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和具有其的冶金炉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7386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具有腔室,腔室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敞开且腔室的第一端与冶金炉的炉体的加料口连通;可移动地设在腔室的第二端上的第一门;第二门,所述第二门设在腔室内壁上且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旋转,其中第二门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二门将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且第二门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运动时第二门朝向腔室的第一端旋转;用于从腔室的第二端向腔室内加入残极料的加料机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残极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门和第二门,可阻止炉体内的烟气散到外界空气中,防止空气污染,结构简单且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加残极装置的冶金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领域,尤其是涉及ー种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和具有其的冶金炉
技术介绍
传统冶金エ艺中,向冶金炉中加入残极料时是通过从烟罩上直接加入,当烟罩打开时炉内烟气会从烟罩开口中散出到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g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 ー个目的在于提出ー种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本技术的另ー个目的在于提出ー种具有上述加残极装置的冶金炉。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具有腔室,所述腔室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敞开且所述腔室的第一端与所述冶金炉的炉体的加料ロ连通;第一门,所述第一门可移动地设在所述腔室的第二端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腔室的第二端;第二门,所述第二门设在所述腔室内壁上且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旋转,其中所述第二门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二门将所述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且所述第二门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二门朝向所述腔室的第一端旋转;用于从所述腔室的第二端向所述腔室内加入残极料的加料机构。根据本技术的加残极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门和第二门,可阻止炉体内的烟气散到外界空气中,防止空气污染,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加残极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进ー步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腔室的第二端;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ニ门在所述腔室内旋转。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门相对于所述腔室的第二端旋转。或者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门相对于所述腔室的第二端平移。所述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进ー步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部且连接至所述冶金炉的炉体以支撑所述本体。可选地,所述加料机构为气缸或液压缸。通过气缸或液压缸将残极料推入到本体的腔室内,简单方便且成本低。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ー种冶金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顶部具有加料ロ ;烟罩,所述烟罩设在所述加料口上方以防止炉体内烟气散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其中所述腔室的第一端与所述冶金炉的炉体的加料ロ连通。根据本技术的冶金炉,通过采用上述的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可阻止炉体内的烟气散到外界空气中,防止空气污染,结构简单且成本低。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I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I描述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用于向冶金炉的炉体300内加入残极料。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包括本体I、第一门2、第二门3和加料机构4。如图I所示,本体I内部具有腔室10,腔室10的第一端(如图I中的右端)和第二端(如图I中的左端)敞开且腔室10的第一端与冶金炉的炉体300的加料口 310连通。第一门2可移动地设在腔室10的第二端上以打开或关闭腔室10的第二端,第二门3设在腔室10内壁上且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旋转,其中第二门3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二门3将腔室10分隔成第一腔101和第二腔102,且第二门3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运动时第二门3朝向腔室10的第一端旋转,加料机构4用于从腔室10的第二端向腔室10内加入残极料200,残极料例如为废铜等。由此,当需要向冶金炉的炉体300内加入残极料200时,首先使第一门2打开腔室10的第二端,且同时使第二门3处于关闭位置以将腔室10分隔成第一腔101和第二腔102,此时,加料机构4从腔室10的第二端向腔室10的第一腔101内加入残极料200,然后将第一门2关闭,然后打开第二门3,使第一腔101内的残极料200进入到第二腔102内然后进入到炉体的加料口 310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残极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门2和第二门3,可阻止炉体300内的烟气散到外界空气中,防止空气污染,结构简单且成本低。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加残极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图未示出)和第二驱动机构(图未示出),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门2以打开或关闭腔室10的第二端,可选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门2相对于腔室10的第二端旋转。也就是说,需要打开腔室10的第二端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门2旋转,例如以第一门2的上边沿为中心轴顺时针枢转以打开腔室10的第二端,或者例如以第一门2的左边沿为中心轴枢转打开腔室10的第二端。当然,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中,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门2相对于腔室10的第二端平移,例如需要打开腔室10的第二端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门2向上平移,使得残极料200从第一门2的下方进入到腔室10中。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门3在腔室10内旋转,即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当残极料200进入到第一腔101内且第一门2关闭后,第二门3朝向腔室10的第一端(即图I中的右端) 方向旋转打开,以便将残极料200送入到第二腔102内然后落入到炉体200中。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还包括支撑件5,如图I所示,支撑件5设在本体I的底部且连接至冶金炉的炉体300以支撑本体I。可选地,加料机构4为气缸或液压缸。通过气缸或液压缸将残极料200推入到本体I的腔室10内,简单方便且成本低。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冶金炉,包括炉体300、烟罩400和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如图I所示,其中炉体300顶部具有加料口 310,烟罩400设在加料口 310上方以防止炉体300内烟气散出,其中腔室10的第一端与冶金炉的炉体300的加料口 310连通。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冶金炉,通过采用上述的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可阻止炉体300内的烟气散到外界空气中,防止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冶金炉的加残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具有腔室,所述腔室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敞开且所述腔室的第一端与所述冶金炉的炉体的加料口连通;第一门,所述第一门可移动地设在所述腔室的第二端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腔室的第二端;第二门,所述第二门设在所述腔室内壁上且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旋转,其中所述第二门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二门将所述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且所述第二门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二门朝向所述腔室的第一端旋转;和用于从所述腔室的第二端向所述腔室内加入残极料的加料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立琼张振民李栋冯双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