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以及前端安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110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前端安装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该结构包括:下横梁安装件,所述下横梁安装件包括下横梁安装件本体、与下横梁安装件本体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板以及与下横梁安装件本体第二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加强板;立柱,所述立柱第一端与下横梁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第二端与汽车上横梁安装件固定连接;机舱下连接件,所述机舱下连接件的一端与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纵梁连接。所述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质量轻、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以及前端安装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车身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汽车车声前端的结构设计要求极为严格,其中下横梁安装件通常采用简单下横梁加仿形的加强板结构,整个下横梁与下横梁加强板通过焊接的形式组成前端模块下横梁安装件,质量重、成本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下横梁安装件质量重、成本高等问题,从而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所述下部安装组件包括下横梁安装件,所述下横梁安装件包括下横梁安装件本体、与下横梁安装件本体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板以及与下横梁安装件本体第二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加强板;立柱,所述立柱第一端与下横梁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第二端与汽车上横梁安装件固定连接;机舱下连接件,所述机舱下连接件的一端与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纵梁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中所述机舱下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与第一连接板焊接的第二连接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中还包括与立柱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以及与立柱第二端连接的第二支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与第一连接部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第二连接部呈板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下横梁安装件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三连接部以及与第三连接部垂直连接的第四连接部且第四连接部呈板状,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汽车上横梁安装件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中所述机舱下连接件的形状为弓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中所述机舱下连接件上设置有多根加强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中所述立柱在竖直方向上的形状呈波纹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中所述立柱为两根,其中一立柱的第一端与下横梁安装件上的第一加强板固定连接,另一立柱的第一端与下横梁安装件上的第二加强板固定连接。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汽车车身前端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上横梁安装件、上机舱连接件、上横梁支撑件、下横梁安装件、下机舱连接件和立柱;所述上横梁安装件的两端与上机舱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上横梁支撑件两端与上横梁安装件和下横梁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梁安装件包括下横梁安装件本体、与下横梁安装件本体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板以及与下横梁安装件本体第二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加强板;所述机舱下连接件的一端与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第一端与下横梁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第二端与汽车上横梁安装件固定连接。 本技术所述下横梁安装件只在其需要安装质量较重的位置(下横梁安装件本体两端)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保证支撑强度,同时减轻下横梁安装件的重量,降低了成本;本技术所带来的其它技术效果在实施例中结合附图进行阐述。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中下横梁安装件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中下机舱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中立柱及设置与立柱上的支架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所述汽车车身前端安装组件安装汽车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中所述的端面是按照附图的位置确定,附图中各部件左右方向的面为端面,上下方向为侧表面。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包括下横梁安装件I,所述下横梁安装件包括下横梁安装件本体4、与下横梁安装件本体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板5以及与下横梁安装件本体第二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加强板6 ;机舱下连接件2,所述机舱下连接件的一端与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汽车纵梁连接;立柱3,所述立柱3第一端与下横梁安装件I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第二端与汽车上横梁安装件固定连接。图I所示为下横梁安装件I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下横梁安装件本体4呈板状,第一加强板5和第二加强板6只设置在下横梁安装件本体需要安装重量相对较大的外部器件的位置(下横梁安装件本体两端),相对于整个下横梁安装件本体都设置加强板来说,只在下横梁安装加本体两端重量更轻,同时保证了支撑强度,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与下横梁安装件本体通过焊接固定于一起,第一加强板5和第二加强板6用于安装副车架,下横梁安装件本体用于安装散热器。图2所述为所述机舱下连接件2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机舱下连接件整体呈弓形,包括第一连接板7以及与第一连接板焊接于一起的第二连接板8,当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也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例如通过螺栓固定于一起,第一连接板7与汽车前机舱上纵梁(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二连接板8用于安装车辆前端大灯以及保险杆;为了改善机舱下连接件的支撑强度,在机舱下连接件上设有加强筋9,加强筋9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上,也可以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都设置加强筋,另外加强筋可以并列设置,也可以交叉设置。图3所示为立柱3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立柱3在竖直方向上的形状呈波纹状,在汽车的应用上,所述立柱为两根,在汽车车身前端的左右两端,立柱用于支撑汽车上横梁安装件和下横梁安装件;立柱第一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10,立柱第二端连接有第二支架11,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12 以及与第一连接部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且第二连接部13呈板状,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立柱3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3与下横梁安装件固定连接,由于第二连接部呈板状,因此与下横梁安装件连接更方便。所述第二支架11包括第三连接部14以及与第三连接部垂直连接的第四连接部15且第四连接部15呈板状,所述第三连接部14与立柱焊接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15与汽车上横梁安装件固定连接,同样第二连接部呈板状,方便与上横梁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安装发动机进气软管,第二支架用于安装散热器,另外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也增加了立柱的支撑强度。图4所示为本技术所述汽车车身前端安装组件安装汽车上时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上横梁安装件16、上机舱连接件17、上横梁支撑件18、下横梁安装件I、下机舱连接件2和立柱3 ;所述上横梁安装件位于车身正前端,上横梁安装件16的两端与上机舱连接件17固定连接,所述上横梁支撑件18的两端与上横梁安装件16和下横梁安装件I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梁安装件I位于车身的正前端下部,所述机舱下连接件2位于车身左右两端,其一端与两支柱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汽车纵梁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为螺栓连接或焊接,所述立柱3固定连接在下横梁安装件和上横梁安装件上,具体为两立柱3的第一端与下横梁安装件上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固定连接,主要起支撑作用。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横梁安装件,所述下横梁安装件包括下横梁安装件本体、与下横梁安装件本体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板以及与下横梁安装件本体第二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加强板;立柱,所述立柱第一端与下横梁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第二端与汽车上横梁安装件固定连接;机舱下连接件,所述机舱下连接件的一端与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纵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维游洁孙德丰王晓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