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座位高度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8314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车座位高度调整机构,包括一婴儿车骨架、一座位、一单手释放机构及一定位机构,其中定位机构包括一卡掣件,用以使座位可沿婴儿车两侧的骨架滑动并定位于一选定的高度;单手释放机构可设置于座位上端容易提拉之处,使用者可在提拉与放低座位的同时解除卡掣件的卡掣,让座位得以自由滑动及升降;当使用者操作单手释放机构,卡掣件可藉由弹簧的偏压力量重新产生卡掣作用,令座位得以被固定于一新选定的高度。这种结构可利用单手操作以升降与固定座位的高度。使用时,可先将座位降低,让婴童自己坐上后再将座位连同婴童一起拉高至所选定的使用高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座位高度调整机构,尤指可降至最低让婴童自己坐上,然后再连同婴童与座位一起往上提拉至所选定的使用高度。
技术介绍
婴儿车是一种简单、轻便的育儿交通工具。传统的婴儿车座位无法调整高度,对一般成人而言,这些婴儿车座位可能设得太低,以至使用时必须弯腰或蹲低才能抱起车上的 婴童,因此可能不小心伤及腰部。较大婴童活动力强,喜欢自己爬上婴儿车座位,但这座位对她们而言却显然太高,可能发生跌落的危险。中国新型第CN201120002470. 3号专利案,披露了一种可调整婴儿车座位高度之构造,但此种设计的座位在进行调整时,使用者的两手必须同时掣动婴儿车两侧的控制机构,施力不易且有让座位及婴儿忽然掉落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婴儿车座位高度调整机构,让使用者可利用单手操作便可升降与固定座位的高度。为实现这种目的,本技术包括一婴儿车骨架,具有一展开及一收折状态,所述婴儿车骨架包括一左侧骨架及一右侧骨架;一座位,可滑动地装置于所述左侧骨架与右侧骨架之间;一定位机构,装置于所述婴儿车骨架与所述座位之间,以使所述座位可调整地卡掣于所述婴儿车骨架并定位于一高度;及一单手释放机构,装置于所述座位,供使用者单手解除定位机构对所述婴儿车骨架的卡掣,使所述座位可滑动地调整高度。所述左侧骨架与右侧骨架分别包括一前支架、一底支架及一连动杆;其中所述前支架藉由一关节组与所述底支架可锁定地枢接,所述连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底支架之间,藉以连动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底支架使展开与收折。所述框架系设有一导槽座供与所述前支架之导轨滑动套接者。所述前支架系设有复数个间距排列之定位孔者。所述定位机构装置于所述座位,包括一卡掣件,可移动地装置于所述座位,藉所述卡掣件与所述婴儿车骨架卡掣定位,使所述座位相对于婴儿车骨架可定位于一高度位置;及一弹性组件,装置于所述卡掣件与所述座位之间,藉其偏压力量保持所述卡掣件与所述婴儿车骨架卡掣。所述卡掣件之端部设有一斜面。所述单手释放机构,包括一远程操作件,装置于所述座位;一驱动件,与所述卡掣件抵接;及一连动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远程操作件及所述驱动件,使使用者得于远程操作所述远程操作件,经由所述连动件及所述驱动件推动所述卡掣件。所述远程操作件装置于所述座位的上端。所述远程操作件装置于所述座位的下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定位机构包括一卡掣件,用以使座位可沿婴儿车两侧的骨架滑动并定位于一选定的高度。单手释放机构可设置于座位上端容易提拉之处,使用者可在提拉与放低座位的同时解除卡掣件的卡掣,让座位得以自由滑动及升降;又当使用者操作单手释放机构,卡掣件可藉由弹簧的偏压力量重新产生卡掣作用,令座位得以被固定于一新选定的高度。这种结构可利用单手操作以升降与固定座位的高度。使用时,可先将座位降低,让婴童自己坐上后再将座位连同婴童一起拉高至所选定的使用高度。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之婴儿车座位高度调整机构的实施应用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之座位框架脱离婴儿车骨架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之定位机构构件局部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之单手释放机构构件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之座位卡掣件与骨架定位孔卡掣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之座位卡掣件与骨架定位孔释放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之座位高度调整的动作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名称为2、座位;3、定位机构;4 、单手释放机构;10、婴儿车骨架;11、左侧骨架;12、右侧骨架;13、前支架;14、底支架;15、连动杆;16、关节组;17、前轮组;19、定位孔;20、收折释放组;21、框架;22 、承载空间;23、导槽座;31、卡掣件;32、弹性组件;33、驱动斜面;34、斜面;41、远程操作件;42 、连动件;43、驱动件;44、推动斜面;131、直线段;132、握持部;133、手推杆;141、后轮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与图2所示,本技术婴儿车座位高度调整机构的实施应用例,包括一婴儿车骨架10、一座位2、一定位机构3及一单手释放机构4。本实施应用例的婴儿车骨架10,可区分为一左侧骨架11及一右侧骨架12两大部位。其中左侧骨架11与一右侧骨架12可分别由一前支架13、一底支架14及一连动杆15等管件所枢接组成。较佳者,前支架13可藉由一关节组16与底支架14可锁定地枢接。连动杆1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支架13与底支架14之间,藉以连动前支架13与底支架14,使得以具有一展开固定与一收折状态。前支架13,包括一直线段131及一握持部132,其中于直线段131的下端连接一关节组16,并于关节组16下端装置一前轮组17,上侧部则形成手推杆133。握持部132连接于手推杆133的上端,可供握持以便推动婴儿车骨架10。于直线段131的内侧设有复数个定位孔19供座位2升降后卡掣定位之用。底支架14的前端连接关节组16,后端连接后轮组141。在本应用例的底支架14略与地面平行,能相对于前支架13展开一角度,经由关节组16的锁定而保持于展开固定的状态。在前支架13的上端可设有一用以释放关节组16之锁定的收折释放组20。当关节组16被释放时,藉由一枢设于底支架14与前支架13之间的连动杆15连动,使底支架14与前支架13得以互相靠合而进入收折的状态。座位2包括一可沿前支架13升降滑动及定位的框架21。较佳者,可令座位2可滑动地装设于该左侧骨架11与右侧骨架12之间,包括框架21以及一由软质织布或者由软性塑料与框架21组接而成为一可供婴童乘坐的承载空间22。在框架21的外侧系设有一导槽座23,藉由该导槽座23与前支架13套接,以使座位2可沿着前支架13上下的滑动。本技术的婴儿车座位高度调整机构实施例如图3、4所示,可包括一座位2、一单手释放机构4及一定位机构3 ;其中定位机构3包括一卡掣件31,用以使座位2可沿婴儿车骨架10的两侧滑动并定位于一选定的高度。 单手释放机构4可设置于座位2上端容易提拉之处,使用者可在提拉与放低座位2的同时解除卡掣件31的卡掣,让座位2得以自由滑动及升降;当使用者操作单手释放机构4,卡掣件31可藉由一弹性组件32的偏压力量重新产生卡掣作用,令座位2得以被固定于一新选定的高度。较佳者,可令单手释放机构4包括一远程操作件41、一驱动件43及一连动件42。其中远程操作件41系可操作地装设于座位2,驱动件43与卡掣件31抵接,连动件42以两端分别连接远程操作件41及驱动件43,让使用者得以藉由远程操作件41,经由该连动件42及驱动件43驱动卡掣件31。定位机构3装设于婴儿车骨架10与座位2之间,用以使座位2可卡掣于婴儿车骨架10而定位于一高度;较佳者,定位机构3可装设于座位2与前支架13之间,用以使座位2相对于前支架13固定于一高度位置,其可包括有一卡掣件31及一弹性组件32。本实施例的卡掣件31系可滑动地装设于座位2框架21内部,并藉由弹性组件32偏压的力量保持对前支架13的定位孔19卡掣,以使座位2定位于一固定高度位置。卡掣件31可设一驱动斜面33与一设于单手释放机构4的驱动件43连动,用以驱动卡掣件31使端部得以脱离定位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座位高度调整机构,包括:一婴儿车骨架,具有一展开及一收折状态,所述婴儿车骨架包括一左侧骨架及一右侧骨架;一座位,可滑动地装置于所述左侧骨架与右侧骨架之间;一定位机构,装置于所述婴儿车骨架与所述座位之间,以使所述座位可调整地卡掣于所述婴儿车骨架并定位于一高度;及一单手释放机构,装置于所述座位,供使用者单手解除定位机构对所述婴儿车骨架的卡掣,使所述座位可滑动地调整高度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同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