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9833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真空腔包括:外壳,具有用于收容或移送被处理体的空间;排气槽,形成在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上;排气孔,形成在所述排气槽的一面上,并贯穿所述外壳;以及排气泵,与所述排气孔连接,用于排出所述外壳内部的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降低腔体的制造成本且提高排气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真空腔,更具体地,涉及排气效率高且制造成本低的真空腔。
技术介绍
在制造半导体晶片或平面基板等工艺中,广泛使用真空腔。例如,成膜处理或蚀刻处理在规定气压以下的真空状态下进行,并排出工艺中所用的气体,因此,利用腔室内部保持真空状态且能够排出内部气体的真空腔。一般情况下,在真空腔中形成有贯穿腔室下部或侧部的排气口。排气口与排气泵连接,使腔室内部的气体向腔室外部排出。现有真空腔的排气口形成为具有与排气泵相应口径的圆柱形状,或者形成为口径逐渐向腔室内侧变大的圆锥形状。但是,虽然圆柱形的排气口容易加工,但排气效率低,存在需要形成多个排气口的问题,而圆锥形的排气口虽然比圆柱形的排气口排气效率高,但难以加工,从而导致腔室制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排气效率高且制造成本低的真空腔。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本技术涉及的真空腔包括外壳,具有用于收容或移送被处理体的空间;排气槽,形成在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上;排气孔,形成在所述排气槽的一面上,并贯穿所述外壳;以及排气泵,与所述排气孔连接,排出所述外壳内部的气体。所述排气槽可以形成为,所述排气槽的截面积大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腔,其包括:外壳,具有用于收容或移送被处理体的空间;排气槽,形成在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上;排气孔,形成在所述排气槽的一面上,并贯穿所述外壳;以及排气泵,与所述排气孔连接,用于排出所述外壳内部的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宇钟朴希侦
申请(专利权)人:丽佳达普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