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隐藏式复位装置的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包含:一具有一组装孔的基壁单元、一可沿着一裁切方向移动地安装在组装孔内的切刀筒,以及一使切刀筒具有复位弹力的复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该基壁单元上设有一第一抵部,而该切刀筒上设有一和第一抵部前后相对间隔的第二抵部,该复位装置是包括数个顶撑在该等第一及第二抵部间的弹性件。借将复位装置隐藏地安装在基壁单元及切刀筒间,来达到缩小体积及避免空间浪费等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于一种切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切刀筒具弹力负载,且使切刀筒具有复位弹力的复位装置是隐藏式设计的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
技术介绍
锻造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是一种可将成卷或成条状、棒状的线材裁切成小段胚料的加工机器,被裁断的胚料再经由夹具的夹持,可以逐步地进行各项锻造加工。而以往锻造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9大致如图1、2所示,可架设在一具有线材通道901的机台90上,上述切料装置9包含一固定在机台90上的固定座91、一可沿着一裁切方向92移动地架设在固定座91上的切刀筒93、一安装在切刀筒93的一前端930的切刀座94、一架设在该切刀座94上并具有一容线孔951的切刀95、一固定地结合在切刀筒93后方的固定板96、一驱动板97,以及一突出于固定板96的复位装置98,其中驱动板97受到一图中未示出的动力装置所驱动,并可沿着一作工方向99往复移动。由于驱动板97如何被驱动和本专利技术改良重点无关,不再说明。以往切料装置9的驱动板97上具有一朝向切刀筒93的一滚轴931的驱动面971,该驱动面971具有相间隔且具高度差的一起始点972及一推送点973。而复位装置98包括两支平行于裁切方向92并和切刀筒93固定地结合的导杆981、以及两个各别套设在该等导杆981上的弹簧982。当以往切料装置9位在一非裁切位置时,该驱动板97的起始点972对应滚轴931,受到弹簧982的推引,该切刀筒93恒往后靠抵,就是往图1、2的右侧靠抵,此时切刀95的容线孔951对应机台90的线材通道901。而当切料装置9转换到图1所示的一裁切位置时,该驱动板97受到驱动沿着作工方向99移动,且使推送点973对应滚轴931,此时该切刀筒93会克服弹簧982的弹力向前突出,并将穿设其间的线材裁断,弹簧982同时被压缩蓄积复位的弹力。当驱动板97往复运动,而使起始点972再度对应切刀筒93时,前述切刀筒93就会因弹簧982蓄积弹力的释出复位,而使该切刀装置9再度回到非裁切位置。以往切料装置9利用外露式导杆981及弹簧982间的配合,虽然可以使切刀筒93具有复位的弹力,但在组装后,该等弹簧982及导杆981是突出于固定板96的后方,此项外露式复位装置98的设计,由于整体体积较大,因此,在空间利用上较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节省体积及摆放空间的具隐藏式复位装置的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隐藏式复位装置的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包含一基壁单元、一可沿着一裁切方向移动地安装在该基壁单元的一组装孔上的切刀筒,以及一使切刀筒具有复位弹力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壁单元具有一垂直于该组装孔的第一抵部,而该切刀筒包括一安装部,在该安装部上设有一和第一抵部前后相对间隔的第二抵部,该复位装置是顶撑在该第一及第二抵部间。所述的具隐藏式复位装置的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壁单元包括一设置该组装孔的基壁,以及一设置第一抵部且架设在该组装孔上的切刀筒座。所述的具隐藏式复位装置的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刀筒座具有一界定出一筒孔的筒壁,在该筒壁上具有至少一设置第一抵部的容槽,而该切刀筒的安装部上具有至少一个和该切刀筒座的容槽相对应并设置该第二抵部的对接槽。所述的具隐藏式复位装置的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位装置包括数个安装在相对应的容槽和对接槽内的弹性件,该弹性件是围绕该筒孔而设。所述的具隐藏式复位装置的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刀筒座的筒壁上还具有一小径部、一大径部,以及径向衔接在该大径部与小径部间的肩部,该容槽是平行于裁切方向并由该肩部往远离大径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的具隐藏式复位装置的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刀筒的安装部是对应该切刀筒座的大径部,其上具有一和肩部间隔平行的相对面,而上述对接槽是平行于裁切方向,并由相对面往远离肩部的方向凹设。本专利技术的具隐藏式复位装置的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壁单元具有一垂直于组装孔的第一抵部;而该切刀筒包括一安装部,在该安装部上设有一和第一抵部前后相对间隔的第二抵部,该复位装置是顶撑在该第一及第二抵部间。借将复位装置隐藏地安装在该基壁单元及切刀筒内,来达到缩小体积及避免空间浪费等功效。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种以往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的俯视简图;图2是该以往切料装置的一侧视简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切料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组合剖面图,图中该切料装置位在一未裁切位置;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侧面组合剖视图;图5是沿图3中5-5线所取的一剖视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未完整的立体分解图,主要显示该切刀筒的构造;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的立体分解图,单独显示该切料装置的一切刀筒座、该切刀筒及一复位装置间的对应关系;及图8是一类似图3的俯视组合剖面图,图中该切料装置位置在一裁切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3、4、5,本专利技术切料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是可往复运动地裁切一图中未示出的线材,包含一基壁单元1、一切刀筒2、一复位装置3、一架设在切刀筒2前端的裁切单元4,以及一用来驱动该切刀筒2沿着一裁切方向20往复移动的驱动板5。该基壁单元1包括一基壁11、一切刀筒座12、四个可调整该切刀筒座12上下及左右位置的压块组件13,以及一可调整地安装在切刀筒座12后方的偏移侧板14。其中基壁11具有一前基面111、一和前基面111前后间隔的后基面112、一贯穿上述基面111、112的组装孔113、一垂直组装孔113并可引导线材行进路径的线条通道114,以及一自后基面112往前凹设且平行于该后基面112的靠抵面115。而该切刀筒座12是可调整上下左右位置地安装在基壁11的组装孔113内,包括一围绕一中心轴线的筒壁121、一由该筒壁121界定而成的筒孔122、一自筒壁121径向突出的一第一受推突块123,以及一位在筒壁121后方的第二受推突块124。其中筒壁121具有一位在前方的小径部125、一位在后方的大径部126、一衔接在两者间的肩部127,以及数个自肩部127凹设的容槽128,每一容槽128都具有一平行于靠抵面115的第一抵部129。本专利技术该等压块组件13是共同架设在切刀筒座12的第一受推突块123的外周缘,用来固定或调整该切刀筒座12的上下及左右位置。该偏移侧板14则是可拆解地安装在切刀筒座12的后方,由于本专利技术改良的重点在于切刀筒2如何复位,至于压块组件3如何带动切刀筒座12调整上下及左右位置,以及偏移侧板14如何带动切刀筒2调整前后位置等构造,并非本专利技术特征,不再说明。参阅图3、6、7,该切刀筒2可沿着该裁切方向20往复移动地架设在切刀筒座12的筒孔122上,包括一轴穿在切刀筒座12的小径部125内的切刀组装部21、一径向扩大并对应切刀筒座12的大径部126的安装部22、一滚轴23,以及两个将滚轴23以可转动方式架设在安装部22后方的鞍座24。其中切刀组装部21具有一前端211,而安装部22的直径大于切刀组装部21,其上具有一和切刀筒座12的肩部127前后间隔的相对面221,在相对面221上开设数个和容槽128直线对应的对接槽222,每一对接槽222都具有一和第一抵部129前后间隔对应的第二抵部223。该复位装置3是使切刀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隐藏式复位装置的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包含:一基壁单元、一可沿着一裁切方向移动地安装在该基壁单元的一组装孔上的切刀筒,以及一使切刀筒具有复位弹力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壁单元具有一垂直于该组装孔的第一抵部,而该切刀筒包括: 一安装部,在该安装部上设有一和第一抵部前后相对间隔的第二抵部,该复位装置是顶撑在该第一及第二抵部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隐藏式复位装置的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包含一基壁单元、一可沿着一裁切方向移动地安装在该基壁单元的一组装孔上的切刀筒,以及一使切刀筒具有复位弹力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壁单元具有一垂直于该组装孔的第一抵部,而该切刀筒包括一安装部,在该安装部上设有一和第一抵部前后相对间隔的第二抵部,该复位装置是顶撑在该第一及第二抵部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隐藏式复位装置的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壁单元包括一设置该组装孔的基壁,以及一设置第一抵部且架设在该组装孔上的切刀筒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隐藏式复位装置的部件成型机的切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刀筒座具有一界定出一筒孔的筒壁,在该筒壁上具有至少一设置第一抵部的容槽,而该切刀筒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渊溪,
申请(专利权)人:运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