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定位压紧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1017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定位压紧工装,包括一框架式背板及位于背板的底部两端沿同一方向伸出并与背板垂直的两个底脚;两个底脚及背板上设置有多个能够对动车组底架前端的边缘实现固定的压紧结构;背板及底脚与动车组底架前端定位面的对应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位置分布与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定位面形状相匹配。该定位压紧工装其基本形状与动车组底架前端相匹配,并设置多个压紧结构,可将动车组底架前端牢牢地固定在定位压紧工装上,可以有效的防止焊接变形,提高产品质量;工装通用性强,工装部件易于制造和维护,制造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车的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定位压紧工装
技术介绍
高速动车组的制造工序中,对底架前端的各部件(或称附件)进行焊接是一个重要环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动车组底架前端放在通用平台上,焊接完一个部件后用天车翻转动车组底架前端,再进行其余部件的焊接,反复操作,直到完成所有部件的焊接。但现有技术中对高速动车组底架前端的附件焊接存在如下缺陷焊接是在完全没有压紧的情况下进行,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焊接变形和诸多不确定因素无法控制,会影响焊接质量,甚至会对后期的组装及整车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定位压紧工装,以解决现有高速动车组底架前端的附件焊接过程中存在无法完全压紧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定位压紧工装,包括一框架式背板及位于所述背板的底部两端沿同一方向伸出并与所述背板垂直的两个底脚;两个所述底脚及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多个能够对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的边缘实现固定的压紧结构;所述背板及所述底脚与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定位面的对应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位置分布与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定位面形状相匹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压紧结构包括抽拉式压紧结构及旋转式压紧结构;所述抽拉式压紧结构位于与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底端边缘位置相对应的所述背板的两侧下部及两个所述底脚上;所述旋转式压紧结构位于所述背板的顶端及两侧上部与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的两侧及上方边缘相对应的位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抽拉式压紧结构包括一第一底盘、一螺栓及其相配合的螺母、一具有滑槽的压板及一定位座;所述第一底盘用于与所述底脚或所述背板固接;所述螺栓垂直的固接于所述第一底盘上;所述螺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压板的滑槽再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压板可以以其上设置的滑槽相对所述螺栓滑动,所述压板的一端用于接触固定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的边缘;所述定位座位于与所述压板与动车组底架前端的相对端的下方,所述定位座与所述底脚或背板固接,用于为所述压板提供压紧时的支撑力。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旋转压紧结构包括一第二底盘、一圆柱、一杆臂和一垂直压紧螺杆;所述第二底盘固接于所述背板;所述圆柱垂直固接于所述第二底盘上;所述杆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圆柱上;且所述垂直压紧螺杆可调节地螺纹连接于所述杆臂的另一端,所述垂直压紧螺杆与所述圆柱平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背板两侧的边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向两侧滑动防滑挡块,所述防滑挡块之间的宽度与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定位面的宽度相对应,所述防滑挡块的厚度大于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对应的边缘的厚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定位块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压紧结构的数量,且所述压紧结构的压紧位置下方均配合有定位块,用于相配合共同压紧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的边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背板相对于所述底脚的另ー侧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到翻转变位器的通用接口装置,所述通用接口装置为圆盘状,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背板及两个所述底脚均由金属管焊接成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金属管的材质为碳素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压紧エ装的基本形状与动车组底架前端相匹配,并通过设置多个压紧结构,可以将动车组底架前端牢牢地固定在定位压紧エ装上,解决了现有技术利用通用平台提供的老式エ装无法压紧动车组底架前端的问题,可以有效的防止焊接变形,提高产品质量;エ装通用性强,エ装部件易于制造和维护,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定位压紧エ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定位压紧エ装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I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定位压紧エ装1,包括一框架式背板2及位于背板2的底部两端沿同一方向伸出并与背板垂直的两个底脚3。本实施例中的定位エ装适用于动车组底架前端,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エ件定位,具体定位压紧方案与待加工エ件的形状与尺寸有夫。为将待加工动车组底架前端固定在定位压紧エ装I上,根据待加工动车组底架前端的自身形状特点设置多个能够对动车组底架前端的边缘实现固定的压紧结构5,压紧结构5的具体分布见图I中所示,两个底脚3及背板2上设置有多个压紧结构5 ;通过压紧结构5的设置,可以将待加工动车组底架前端与定位压紧エ装I牢牢地固定在一起。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将待加工动车组底架前端在定位压紧エ装I上固定,并保证焊接加工质量,让待加工动车组底架前端与定位压紧エ装I更好的接触,背板2及底脚3与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定位面的对应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块4,定位块4的位置分布与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定位面形状相匹配。设置多个定位块4可以有效保证待加工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定位准确,同时定位压紧エ装I对待加工动车组底架前端不产生磨损。本技术实施例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整个定位压紧エ装主要由3部分组成,分别为背板与底脚组成的框架式结构、其上设置的压紧结构及定位块。通过设置多个压紧结构,可以将待加工动车组底架前端牢牢地固定在定位压紧エ装上,解决了现有技术利用通用平台提供的老式工装无法压紧动车组底架前端的问题,可以有效的防止焊接变形,提高产品质量;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将所有工件合并优化,工装通用性强,工装部件易于制造和维护,制造成本低。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压紧结构5包括抽拉式压紧结构51及旋转式压紧结构52 ;抽拉式压紧结构51位于与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底端边缘位置相对应的背板2的两侧下部及两个底脚3上;旋转式压紧结构52位于与动车组底架前端的两侧及上方边缘位置相对应的背板2的顶端及两侧上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抽拉式压紧结构51位于与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底端边缘位置相对应的背板2的两侧下部及两个底脚3上,此种压紧结构使用方便,压紧可靠,可在狭小的不易操作的空间内使用,所以针对待加工动车组底架前端的窄边位置对应使用抽拉式压紧结构51。旋转式压紧结构52位于所述背板2的顶端及两侧上部与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的两侧及上方边缘相对应的位置,此种压紧结构可调节范围大,但由于其具有可旋转杆臂,所以仅在待加工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宽边位置适用。具体的抽拉式压紧结构51及旋转 式压紧结构52的类型选择及压紧固定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工件的尺寸及形状特征来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抽拉式压紧结构51包括一第一底盘511、一螺栓512及其相配合的螺母513、一具有滑槽的压板514及一定位座515 ;第一底盘511与底脚3或背板2固接;螺栓512垂直的固接于第一底盘511上;螺栓512的另一端穿过压板514的滑槽再与螺母513螺纹连接;压板514可以以其上设置的滑槽相对螺栓512滑动,压板514的一端用于接触固定动车组底架前端的边缘;定位座515位于与压板514与动车组底架前端的相对端的下方,定位座515与底脚或背板固接,用于为压板514提供压紧时的支撑力。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旋转压紧结构52包括一第二底盘521、一圆柱522、一杆臂523和一垂直压紧螺杆524 ;第二底盘521固接于背板2 ;圆柱522垂直固接于第二底盘521上;杆臂52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定位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架式背板及位于所述背板的底部两端沿同一方向伸出并与所述背板垂直的两个底脚;两个所述底脚及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多个能够对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的边缘实现固定的压紧结构;所述背板及所述底脚与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定位面的对应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位置分布与所述动车组底架前端的定位面形状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兴华栗木功于红马冬莉姜茹佳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