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液压电液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45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锻造用的全液压电液锤。它包括一个具有内部通道的锤头驱动缸、一个液控单向阀(6)和由同一个操纵缸驱动的排液阀(2)、进液阀(3)及打击阀(4)。其中排液阀接在驱动缸上腔和油箱之间;进液阀接在蓄能器、油泵与驱动缸上腔之间;打击阀接在驱动缸的上、下腔之间;液控单向阀接在蓄能器、油泵与驱动缸下腔之间。液控单向阀和排液阀的开闭与进液阀和打击阀相反,从而使锤头的提升与打击能在全液压方式下进行。(*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锻造设备,是一种以电力为能源,以液压作捶头驱动力的全液压电液锤。现有的电液锤大多采用液压力提升锤头,利用压缩气体的膨胀力来驱动锤头快速下落如中国专利CN87102940所公开的就是这种电液锤。该电液锤具有一个由内、外缸套装而成的锤头提升缸、一个由操纵缸驱动的组合阀、操纵缸的换向阀和油泵及蓄能器。其中提升缸的内、外缸之间形成一个内部通道,该内部通道的下端与提升缸下腔连通,上端通过组合阀与提升缸上腔相通。蓄能器仅为组合阀的操纵缸提供动力。当组合阀关闭时,提升缸的上下腔不通,压力油经提升缸内部通道进入提升缸下腔,上腔油液直接排入油箱,锤头上升。锤头在上升的同时推动套装在提升缸外部的气缸推杆,压缩空气,为落锤作准备。当组合阀打开时,提升缸的上下腔相通,即下腔油液可排放到上腔,锤头在自身重量和气缸活塞推力作用下下落从以上可知该电液锤在提锤时要压缩空气,所以阻力较大,因而液压系统的压力应较大,以便提高提锤力。而系统压力高又会带来泄漏、密封等一系列问题。另外,这种气、液作用的电液锤由于提锤阻力较大,所以存在压锤现象,即锤头打击工件后的瞬间不能迅速返回。这对于锻造,特别对于模锻来讲是不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液压电液锤,包括一个具有内部通道(10)的锤头驱动缸(11)、油泵(8)、由一个操纵缸(5)驱动的组合阀(1)、前述操纵缸的换向阀(7)和蓄能器(9),其中锤头驱动缸的内部通道(10)的一端与驱动缸下腔(B)连通,内部通道(10)的另一端通过前述组合阀(1)与驱动缸上腔(A)相通,锤头(12)固联在驱动缸活塞杆上,其特征在于:(1)所说的组合阀(1)是由前述操纵缸(5)驱动的排液阀(2),进液阀(3)和打击阀(4)组合而成,其中(1. 1)排液阀(2)的进口与驱动 缸上腔(A)相通,出口与油箱(13)相通;(1. 2)进液阀(3)的进口与前述蓄能器(9)和油泵(8)相通,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液压电液锤,包括一个具有内部通道(10)的锤头驱动缸(11)、油泵(8)、由一个操纵缸(5)驱动的组合阀(1)、前述操纵缸的换向阀(7)和蓄能器(9),其中锤头驱动缸的内部通道(10)的一端与驱动缸下腔(B)连通,内部通道(10)的另一端通过前述组合阀(1)与驱动缸上腔(A)相通,锤头(12)固联在驱动缸活塞杆上,其特征在于(1)所说的组合阀(1)是由前述操纵缸(5)驱动的排液阀(2),进液阀(3)和打击阀(4)组合而成,其中(1.1)排液阀(2)的进口与驱动缸上腔(A)相通,出口与油箱(13)相通;(1.2)进液阀(3)的进口与前述蓄能器(9)和油泵(8)相通,出口与驱动缸上腔(A)相通;(1.3)打击阀(4)的进口通过驱动缸内部通道(10)与驱动缸下腔(B)相通,出口与驱动缸上腔(A)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启发魏振东刘积录董建虎王振中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部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