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锤动力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714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液锤动力头,采用了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设计:有一个工作缸,工作缸中装有锤杆,工作缸外套有复合缸,复合缸外套有外缸体,外缸体外装有油箱;外缸体上有上盖,外缸体下有外缸底盖;在上盖中、工作缸上端装有打击阀,在底盖中、工作缸内下端装有回程缓冲阀;复合缸外壁与外缸体内壁间为环形气-液蓄能器,工作缸下端有低压集油器。优点:结构简单、紧凑、性能优异。(*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无切削的机械加工设备,具体地说是锻造、锤击设备中的锤,进一步说,是利用液压传动的锤的驱动装置。国内现有电液锤动力头,从驱动方式看,均为液气锤动力头,从动作原理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进油打击方式工作的动力头,一类是以排油打击方式工作的动力头。以进油打击方式工作的液气锤动力头,其工作缸有杆腔内充有一定量的气体,锤头在压缩气体作用下实现回程,当无杆腔进入大量的高压油时,有杆腔气体被压缩,锤头在压力油以及自重的作用下实现快速下降运动。该动力头只有在打击状态下,工作缸的无杆腔才注入高压油,其余工况均处于卸荷状态,因而漏油倾向小,但由于气体的分子密度较低,渗透性极强,加之锤杆运动副的相对运动速度及工作频率较高,因此有杆腔气体的密封要求难以得到保证,经常出现泄漏,而导致锤头不能正常回程,影响正常工作,加之受气体膨胀性能的影响,该类液气锤动力头很难适应行程较长的蒸空锻锤的改造。以排油打击方式工作的液气锤动力头,其工作缸无杆腔内充有一定量的气体,液压油进入有杆腔时,无杆腔内的气体被压缩,锤头被迫回升;当有杆腔与回油口接通排油时,无杆腔内的压缩气体膨胀,锤头在气体膨胀及自重的作用下,实现快速下降运动。以此方式工作的液气锤动力头,由于回程信号必须在打击完毕后方能发出,因而存在闷模时间长,回弹连击等缺点,同时也存在容易泄漏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无泄漏、基本无管联接、不回弹连击和回程撞击、闷模时间短、尤其适用于行程较长的蒸空锤改造的电液锤动力头。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液锤动力头,采用了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设计有一个工作缸,工作缸中装有锤杆,工作缸外套有复合缸,复合缸外套有外缸体,外缸体外装有油箱;外缸体上有上盖,外缸体下有外缸底盖;在上盖中、工作缸上端装有打击阀,在底盖中、工作缸内下端装有回程缓冲阀;复合缸外壁与外缸体内壁间为环形气——液蓄能器,工作缸下端有低压集油器。本技术中所述的油箱套装在外缸体之外,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结构形式。本技术中所述的低压集油器包括装在外缸底盖下端的集油盘,集油盘内壁与工作缸下端及回程缓冲阀法兰端间形成环形油腔,该环形油腔经油管与油箱相通。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具体结构形式。本技术中所述的环形气——液蓄能器,包括复合缸外壁与外缸体内壁间的环形空腔,该环形空腔中有一个环形隔离环将其分隔成上腔和下腔,上腔为液压腔,下腔为气腔。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结构形式。本技术中所述的工作缸上端有一个进油腔,该进油腔与复合缸内壁和工作缸外壁间的环形通道相通,并经复合缸上端壁上的油孔与前述气——液蓄能器中的液压腔相通。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结构形式。本技术中所述的锤杆将工作缸内壁空腔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锤杆前端之上的空腔为无杆腔。本技术中所述的有杆腔下端有与前述由复合缸内壁和工作缸外壁间形成的环形通道相通的有杆腔进油孔;所述无杆腔上端有无杆腔回油口,该无杆腔回油口经油管与油箱相通。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具体结构形式。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工作缸有杆腔始终通以压力油,打击后锤头能立即回程,因而克服了传统液气锤闷模时间长、回弹连击等缺点,同时,有杆腔微量的泄漏不会影响锤头的正常回程。由于采用了回程缓冲阀,解决了有杆腔通常压液压油带来的回程撞击问题。有杆腔通常压液压油,摆脱了传统进油打击方式工作的液气锤打击行程受回程气垫膨胀性能影响的束缚,可以适用于行程较长的蒸空锤的改造。由于采用了低压集油器,因而基本无泄漏。结构简单,紧凑、基本实现无管联接。性能优异。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一种电液锤动力头结构示意图。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例中有一个工作缸18,工作缸18中装有锤杆24,工作缸18外套有复合缸20,复合缸20外套有外缸体3,外缸体3外套装有油箱23,外缸体3上有上盖4,外缸体3下有外缸底盖19,在上盖4中、工作缸18上端装有打击阀5,在底盖19中,工作缸18内下端装有回程缓冲阀17,锤杆24下端接有锤头连接套16,复合缸20的外壁、外缸体3的内壁及其中的环形隔离环21形成了上腔为液压腔9、下腔为气腔12的环形气——液蓄能器,复合缸20的内壁与工作缸18的外壁形成环形通道10,该环形通道10将进油腔8及气——液蓄能器液压腔9与工作缸有杆腔13通过工作缸18下端壁上的若干进油孔相通。工作缸18的下端与回程缓冲阀17的法兰端及集油盘15的内壁形成环形油腔14,环形油腔14与油箱相通,形成一个低压集油器。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气——液蓄能器充油达到一定压力时,锤头回至上限,处于等待打击状态。打击时,令打击阀5迅速上移开启,打开进油腔8与工作缸18中无杆腔6的通路,同时关闭无杆腔6与回油口7的通路。此时,有杆腔13通过环形通道10及进油腔8与无杆腔6相通,由于无杆腔6的面积大于有杆腔13面积,因而实现了差动,于是,有杆腔13的压力油、蓄能器液压腔9的压力油及油泵22打出的压力油,一同进入无杆腔6,再加上锤头的自重作用,实现了锤头快速打击动作。回程时,打击阀5迅速下移关闭,无杆腔6通过回油口7与油箱23接通,由于有杆腔13始终通过环形通道10与蓄能器液压腔9相通,因而在压力油作用下,锤头快速回程。回程接近上限时,与锤头连接的连接套16先顶住回程缓冲阀17的下端,在锤头回程惯性力作用下,回程缓冲阀17向上运动,关闭了工作缸18的有杆腔13的进油通道,锤头失去液压油的作用,在自重的作用下实现回程缓冲。回程缓冲阀17与工作缸18及锤杆24的不完全密封引起的微量泄漏,均汇集于低压集油器的集油腔14,并流回油箱23,因而,外泄漏的倾向极小。打击阀5的启闭,由电磁阀11直接控制,通过控制打击阀5的开启时间,可以实现打击能量的控制。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配以液压装置,整个液压装置由一个电磁先导卸荷阀1自动实现油泵22对蓄能器的充油和卸荷,电磁先导溢流阀2用于对蓄能器的保护和排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液锤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有一个工作缸,工作缸中装有锤杆,工作缸外套有复合缸,复合缸外套有外缸体,外缸体外装有油箱;外缸体上有上盖,外缸体下有外缸底盖;在上盖中、工作缸上端装有打击阀,在底盖中、工作缸内下端装有回程缓冲阀;复合缸外壁与外缸体内壁间为环形气-液蓄能器,工作缸下端有低压集油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液锤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有一个工作缸,工作缸中装有锤杆,工作缸外套有复合缸,复合缸外套有外缸体,外缸体外装有油箱;外缸体上有上盖,外缸体下有外缸底盖;在上盖中、工作缸上端装有打击阀,在底盖中、工作缸内下端装有回程缓冲阀;复合缸外壁与外缸体内壁间为环形气——液蓄能器,工作缸下端有低压集油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锤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套装在外缸体之外。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液锤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集油器包括装在外缸底盖下端的集油盘,集油盘内壁与工作缸下端及回程缓冲阀法兰端间形成环形油腔,该环形油腔经油管与油箱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液锤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龙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海安锻压机床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