧钢珠14与压紧卡ロ 132间紧密配合的同时,使相关结构间的配合可靠性进ー步提高。更具体地,壳体11的顶部内侧具有与压紧弹簧15相适配的弹簧腔111,压紧弹簧15具体设置于弹簧腔111内。该弹簧腔111能够保证工作过程中压紧弹簧15的压缩方向及其复位方向保持恒定,同时有效保护压紧弹簧15的主体结构,避免相邻装配结构对压紧弹簧15正常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另ー方面,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两个分别与各定位卡ロ 131相互适配并一一对应的定位钢珠16,且两定位钢珠16之间以及各定位钢珠16与各相应拨叉轴13之间均紧密配合。工作过程中,定位钢珠16能够较好地与定位卡ロ 131相适配,从而使其相关配合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同时两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套装配合的拨叉和拨叉轴,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拨叉轴相配合的压紧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拨叉和所述拨叉轴分别为两个,且各所述拨叉与各所述拨叉轴之间一一对应,所述定位装置位于两所述拨叉轴之间,且两所述拨叉轴之间相对的侧面上具有与所述定位装置相配合的定位卡口;所述压紧装置位于所述拨叉轴的上方,且所述拨叉轴的顶部具有若干与所述压紧装置相配合的压紧卡口,且各所述压紧卡口沿所述拨叉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依次均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