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251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童车,包括车架、位于车架底部的车轮,位于车架上的靠背杆,以及位于靠背杆和车架间的靠背调节装置,靠背调节装置包括,固定于车架上的调节座;滑动地套设于靠背杆上的锁止套;用于驱动锁止套脱出靠背杆的压缩弹簧;靠背杆通过转轴安装于调节座上,锁止套上凸设有朝向调节座设置的锁止销,调节座上开设有供锁止销容设用的滑槽,滑槽上与锁止套脱出方向相对应的槽壁处开设有若干用于锁止销卡设用的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锁止套上锁止销在滑槽内的具体位置,从而实现对靠背杆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童车靠背分为坐立、半躺和全躺三种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仅整体美观,而且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用品,尤其是一种童车
技术介绍
目前,童车作为婴幼儿的载送工具,可以满足儿童坐或躺的需要,而合适的靠背角度则能提高车内儿童的乘坐舒适度,同时,还可避免儿童因乘坐不舒适而引起的啼哭吵闹等情况。中国专利申请日为1999年9月28日,申请号为99116937. 9,名称为“靠背可调节的童车”中公开了一种靠背可调节的童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车架下方的前轮和后轮,所述推手杆连接于车架上,所述车架上还通过靠背杆转轴可转动连接有靠背杆的前端部,所述靠背杆与所述的推手杆之间设有靠背杆位置调节装置,所述的靠背杆位置调节装置是,所述靠背杆的后部通过第三转轴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部,所述的推手杆上通过第一转动轴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部,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 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靠背杆有两个工作位置,所述的靠背杆处于下方的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第三转轴位于所述的第二转轴的下方,所述的靠背杆处于上抬的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的第三转轴位于所述的第二转轴的上方。这种结构设计不合理,不但存在不美观,不可靠等问题,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不仅整体美观,而且安全可靠的童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童车,包括车架、位于车架底部的车轮、位于车架上的靠背杆,以及位于所述的靠背杆和所述的车架间的靠背调节装置,所述的靠背调节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的车架上的调节座;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的靠背杆上的锁止套;用于驱动所述的锁止套脱出所述的靠背杆的压缩弹簧;所述的靠背杆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的调节座上,所述的锁止套上凸设有朝向所述的调节座设置的锁止销,所述的调节座上开设有供所述的锁止销容设用的滑槽,所述的滑槽上与所述的锁止套脱出方向相对应的槽壁处开设有若干用于所述的锁止销卡设用的卡□。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锁止套上固定连接有调节线,该调节线上还连接有用于拉动调节线的调节手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调节手柄即可轻松拉动调节线,使得与调节线固定的锁止套在克服压缩弹簧作用力的情况下沿靠背杆轴向滑动,操作简单方便,可以单手轻松操作。所述的调节手柄为常规技术,常见于现有童车上,只需用手拨动调节手柄本身或者调节手柄上的部件,即可拉动调节线,从而实现与调节线联动的部件的操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靠背杆为两根,两靠背杆分别安装于车架的两侧,两靠背杆间连接有用于支撑背部的支撑架,所述的两根靠背杆和所述的车架间均设有靠背调节装置,各靠背调节装置上与所述的锁止套连接的调节线均连接于同一调节手柄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背杆两根通过支撑架对称地分布于车架两侧,不仅使得靠背杆调节时更加稳定,而且还对两靠背杆间的支撑架起到安设定位作用。而支撑架上则可以铺设布等支撑物来支撑儿童的背部,而每根靠背杆都对应有相应的靠背调节装置,通过各靠背调节装置上引出的调节线,单手操作调节手柄即可实现对两靠背杆的同步操作。支 撑架为第一连接杆至第四连接杆四根连接杆组成,第一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长度相等且小于长度相等的第二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的长度,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互铰接后分别与两靠背杆铰接,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相互铰接后分别与两靠背杆铰接,而第二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彼此的中部呈X形状相互铰接,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位于同一侧。故当施力使两靠背杆相互靠近时,则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在自身铰接处收拢,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在自身铰接处收拢,且同时第二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在自身铰接处收拢,由此靠背杆间的收拢,为童车的收拢提供便利。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调节手柄安装于所述的支撑架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手柄安装于所述的支撑架上,故调节手柄位于车架的中央位置,方便使用者单手握持操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滑槽为绕转轴设置的圆弧结构,所述的卡口数量至少三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的圆弧结构设计,可以使得通过调节线拉动锁止套时只需拉一下,即可实现靠背杆沿转轴的转动,无需在转动靠背杆时控制锁止套沿靠背杆轴向的准确运动,方便操作。而卡口数量为三个是最优选技术方案,也即靠背杆的调节角度有三个档位一来,符合人们选择时的心理需要,太多或太少均允许使用者的满意度;二来,三个档位完全能满足儿童坐直、半躺和全躺的需要,简单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靠背杆上固设有调节线座,调节线座上开设有供调节线穿设用的导向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线座上导向孔是用来引导调节线的运动,使得调节线对锁止套的控制更加顺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靠背杆上沿该靠背杆轴向开设有条状的限位槽,所述的锁止套上设有插设于所述的限位槽内的限位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和限位销的配合,能使得锁止套在靠背杆上的运动在适当的位置内,避免因为压缩弹簧或调节线的施力过度导致锁止销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出现。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靠背杆为中空结构,所述的靠背杆内设有与靠背杆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座和与锁止套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座,所述的压缩弹簧安设于所述的第一弹簧座和所述的第二弹簧座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弹簧座对压缩弹簧的定位,可以保证压缩弹簧更好的工作状态,保证锁止套复位时更加迅速稳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初始的档位状态,锁止套上的锁止销位于其中一个档位的卡口内,此时,靠背杆由于在转轴和卡口两处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则靠背杆相对于车架保持相对固定状态;当使得锁止套克服压缩弹簧的作用力,也即锁止套相对于压缩弹簧的作用力方向反向运动,则锁止套上锁止销从卡口内脱出进入滑槽,此时,靠背杆只受到转轴的自由度限制,则靠背杆可绕转轴进行转动,且当靠背杆转至适当位置时,取消锁止套上的外力,则锁止套在压缩弹簧的作用力下带动锁止销进入对应的卡口内,从而实现对靠背杆另一角度的定位作用;如果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只需重复前面操作,控制锁止套上锁止销在滑槽内的位置,由此实现对靠背杆的调节。本技术结构简单,不仅整体美观,而且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不包括车轮和部分车架)。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靠背杆和靠背调节装置的局部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靠背杆和部分靠背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车架I、位于车架I底部的四个车轮2、位于车架I两侧的两根靠背杆3,以及位于靠背杆3和车架I间的靠背调节装置4,该靠背杆3为中空的管状结构。该靠背调节装置4由固定于车架I上的调节座41、滑动地套设于靠背杆上的锁止套42,以及用于驱动锁止套42脱出靠背杆3的压缩弹簧43组成。靠背杆3通过转轴安装于调节座41上,锁止套42上凸设有朝向调节座41设置的锁止销421,调节座41上开设有供所述的锁止销421容设用的滑槽411,该滑槽411为绕转轴设置的圆弧结构,该滑槽411上与锁止套42脱出方向相对应的槽壁处开设有若干用于锁止销421卡设用的三个卡口 412。压缩弹簧43带动锁止套42沿靠背杆3向下运动,使得锁止套42上的锁止销421朝向滑槽411内卡口 412所在侧壁处运动,故使得锁止销421始终保持抵靠于滑槽411内卡口 412所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包括车架、位于车架底部的车轮、位于车架上的靠背杆,以及位于所述的靠背杆和所述的车架间的靠背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靠背调节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的车架上的调节座;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的靠背杆上的锁止套;用于驱动所述的锁止套脱出所述的靠背杆的压缩弹簧;所述的靠背杆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的调节座上,所述的锁止套上凸设有朝向所述的调节座设置的锁止销,所述的调节座上开设有供所述的锁止销容设用的滑槽,所述的滑槽上与所述的锁止套脱出方向相对应的槽壁处开设有若干用于所述的锁止销卡设用的卡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