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推车的轮子收合结构,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前轮组件、及后轮组件,同侧的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之间分别设有底架管,该底架管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前支架下接头和后支架下接头,所述前支架的下端、后支架的下端分别与前支架下接头和后支架下接头销接连接,前支架下接头和后支架下接头之间还销接有加强杆,两侧后支架下接头之间销接有后撑杆,后轮组件的后轮架的内侧部具有开口向后的限位槽,当车架完全展开时,后撑杆两侧卡设在两侧的限位槽内进而实现对两侧车轮的锁定,车架折叠时,上翻后撑杆,使后撑杆退出限位槽,再转动两侧底架管,使前、后轮组件向内收拢,进而实现车轮收合,这样可进步缩小折叠后车架的体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婴儿推车,尤其涉及ー种婴儿推车的轮子收合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婴儿推车包括推杆、前支架、后支架、设置在前支架下方的前轮组件、 设置在后支架下方的后轮组件、座位机构、及前扶手组件,由于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是固定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上的,因此整车折叠后,车轮是无法收拢的,整体体积无法缩减到最小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ー种前、后轮组件可向内收拢的婴儿推车的轮子收合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推车的轮子收合结构,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前轮组件、及后轮组件,所述同侧的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之间分别设有底架管,该底架管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前支架下接头和后支架下接头,所述前支架的下端与前支架下接头销接连接,所述后支架的下端与后支架下接头销接连接,所述前支架下接头和后支架下接头之间还销接有加强杆,所述两侧后支架下接头之间销接有后撑杆,所述后轮组件的后轮架的内侧部具有开ロ向后的限位槽,当车架完全展开时,所述后撑杆的两侧卡设在两侦_限位槽内,实现对两侧车轮的锁定,车架折叠时,上翻后撑杆,使后撑杆退出限位槽,再转动两侧的底架管,使前、后轮组件向内收拢,进而实现车轮收合。进ー步的,所述后轮组件的后轮架的内侧设有L型挡条,所述限位槽形成于该L型挡条与后轮架之间,所述后撑杆呈U型,其通过两侧杆部嵌入或脱出限位槽,而实现对两侧车轮的锁定和解锁。再进ー步的,所述后撑杆的两端与两侧后支架下接头、加强杆是同轴销接的。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的前支架下接头、后支架下接头与底架管是转动连接,且通过后撑杆的两侧杆部嵌入或脱出限位槽而实现对两侧车轮的锁定和解锁,车架折叠时,上翻后撑杆,再转动两侧的底架管,使前、后轮组件向内收拢,进而实现车轮收合,这样可进步缩小折叠后车架的体积。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描述图I为本技术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处于车轮收合过程中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处于车轮收合后的示意图。其中1前支架;2后支架;3前轮组件;4后轮组件;41后轮架;42限位槽;43L型挡条;5底架管;6后撑杆;7前支架下接头;8后支架下接头;9加强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I至图3所示,一种婴儿推车的轮子收合结构,包括前支架I、后支架2、前轮组件3、及后轮组件4,所述同侧的前轮组件3和后轮组件4之间分别设有底架管5,该底架管5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前支架下接头7和后支架下接头8,所述前支架I的下端与前支架下接头7销接连接,所述后支架2的下端与后支架下接头8销接连接,所述前支架下接头7和后支架下接头8之间还销接有加强杆9,所述两侧后支架下接头8之间销接有后撑杆6,所述后撑杆10的两端与两侧后支架下接头8、加强杆9是同轴销接的。所述后轮组件4的后轮架41的内侧部设有L型挡条43,该L型挡条43与后轮架41之间形成有开口向后的限位槽42,所述后撑杆6呈U型,其通过两侧杆部61嵌入或脱出限位槽42,而实现对两侧车轮的锁定和解锁。当车架完全展开时,所述后撑杆6的两侧卡设在两侧的限位槽42内,实现对两侧车轮的锁定;车架折叠时,上翻后撑杆6,使后撑杆6的两侧杆部61退出限位槽42,再转动两侧的底架管5,使前、后轮组件3,4向内收拢,进而实现车轮收合。 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推车的轮子收合结构,包括前支架(I)、后支架(2)、前轮组件(3)、及后轮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侧的前轮组件(3)和后轮组件(4)之间分别设有底架管(5),该底架管(5)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前支架下接头(7)和后支架下接头(8),所述前支架(I)的下端与前支架下接头(7)销接连接,所述后支架(2)的下端与后支架下接头(8)销接连接,所述前支架下接头(7)和后支架下接头(8)之间还销接有加强杆(9),所述两侧后支架下接头(8)之间销接有后撑杆(6),所述后轮组件(4)的后轮架(41)的内侧部具有开口向后的限位槽(42),当车架完全展开时,所述后撑杆(6)的两侧卡设在两侧的限位槽(42)内,实现对两侧车轮的锁定,车架折叠时,上翻后撑杆(6),使后撑杆(6)退出限位槽(42),再转动两侧的底架管(5),使前、后轮组件(3,4)向内收拢,进而实现车轮收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的轮子收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组件(4 )的后轮架(41)的内侧设有L型挡条(43 ),所述限位槽(42 )形成于该L型挡条(43 )与后轮架(41)之间,所述后撑杆(6)呈U型,其通过两侧杆部(61)嵌入或脱出限位槽(42),而实现对两侧车轮的锁定和解锁。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的轮子收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撑杆(10)的两端与两侧后支架下接头(8)、加强杆(9)是同轴销接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推车的轮子收合结构,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前轮组件、及后轮组件,同侧的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之间分别设有底架管,该底架管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前支架下接头和后支架下接头,所述前支架的下端、后支架的下端分别与前支架下接头和后支架下接头销接连接,前支架下接头和后支架下接头之间还销接有加强杆,两侧后支架下接头之间销接有后撑杆,后轮组件的后轮架的内侧部具有开口向后的限位槽,当车架完全展开时,后撑杆两侧卡设在两侧的限位槽内进而实现对两侧车轮的锁定,车架折叠时,上翻后撑杆,使后撑杆退出限位槽,再转动两侧底架管,使前、后轮组件向内收拢,进而实现车轮收合,这样可进步缩小折叠后车架的体积。文档编号B62B9/12GK202641799SQ201220187089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李伟琼 申请人:昆山威凯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推车的轮子收合结构,包括前支架(1)、后支架(2)、前轮组件(3)、及后轮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侧的前轮组件(3)和后轮组件(4)之间分别设有底架管(5),该底架管(5)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前支架下接头(7)和后支架下接头(8),所述前支架(1)的下端与前支架下接头(7)销接连接,所述后支架(2)的下端与后支架下接头(8)销接连接,所述前支架下接头(7)和后支架下接头(8)之间还销接有加强杆(9),所述两侧后支架下接头(8)之间销接有后撑杆(6),所述后轮组件(4)的后轮架(41)的内侧部具有开口向后的限位槽(42),当车架完全展开时,所述后撑杆(6)的两侧卡设在两侧的限位槽(42)内,实现对两侧车轮的锁定,车架折叠时,上翻后撑杆(6),使后撑杆(6)退出限位槽(42),再转动两侧的底架管(5),使前、后轮组件(3,4)向内收拢,进而实现车轮收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琼,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威凯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