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978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所述模具包括下模套和滑块,所述压条结构设于下模套上,压条结构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压条结构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压条、设于压条前表面上部并贯穿压条左、右端的用于储存润滑油和导出垃圾的第一凹槽,设于压条前表面下部并贯穿压条左、右端的可与滑块相配合的第二凹槽;压条下表面上设有横向延伸的开口向下的定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压条的安装、拆卸更加简单、快捷;滑块滑动更加顺利,压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会顺利导出;压条与滑块之间配合精度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拆卸简单方便,并且可将压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顺利导出的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的导向结构中需要设置滑块和压条,压条起到导向及对滑块进行限位的作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压条是通过定位销定位固定于模具上,存在压条的安装、拆卸很不方便的问题。并且压铸过程中产生的压铸碎屑等垃圾会积压在压条与滑块之间。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833513U,授权公告日2011年5月18日,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滑块压条结构,其包括模架、滑块、滑块槽、压条、避空面和导向面,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模架上的滑块槽中,所述压条定位及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模架上,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块槽的接触面为导向面,所述压条与所述滑块之间设置壁空面。该技术在压铸过程中产生的压铸碎屑等垃圾会积压在压条与滑块之间;因此,该技术具有功能单一,不能将垃圾导出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压条结构的功能单一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压条安装、拆卸简单方便,并且可将压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顺利导出的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所述模具包括下模套和滑块,所述压条结构设于下模套上,压条结构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压条结构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压条、设于压条前表面上部并贯穿压条左、右端的用于储存润滑油和导出垃圾的第一凹槽,设于压条前表面下部并贯穿压条左、右端的可与滑块相配合的第二凹槽;压条下表面上设有横向延伸的开口向下的定位槽。本技术的压条结构的压条通过定位槽代替通常的压条结构中的定位销,安装、拆卸更加简单、快捷;并且压条上设置了可以储存润滑油和导出压铸碎屑等垃圾的第一凹槽,滑块滑动更加顺利,垃圾会随着滑块的滑动被顺利导出;垃圾不会积压在压条与滑块之间,有效提高了压条与滑块之间的配合精度。第二凹槽与滑块的结构相配合,具有导向作用。定位槽用于与下模套的相应结构相配合进行定位,安装、拆卸更加方便,快捷。第一凹槽用于储存润滑油和导出垃圾。在滑块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会进入第一凹槽,并在滑动过程中不断导出。储存在第一凹槽内的润滑油提供了润滑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凹槽为波浪形。波浪形的第一凹槽使得槽内存储的油量增加,具有更好的润滑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为开口向前的U形。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部位的宽度为3毫米至5毫米,第一凹槽的深度为I毫米至3毫米。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凹槽的横截面为开口向前的U形,第二凹槽的开口宽度为15毫米至60毫米,第二凹槽的深度为10毫米至15毫米。第二凹槽尺寸的限定,使第二凹槽对滑块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作为优选,靠近压条后表面的定位槽的两个拐角上分别设有倒角。该结构使得定位槽与下模套配合安装时,操作更加容易。作为优选,压条上设有可穿过将压条与下模套固定连接的连接螺栓的螺栓孔。作为优选,压条的长度为250毫米至300毫米。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压条的安装、拆卸更加简单、快捷;(2)滑块滑动更加顺利,压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会顺利导出;(3)压条与滑块之间配合精度高。 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左视图。图中压条I、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定位槽4、螺栓孔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I、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所述模具包括下模套和滑块,所述压条结构设于下模套上,压条结构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压条结构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压条I、设于压条前表面上部并贯穿压条左、右端的用于储存润滑油和导出垃圾的第一凹槽2,设于压条前表面下部并贯穿压条左、右端的可与滑块相配合的第二凹槽3 ;压条下表面上设有横向延伸的开口向下的定位槽4。第一凹槽为波浪形。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为开口向前的U形。第一凹槽的开口部位的宽度为4毫米,第一凹槽的深度为2毫米。第二凹槽的横截面为开口向前的U形,第二凹槽的开口宽度为30毫米,第二凹槽的深度为13毫米。靠近压条后表面的定位槽的两个拐角上分别设有倒角。压条上设有可穿过将压条与下模套固定连接的连接螺栓的螺栓孔5。压条的长度为280毫米。下模套上安装一个滑块和两个与滑块相配合的结构对称的压条。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位于两个压条相对一侧的侧面上。分别将两个压条的定位槽与下模套的对应结构相配合进行定位;然后,用连接螺栓分别穿过两个压条上的螺栓孔,将两个压条固定于下模套上。将滑块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压条上的第二凹槽相配合滑动连接。在滑块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会进入第一凹槽,并在滑动过程中不断导出。储存在第一凹槽内的润滑油提供了滑块滑动的润滑的作用,滑块滑动更加顺利。滑动过程中第二滑槽提供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压条的安装、拆卸更加简单、快捷;压条与滑块之间配合精度高。权利要求1.一种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所述模具包括下模套和滑块,所述压条结构设于下模套上,压条结构与滑块滑动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压条结构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压条(I)、设于压条前表面上部并贯穿压条左、右端的用于储存润滑油和导出垃圾的第一凹槽(2),设于压条前表面下部并贯穿压条左、右端的可与滑块相配合的第二凹槽(3);压条下表面上设有横向延伸的开口向下的定位槽(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凹槽为波浪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为开口向前的U形。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部位的宽度为3毫米至5毫米,第一凹槽的深度为I毫米至3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凹槽的横截面为开口向前的U形,第二凹槽的开口宽度为15毫米至60毫米,第二凹槽的深度为10毫米至15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其特征是,靠近压条后表面的定位槽的两个拐角上分别设有倒角。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其特征是,压条上设有可穿过将压条与下模套固定连接的连接螺栓的螺栓孔(5)。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其特征是,压条的长度为250毫米至300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所述模具包括下模套和滑块,所述压条结构设于下模套上,压条结构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压条结构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压条、设于压条前表面上部并贯穿压条左、右端的用于储存润滑油和导出垃圾的第一凹槽,设于压条前表面下部并贯穿压条左、右端的可与滑块相配合的第二凹槽;压条下表面上设有横向延伸的开口向下的定位槽。本技术具有压条的安装、拆卸更加简单、快捷;滑块滑动更加顺利,压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会顺利导出;压条与滑块之间配合精度高的特点。文档编号B29C33/30GK202623075SQ201220273809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2日专利技术者陆逵 申请人:宁波市北仑燎原模铸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铸模具的压条结构,所述模具包括下模套和滑块,所述压条结构设于下模套上,压条结构与滑块滑动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压条结构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压条(1)、设于压条前表面上部并贯穿压条左、右端的用于储存润滑油和导出垃圾的第一凹槽(2),设于压条前表面下部并贯穿压条左、右端的可与滑块相配合的第二凹槽(3);压条下表面上设有横向延伸的开口向下的定位槽(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逵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北仑燎原模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