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测安全带是否佩戴的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290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探测安全带是否佩戴的机构。线束的一端与线束接口连接,线束的另一端闯过传感器外壳后与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传感器位于传感器外壳的右下侧,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感应金属片连接,传感器外壳的下侧设有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带有感应金属片的传感器检测安全带卷筒上的织带厚度,根据织带厚度判断乘员是否佩戴安全带,从而避免了以假锁舌插入锁扣而不佩戴安全带的情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
,具体地说是ー种探测安全带是否佩戴的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安全带的佩戴检测机构可以通过假锁舌插入锁扣而被避免佩戴安全帯。这样,不仅使安全带的佩戴检测机构失去存在的意义,也造成了对乘员的安全隐患。因此,设计ー种能够识别假锁舌的探測安全带是否佩戴的机构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识别假锁舌的探測安全带是否佩戴的机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探测安全带是否佩戴的机构,其特征在于线束的一端与线束接ロ连接,线束的另一端闯过传感器外壳后与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传感器位于传感器外壳的右下侧,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感应金属片连接,传感器外壳的下侧设有卡扣。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带有感应金属片的传感器检测安全带卷筒上的织带厚度,根据织带厚度判断乘员是否佩戴安全带,从而避免了以假锁舌插入锁扣而不佩戴安全带的情況。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I的A处放大图。參见图I和图2,I为线束接ロ ;2为线束;3为传感器外壳;4为传感器;5为感应金属片;6为卡扣。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ー步描述。參见图I和图2,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探测安全带是否佩戴的机构。线束2的一端与线束接ロ I连接,线束2的另一端闯过传感器外壳3后与传感器4的输出端连接,传感器4位于传感器外壳3的右下侧,传感器4的输入端与感应金属片5连接,传感器外壳3的下侧设有卡扣6。本技术在工作时,采用卡扣6将本技术固定在安全带卷收器上,线束接ロ I与电子控制単元ECU连接,感应金属片5与织带接触。当织带的厚度減少到一定程度时,传感器4将信号通过线束2传递给电子控制単元ECU,电子控制単元ECU根据信号判断乘员已佩戴安全带。本技术在工作吋,假设乘员采用假锁舌插入锁扣,由于安全带卷收器上的织 带厚度没有变化,传感器4不将信号递给电子控制单元ECU,电子控制単元ECU判断乘员没有佩戴安全帯。至此,本技术工作結束。权利要求1.一种探测安全带是否佩戴的机构,其特征在于线束(2)的一端与线束接ロ( I)连接,线束(2)的另一端闯过传感器外壳(3)后与传感器(4)的输出端连接,传感器(4)位于传感器外壳(3)的右下侧,传感器(4)的输入端与感应金属片(5)连接,传感器外壳(3)的下侧设有卡扣(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
,具体地说是一种探测安全带是否佩戴的机构。线束的一端与线束接口连接,线束的另一端闯过传感器外壳后与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传感器位于传感器外壳的右下侧,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感应金属片连接,传感器外壳的下侧设有卡扣。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带有感应金属片的传感器检测安全带卷筒上的织带厚度,根据织带厚度判断乘员是否佩戴安全带,从而避免了以假锁舌插入锁扣而不佩戴安全带的情况。文档编号B60R22/48GK202641615SQ20122028552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8日专利技术者徐宵飞, 倪军卫, 王越 申请人:上海天合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探测安全带是否佩戴的机构,其特征在于:线束(2)的一端与线束接口(1)连接,线束(2)的另一端闯过传感器外壳(3)后与传感器(4)的输出端连接,传感器(4)位于传感器外壳(3)的右下侧,传感器(4)的输入端与感应金属片(5)连接,传感器外壳(3)的下侧设有卡扣(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宵飞倪军卫王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合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