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冲击动力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32102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冲击动力头,包括依次连接的冲击机构、旋转机构、反打机构,所述冲击机构设有换向装置,所述旋转机构上至少安装有一组液压马达。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具有动力大、打孔钻眼效率高、冲击频率快、密封效果优良、寿命长、维护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冲击动力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工具
,特别涉及到一种液压冲击动力头。
技术介绍
现有用于在石头和混凝土上进行打孔钻眼的中型设备上大都为气动和电动两种;气动钻机多为旋转冲击式,气动钻机的使用需配套空压机,而空压机的电动机功率一般为较大,同时还需附带多种补助设备,设备成本高耗用功率大;电动的钻机多为旋切式无冲击作用,效率低,耗时长。现有技术中的液压冲击钻有些虽然同时具备切削和冲击的功能,但是存在结构复杂,功能较单一,冲击效率低,动力低,维护不方便,应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现有技术中液压冲击动力头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液压冲击动力头,以解决现有液压冲击动力头存在结构复杂,冲击效率低,动力低,维护不方便,应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液压冲击动力头,该液压冲击动力头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同时具有动力大、打孔钻眼效率高、冲击频率快、维护方便等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压冲击动力头,包括依次连接的冲击机构、旋转机构、反打机构,所述冲击机构设有换向装置,所述旋转机构上至少安装有一组液压马达。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齿轮箱、钎尾,所述齿轮箱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盖和后盖,所述齿轮箱内部安装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内接安装有大轴承座,所述大轴承座外接安装有轴承一,所述大齿轮与所述轴承一相对的一侧安装有小轴承座,所述小轴承座外接安装有轴承二,所述小轴承座内部设有后铜套,所述轴承二通过骨架油封一与所述后盖接触密封;所述钎尾的上端依次穿过所述前盖、所述大轴承座、所述轴承一、所述大齿轮、所述小轴承座、所述轴承二、所述后铜套、所述骨架油封一,并伸入所述后盖内部,所述后铜套通过孔用钢丝挡圈与所述小轴承座固定;所述齿轮箱外侧安装有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的转轴与小齿轮内接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小齿轮与所述液压马达相对的一侧外接安装有滚针轴承,所述齿轮箱上安装有轴承盖并将所述滚针轴承固定在所述齿轮箱内部,所述小齿轮的外齿与所述大齿轮的外齿啮合。优选地,所述冲击机构包括上缸体、中缸体、活塞,所述上缸体下端与中缸体连接,所述中缸体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活塞设于上缸体和中缸体内部;所述上缸体上端安装有后氮气注入阀,所述后氮气注入阀通过后氮气室盖与所述上缸体连接;所述中缸体外侧安装有前氮气注入阀,所述前氮气注入阀通过前氮气室盖与所述中缸体连接,所述前氮气室盖与所述中缸体之间安装有皮碗;所述上缸体和所述中缸体上均设有过渡接头。优选地,所述反打机构包括与前盖连接的反打壳体,所述反打壳体内部设有垫片、蝶形弹簧、骨架油封二、孔用弹性挡圈、前铜套,所述垫片位于所述蝶形弹簧两侧;所述钎尾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垫片、所述蝶形弹簧、所述前铜套、所述骨架油封二、所述孔用弹性挡圈,并伸出所述反打壳体,所述孔用弹性挡圈挡住骨架油封二。优选地,所述换向装置包括换向阀、换向阀盖、阀芯,所述阀芯位于所述换向阀内侧,所述换向阀通过所述换向阀盖安装在所述上缸体的侧面。更优选地,所述活塞外部设有活塞环,所述活塞环的下端依次通过主油封二、防尘封与所述中缸体接触密封,所述活塞环外圈设有密封圈;所述上缸体下端内部安装有缸套,所述缸套内设有主油封一、气密封;所述活塞贯穿于所述中缸体,所述活塞上端伸入所述上缸体的内空腔,所述活塞下端伸入所述后盖内。更优选地,所述上缸体上设有上部油腔,所述中缸体上设有下部油腔。更优选地,所述大轴承座外端面上设有键,所述大齿轮内设有凹槽,所述大轴承座通过键嵌入凹槽与大齿轮安装。更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设有两组结构相同的液压马达,且对称安装在所述齿轮箱的两侧。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效果一:动力头在工作时难免会遇到发生钎尾卡住的问题,此时如果活塞可以敲击到轴就可以产生震动,震动则是解决卡管的关键所在,本专利技术反打壳体内的蝶形弹簧可以使活塞打击到钎尾,同时吸收一部分冲击能保护动力头;效果二,本专利技术采用液压方式及设置换向阀结构使得活塞在中缸体和上缸体内做高速往返运动,在高速往返运动的同时碰撞钎尾,给钎尾提供冲击动能,通过液压方式,降低了工作时的噪音,同时显著提升了液压冲击动力头的冲击能力;效果三,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并采用一定比例结构设计,通过降低转速来增大钎尾的扭矩输出,提高了液压冲击动力头的负载能力和工作效率;效果四,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齿轮箱的两侧对称设有两组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工作状态分为串联和并联模式,当液压马达采用串联模式时动力头输出高转速低扭矩,当液压马达采用并联模式时动力头输出低转速高扭矩,采用何种工作方式可依据实际工作状况而定,适应范围广。效果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中缸体和上缸体上分别设置了氮气注入结构,即可保证缸体的压力,增加液压冲击动力头的冲击力度,同时保护液压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B-B方向剖面图;图3是图1的A-A方向剖面图;图4是上缸体、中缸体、换向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冲击机构11、上缸体111、缸套12、中缸体13、活塞131、活塞环132、气密封133、主油封一134、主油封二135、防尘封136、密封圈14、后氮气注入阀141、后氮气室盖15、前氮气注入阀151、前氮气室盖152、皮碗16、换向装置161、换向阀162、换向阀盖163、阀芯164、过渡接头17、下部油腔18、上部油腔2、旋转机构21、齿轮箱22、前盖23、后盖24、大齿轮241、大轴承座2411、键242、小轴承座243、后铜套25、小齿轮251、螺栓252、滚针轴承253、轴承盖26、钎尾27、轴承一28、轴承二281、骨架油封一282、孔用钢丝挡圈29、液压马达3、反打机构31、反打壳体32、垫片33、蝶形弹簧34、骨架油封二35、孔用弹性挡圈36、前铜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B-B方向剖面图,图3是图1的A-A方向剖面图,图4是上缸体、中缸体、换向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液压冲击动力头,包括依次连接的冲击机构1、旋转机构2、反打机构3: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齿轮箱21、钎尾26,所述齿轮箱2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盖22和后盖23并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齿轮箱21内部安装有大齿轮24,所述大齿轮24内接安装有大轴承座241,所述大轴承座241外端面上设有键2411,所述大齿轮24内设有凹槽,所述大轴承座241通过键2411嵌入凹槽与大齿轮24安装固定;所述大轴承座241外接安装有轴承一27,所述大齿轮24与所述轴承一27相对的一侧安装有小轴承座242,所述小轴承座242外接安装有轴承二28,所述小轴承座242内部设有后铜套243,所述轴承二28通过骨架油封一281与所述后盖23接触密封;所述钎尾26的上端依次穿过所述前盖22、所述大轴承座241、所述轴承一27、所述大齿轮24、所述小轴承座242、所述轴承二28、所述后铜套243、所述骨架油封一281,并伸入所述后盖23内部,所述后铜套243通过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压冲击动力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冲击动力头,包括依次连接的冲击机构(1)、旋转机构(2)、反打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机构(1)设有换向装置(16),所述旋转机构(2)上至少安装有一组液压马达(2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冲击动力头,包括依次连接的冲击机构(1)、旋转机构(2)、反打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机构(1)设有换向装置(16),所述旋转机构(2)上至少安装有一组液压马达(2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冲击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齿轮箱(21)、钎尾(26),所述齿轮箱(2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盖(22)和后盖(23),所述齿轮箱(21)内部安装有大齿轮(24),所述大齿轮(24)内接安装有大轴承座(241),所述大轴承座(241)外接安装有轴承一(27),所述大齿轮(24)与所述轴承一(27)相对的一侧安装有小轴承座(242),所述小轴承座(242)外接安装有轴承二(28),所述小轴承座(242)内部设有后铜套(243),所述轴承二(28)通过骨架油封一(281)与所述后盖(23)接触密封;所述钎尾(26)的上端依次穿过所述前盖(22)、所述大轴承座(241)、所述轴承一(27)、所述大齿轮(24)、所述小轴承座(242)、所述轴承二(28)、所述后铜套(243)、所述骨架油封一(281),并伸入所述后盖(23)内部,所述后铜套(243)通过孔用钢丝挡圈(282)与所述小轴承座(242)固定;所述齿轮箱(21)外侧安装有液压马达(29),所述液压马达(29)的转轴与小齿轮(25)内接并通过螺栓(251)固定,所述小齿轮(25)与所述液压马达(29)相对的一侧外接安装有滚针轴承(252),所述齿轮箱(21)上安装有轴承盖(253)并将所述滚针轴承(252)固定在所述齿轮箱(21)内部,所述小齿轮(25)的外齿与所述大齿轮(24)的外齿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冲击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机构(1)包括上缸体(11)、中缸体(12)、活塞(13),所述上缸体(11)下端与中缸体(12)连接,所述中缸体(12)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机构(2)连接,所述活塞(13)设于上缸体(11)和中缸体(12)内部;所述上缸体(11)上端安装有后氮气注入阀(14),所述后氮气注入阀(14)通过后氮气室盖(141)与所述上缸体(11)连接;所述中缸体(12)外侧安装有前氮气注入阀(15),所述前氮气注入阀(15)通过前氮气室盖(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朱强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保税区永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