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底圆筒的缩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5513 阅读:162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有底圆筒的缩口装置。用现有技术对有底圆筒工件进行缩口时,要达到较小的缩口系数,需经多次缩口。本装置具有一个由活塞、密封圈以及可以作相对运动的增压气缸和缩口上模组成的增压机构,缩口上模上开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与增压气缸的内部空腔直接相通。使用本装置可使工件的缩口在高压气体内支承的支承下进行,一次缩口即可达到较小的缩口系数,比现有技术的口部缩小尺寸提高一倍,工效大大提高。(*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冷冲压技术中对有底圆筒进行缩口的装置。现有的缩口装置大多采用模具成型法,它是对有底圆筒工件或管形工件,通过成型模中的缩口上模将其口部直径缩小的。模具成型法通常有三种形式(1)无支承缩口,(2)外支承缩口,(3)内外支承缩口。当缩口装置采用内外支承缩口法时,工件缩口部份的材料在外部和内部支承模的包容和支承下由缩口上模缩口,最难失稳起皱,且一次缩口即能得到较小的缩口系数(缩口后的工件直径/缩口前的工件直径)。但这种缩口装置只能用于管形工件的缩口,如用于有底圆筒工件,则在成型后内支承无法取出。因此,迄今为止对有底圆筒工件进行缩口的装置,只能采用无支承缩口法和外支承缩口法,且这种缩口装置由于没有内支承,要达到较小的缩口系数就需经多次缩口,因而生产效率低,产品成本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对有底圆筒工件采用内外支承法进行缩口的装置,该装置通过一次缩口即能达到较小的缩口系数而工件不出现失稳起趋现象,且不存在工件成型后内支承无法取出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缩口装置具有缩口上模、滑动外支承、底部支承、复位元件和下座,且还具有一个由活塞、密封圈以及可以作相对运动的增压气缸和缩口上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底圆筒的缩口装置,该装置具有缩口上模(5)、滑动外支承(6)、底部支承(15)、复位元件(13)和下座(14),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一个由活塞(4)、密封圈3以及可以作相对运动的增压气缸(2)和缩口上模(5)组成的增压机构,缩口上模(5)上开有进气口(19),该进气口(19)与增压气缸(2)的内部空腔直接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底圆筒的缩口装置,该装置具有缩口上模(5)、滑动外支承(6)、底部支承(15)、复位元件(13)和下座(14),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一个由活塞(4)、密封圈(3)以及可以作相对运动的增压气缸(2)和缩口上模(5)组成的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行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搪瓷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4年12月12日 17:51
    有底的意思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