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底圆筒的缩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170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有底圆筒的缩口装置。用现有技术对有底圆筒工件进行缩口时,要达到较小的缩口系数,需经多次缩口。本装置具有一个可开合的封闭机构,封闭机构上设置有排气孔和开闭控制元件,而由缩口上模,滑动外支承和底部支承组成的成型模装联于封闭机构内部。使用本装置可使工件的缩口在高压气体内支承的支承下进行,一次缩口即可达到较小的缩口系数,比现有技术的口部缩小尺寸提高一倍。(*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冷冲压技术中对有底圆筒进行缩口的装置。现有的缩口装置大多采用模具成型法,它是对有底圆筒工件或管形工件,通过成型模中的缩口上模将其口部直径缩小的。模具成型法通常有三种形式:(1)无支承缩口,(2)外支承缩口,(3)内外支承缩口。当缩口装置采用内外支承缩口法时,工件缩口部份的材料在外部和内部支承模的包容和支承下由缩口上模缩口,最难失稳起皱,且一次缩口即能得到较小的缩口系数(缩口后的工件直径/缩口前的工件直径)。但这种缩口装置只能用于管形工件的缩口,如用于有底圆筒工件,则在成型后内支承无法取出。因此,迄今为止对有底圆筒工件进行缩口的装置,只能采用无支承缩口法和外支承缩口法,且这种缩口装置由于没有内支承,要达到较小的缩口系数就需经多次缩口,因而生产效率低,产品成本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对有底圆筒工件采用内外支承法进行缩口的装置,该装置通过一次缩口即能达到较小的缩口系数而工件不出现失稳起趋现象,且不存在工件成型后内支承无法取出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缩口装置具有由缩口上模、滑动外支承和底部支承组成的成型模,还有复位元件和下座,同时,又具有一个由活塞,密封圈以及可以作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有底圆筒的缩口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底圆筒的缩口装置,该装置具有由缩口上模(5),滑动外支承(6)和底部支承(15)组成的成型模,还有复位元件(13)和下座(14),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一个由活塞(4),密封圈(3)以及可以作相对运动的增压气缸(2)和下座(14)组成的可开合的封闭机构,该封闭机构上设置有排气孔(11)和开闭控制元件(8),而上述成型模装联于该封闭机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底圆筒的缩口装置,该装置具有由缩口上模(5),滑动外支承(6)和底部支承(15)组成的成型模,还有复位元件(13)和下座(14),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一个由活塞(4),密封圈(3)以及可以作相对运动的增压气缸(2)和下座(14)组成的可开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行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搪瓷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