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桥的对中装置,包括转向桥、控制器、第一检测开关、第二检测开关和转向驱动装置,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和所述第二检测开关,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接入所述转向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检测开关检测所述转向桥的偏转方向,所述第二检测开关检测所述转向桥的对中状态,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和所述第二检测开关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转向驱动装置以驱动所述转向桥进行对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对中装置结构简单,能对转向桥的偏转方向进行自动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对转向桥进行自动对中,对中快速准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对中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转向桥的对中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程机械中,出现了具有四驱转向的起重机例如越野轮胎起重机,越野轮胎起重机的四个车轮均为驱动轮及转向轮,当以较低速度行驶,尤其在泥泞不平的工地上转移工位时,四个车轮都传递动力,即四轮驱动,以提高通过泥泞地面及不平路面的能力,当在平坦路面以较快速度行驶时,只用前轴或后轴的两个车轮驱动,以减少能耗,这样就兼有了越野性能和行驶性能。从安全行驶方面考虑,在进行转向模式切换(例如四驱切换至两驱)前,需保证其中某一桥或多桥的轮毂已经回到中位(即车桥的轴向与轮毂的径向处于垂直状态),此时·才能切换转向模式。现有的起重机大部分都没有转向桥对中装置,都是由驾驶员目测对转向桥进行手动对中,这样就导致对中效果较差,降低了行车的安全性能,且由于不能对转向桥进行自动对中,必须手动对转向桥进行尝试对中,不能有效地一步到位;此外,转向桥在处于非对中状态下时,不能对转向桥的转向方向进行有效地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向桥的对中装置,其能对转向桥的偏转方向进行自动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对转向桥进行自动对中。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向桥的对中装置,包括转向桥、控制器、第一检测开关、第二检测开关和转向驱动装置,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和所述第二检测开关,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接入所述转向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检测开关检测所述转向桥的偏转方向,所述第二检测开关检测所述转向桥的对中状态,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和所述第二检测开关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转向驱动装置以驱动所述转向桥进行对中。本技术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和所述第二检测开关为接近开关,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所述第一检测板与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检测板与所述第二检测开关对应设置。本技术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二检测板的中部位置设有缺口,当转向桥处于对中状态时,所述第二检测开关正好与所述第二检测板上的缺口对应。本技术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二检测板为C形弧形板,所述第一检测板为弧形板且为所述第二检测板的弧形的一半。本技术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信号指示装置,所述信号指示装置接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信号指示装置对所述转向桥的偏转方向进行指示。本技术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转向桥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两端部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转向节总成和第二转向节总成,所述第一检测开关设在所述第一转向节总成上,所述第二检测开关设在所述第二转向节总成上。本技术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包括换向阀和转向油缸,所述换向阀接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转向油缸安装在所述转向桥上并与所述换向阀通过油路相连,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换向阀切换并由所述转向油缸带动所述转向桥进行对中。本技术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转向油缸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所述第一转向油缸的活塞杆端与所述第一转向节总成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向油缸的活塞杆端与所述第二转向节总成驱动连接,所述第一、第二转向油缸的非活塞杆端铰接在所述转向桥的主轴的中部。本技术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换向阀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其第一、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第二转向油缸相接,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转向油缸的有杆腔和第二转 向油缸的无杆腔相接,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转向油缸的无杆腔和第二转向油缸的有杆腔相接。本技术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还接有自动对中开关,供操作者按下以启动转向桥的自动对中动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对中装置结构简单,能对转向桥的偏转方向进行自动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对转向桥进行自动对中,对中快速准确。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转向桥的对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对中装置的部分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是图I所示对中装置的液压控制原理图。图4是图I所示对中装置的转向桥向右偏转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I所示对中装置的转向桥向左偏转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I所示对中装置的电气控制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如下如图I、图2所示,为本技术转向桥的对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对中装置可运用于越野轮胎起重机等具有四驱转向的起重机上,在起重机进行四驱与两驱的转向模式切换前,需保证某一转向桥(后桥或前桥)的轮毂已经回到中位(即车桥的轴向与轮毂的径向处于垂直状态),此时才能切换转向模式,该对中装置可以实现对转向桥自动进行检测及校正对中和在转向桥没有对中状态下对转向桥的偏转方向进行检测。对中装置包括转向桥10。转向桥10包括主轴11、设于主轴11左、右两端部的左、右转向节总成20、21 (第一、第二转向节总成)、以及左、右侧轮毂12、13。左转向节总成20上设有左检测开关22 (第一检测开关),右转向节总成21上设有右检测开关28 (第二检测开关)。左转向节总成20与左侧轮毂12连接,右转向节总成21与右侧轮毂13连接。本实施例中,左、右检测开关22、28可选用接近开关,且在分别与左、右检测开关22,28对应的位置设置左检测板23 (第一检测板)和右检测板25 (第二检测板),左、右检测板23、25分别设于主轴11左、右两端部的位置,左、右检测板23、25的形状为便于与检测开关感应到的弧形板,其中右检测板25为C形弧形板,且沿主轴11的轴向呈对称结构安装在主轴11轴向中心线的两侧,左检测板23为右检测板25弧形的一半,且安装在主轴11轴向中心线的一侧。左、右检测开关22、28和左、右检测板23、25都可以通过支架进行安装。如图2中所示,以右检测开关28和右检测板25的安装为例,右检测开关28安装在第一支架29上,第一支架29安装在右转向节总成21上。右检测板25安装在第二支架26上,第二支架26 安装在转向桥10右端部的适当位置上,使右检测板25与右检测开关28呈相互正对位置。对中装置还包括设于转向桥10上的左转向油缸42和右转向油缸44。左转向油缸42的活塞杆端与左转向节总成20驱动连接,右转向油缸44的活塞杆端与右转向节总成21驱动连接,左、右转向油缸42、44的非活塞杆端铰接在转向桥10的主轴11的中部。在其他实施例中,油缸也可以仅有一个,双向安装活塞杆,两端的活塞杆与左、右转向节总成20、21驱动连接。对中装置还包括换向阀60,换向阀60与左、右转向油缸42、44构成驱动转向桥10进行转向的转向驱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该换向阀60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其工作油口A、B(第一、第二工作油口)与左、右转向油缸42、44相接。换向阀60包括左位61和右位62。如图3所示为对中装置的液压原理图,工作油口 A与左转向油缸42的有杆腔和右转向油缸44的无杆腔相接,工作油口 B与左转向油缸42的无杆腔和右转向油缸44的有杆腔相接。当右位62接通时,P 口进油并与工作油口 B导通,T 口回油并与工作油口 A导通,右转向油缸44回缩,左转向油缸42伸出,转向桥10向右偏转,如图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桥的对中装置,包括转向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第一检测开关、第二检测开关和转向驱动装置,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和所述第二检测开关,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接入所述转向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检测开关检测所述转向桥的偏转方向,所述第二检测开关检测所述转向桥的对中状态,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和所述第二检测开关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转向驱动装置以驱动所述转向桥进行对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得吉,马宏伟,陈晓辉,范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