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后脚杆的折叠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5579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后脚管的折叠车架,包括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前脚杆的顶部和把手杆的底部通过铰链机构转动配合,所述后脚杆包括:Y形座,Y形座底部与后车轴转动配合,顶部两个分支;两根连杆,其中一连杆顶部与把手杆铰接,另一连杆顶部与前脚杆铰接,各连杆底部与Y形座上对应的一个分支连接,且其中一根连杆与相应分支为固定连接,另一连杆与相应分支为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后脚杆进行改进的折叠童车,即加强了后脚杆的强度,也具有良好的对称性,折叠后更加平整美观。

An improved rear folding frame ro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mproved folding frame includes front foot tube, rod, rod and rear handlebar, handlebar and front foot rod at the top of the bottom through a hinge mechanism with rotation, the rear rod includes a Y shaped seat, Y shaped seat bottom and rear axle rotation with two branches at the top; one of the top two connecting rod and a handle rod hinged, the other link at the top and front hinged, a branch of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corresponding Y shaped seat connection, wherein on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branch, the other branch is hing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corresponding. The utility model is improved on the rear folding pram bar, which strengthened the rear rod strength, but also has good symmetry, after folding is more smooth and beautifu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后脚杆的折叠车架
本技术涉及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童车的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童车的车架多为可折叠结构,从结构上看既有多关节的复杂连杆机构,也有相对简洁的连杆类型。例如公开号为CN201086733Y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婴儿车的收合装置,折叠式婴儿车包含一握把管件、一第一管件、一设置于握把管件与第一管件间的锁掣机构,及一连接于锁掣机构的第二管件,锁掣机构包括一安装于第一管件顶端的固定座、一安装于握把管件底端且一端与固定座枢接的旋转座,及一轴栓,其用以卡合固定座与旋转座,以固定握把管件与第一管件间所形成的夹角,轴栓具有一限位孔,收合装置还包括一驱动件、一可卡合于限位孔的销杆,及一介于销杆与驱动件间的传动件,驱动件相对于第二管件位移,使销杆脱离与限位孔的卡合,以使轴栓可在握把管件内位移。现有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车架包括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三者通过一铰链机构相对转动配合,铰链机构既可以是单轴结构也可以具有多个旋转轴线的多轴结构;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的相对旋转可以实现车架的收折与展开,为了锁定收折与展开状态,铰链机构上可设置锁定机构。但现有技术中,即使是处在车架同侧的各连杆也有轴向上的错位排布,在车架收放时存在较大的夹挤隐患,另外后脚杆部位很难兼顾强度与折叠后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对后脚杆进行改进的折叠童车,即加强了后脚杆的强度,也具有良好的对称性,折叠后更加平整美观。一种改进后脚管的折叠车架,包括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前脚杆的顶部和把手杆的底部通过铰链机构转动配合,所述后脚杆包括:Y形座,Y形座底部用于安装后车轴合,顶部两个分支;两根连杆,其中一连杆顶部与把手杆铰接,另一连杆顶部与前脚杆铰接,各连杆底部与Y形座上对应的一个分支连接,且其中一根连杆与相应分支为固定连接,另一连杆与相应分支为铰接。本技术重点针对后脚杆进行了改进,对于铰链机构本身,及其锁定和控制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当然本技术中也提供了优选方式。对于车架的其余部分,可以根据需求依照技术设置,例如车轮设置为三个或四个,适应性的安装刹车以及座椅、遮阳蓬等。本技术中后脚杆整体上呈Y形,底部为Y形座,顶部为两根连杆,所述的顶部、底部可依照车架展开后的正常使用状态的方位理解。一般情况车架为左右对称结构,本技术中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在车架两侧相应设置,考虑强度以及稳定性,可以在两侧杆体之间设置加强杆等。作为优选,所述Y形座与所连接的两根连杆共面设置。共面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在折叠时安全隐患,另外共面设置也使得外观整洁,便于安装,减少部件的空间干涉,所述共面是在忽略Y形座以及两根连杆的厚度前提下。作为优选,Y形座底部设有用于穿设后车轴的轴套。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轴套与Y形座底部为一体结构。可以提高强度便于加工,还可以在轴套与Y形座底部之间设置加强肋板。可选的,两根连杆分别为与把手杆相连的第一连杆和与前脚杆相连的第二连杆,且第一连杆与Y形座的相应分支为铰接,第二连杆与Y形座的相应分支为固定连接。可选的,两根连杆分别为与把手杆相连的第一连杆和与前脚杆相连的第二连杆,且第二连杆与Y形座的相应分支为铰接,第一连杆与Y形座的相应分支为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第一连杆与把手杆铰接的位置靠近把手杆的底部;第二连杆与前脚杆铰接的位置靠近前脚杆的顶部。作为优选,所述Y形座的高度为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长度的1/4-1/2。进一步优选约1/3。作为优选,车架展开状态下,两根连杆的夹角为15-30度。Y形座的高度以及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比例,可以影响车架展开状态下,两根连杆的夹角,在保证车架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减小两根连杆的夹角,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顶部尽可能相互靠拢,即邻近铰链机构,可以大大降低车架折叠后的体积。作为优选,所述前脚杆和把手杆在朝向后脚杆的一侧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杆顶部铰接在第一连接耳上,第二连杆顶部连接在第二连接耳上。通过连接耳可以避免在前脚杆和把手杆直接穿设转轴,保证必要的结构强度。所述铰链机构具有圆盘形外罩,所述前脚杆的顶部和把手杆的底部通过位于圆盘形外罩内的转轴相连。圆盘形外罩为相互扣合且转动配合的两部分,一者相对前脚杆固定,另一者相对把手杆固定。此处的固定既可以是独立的部件也可以是与前脚杆或把手杆设置为一体结构,圆盘形外罩不仅美观而且减少棱角,降低安全风险。作为优选,展开状态下,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位于圆盘形外罩的两侧且临近该圆盘形外罩;所述前脚杆和把手杆具有绕所述铰链机构分别从后脚杆两侧向后脚杆翻转靠拢的折叠状态,折叠状态下,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相互靠拢。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展开状态下,以后车轴和铰链机构的连线为参照线,Y形座自身以及两根连杆关于参照线对称布置。在确定参照线时,以车架的同侧为例,后车轴视和铰链机构均视为各自的轴心位置,进行连线。本技术同时还对扶手杆部分的折叠处做了改进,现有扶手杆常常设有牵引索用以控制铰链机构的解锁,以便于折叠车架。但现有牵引索在通过把手杆折叠关节的时候是沿曲线绕置在关节内,在牵拉绷紧时容易出现卡滞,不能自动复位,或者磨损严重等情况,大大缩短了童车产品的使用寿命。所述把手杆,包括通过转动部相配合的上把手杆和下把手杆,上把手杆和下把手杆的内腔中设有用于控制童车收放的牵引索,转动部内设有供所述牵引索贯穿的通道,所述通道在转动部完全展开状态下为直线通道。通过直线通道收容牵引索,能够避免牵引索绕置造成的阻力变大和磨损,从而提供顺滑的操作感受,延长牵引索寿命。作为优选,所述转动部包括:与上把手杆固定的第一壳体;与下把手杆固定、且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扣合的第二壳体;所述通道位于任一壳体内,通道所在的壳体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其中第一通孔与上把手杆的内腔对接,第二通孔与下把手杆的内腔对接;所述牵引索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穿过所述通道。本技术车架针对后脚杆结构进行改进,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采用对称结构,而且大大降低折叠后的体积,也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折叠车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折叠车架(局部)半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折叠车架(局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折叠车架中扶手杆部分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图6为图4中B处放大图。图7为图4中C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一种改进后脚管的折叠车架,包括把手杆1、前脚杆2、以及后脚杆;前脚杆2的顶部和把手杆1的底部通过铰链机构3转动配合。其中后脚杆包括Y形座4,Y形座4底部设有轴套7,用于穿设后车轴,轴套7与Y形座4的底部为一体结构,在轴套7与Y形座4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Y形座4的顶部为两个分支,分别连接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第一连杆5底部与Y形座的相应分支铰接,第二连杆6的底部与Y形座的相应分支为固定连接。把手杆1朝向后脚杆的一侧上设有第一连接耳8,第一连杆5顶部铰接在第一连接耳8上。前脚杆9朝向后脚杆的一侧上设有第二连接耳9,第二连杆6顶部铰接在第二连接耳9上。铰链机构整体上为圆盘形状,前脚杆2的顶部和把手杆1的底部通过铰链机构内的一转轴转动配合。展开状态下,第一连接耳8和第二连接耳9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后脚杆的折叠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后脚管的折叠车架,包括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前脚杆的顶部和把手杆的底部通过铰链机构转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杆包括:Y形座,Y形座底部用于安装后车轴,顶部两个分支;两根连杆,其中一连杆顶部与把手杆铰接,另一连杆顶部与前脚杆铰接,各连杆底部与Y形座上对应的一个分支连接,且其中一根连杆与相应分支为固定连接,另一连杆与相应分支为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后脚管的折叠车架,包括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前脚杆的顶部和把手杆的底部通过铰链机构转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杆包括:Y形座,Y形座底部用于安装后车轴,顶部两个分支;两根连杆,其中一连杆顶部与把手杆铰接,另一连杆顶部与前脚杆铰接,各连杆底部与Y形座上对应的一个分支连接,且其中一根连杆与相应分支为固定连接,另一连杆与相应分支为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后脚管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座与所连接的两根连杆共面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后脚管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两根连杆分别为与把手杆相连的第一连杆和与前脚杆相连的第二连杆,且第一连杆与Y形座的相应分支为铰接,第二连杆与Y形座的相应分支为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后脚管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与把手杆铰接的位置靠近把手杆的底部;第二连杆与前脚杆铰接的位置靠近前脚杆的顶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后脚管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作为优选,所述Y形座的高度为第一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