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ー种汽车梁体,特别是ー种汽车车身后纵梁。
技术介绍
高速行驶车辆中,汽车追尾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虽然由此造成的乘员致命伤害和车体严重变形的比例相对较小,但由尾撞事故造成的社会性支出与日俱增。汽车车身后纵梁就是汽车后底盘的骨架,也就是后座椅和后备箱下面的车架,是车身后部结构关键传カ部件。现在普遍采用的车身后纵梁都是刚性的,在碰撞过程中变形很小,碰撞时整车很容易改变位置,由于惯性对乘客形成的危险性很大。针对以上问题,人们开始利用压溃变形的方式来吸收碰撞所形成的能量,从而降低车辆碰撞时所形成的车速骤变,減少车体所受的冲击,提高乘员的安全。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专利ー种后纵梁结构公开号CN101525005A,包括后纵梁本体,后纵梁本体的后·部焊接有一后纵梁后部,所述后纵梁后部与后纵梁本体的搭接区域形成一后纵梁截面突变区域,碰撞时利用后纵梁截面突变在预定变形空间后纵梁后部可以发生充分压溃变形。该专利尽管具备一定碰撞吸能作用,但重量大、通用性差,碰撞安全性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ー种汽车车身后纵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身后纵梁,包括前体部(1)和后体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体部(2)上具有若干条通过冲压成型且使后体部(2)比前体部(1)优先发生形变的诱导槽(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琼,门永新,彭鸿,王则龙,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