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144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包括凹槽和底部安装在所述凹槽内的方导柱;所述凹槽两侧槽壁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有与所述固定槽宽度相适配的压紧件;所述方导柱两侧设有与所述压紧件相适配的卡接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简单而且结构稳定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大到机床的底座、机身外壳,小到一个胚头螺丝、纽扣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壳,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模具的形状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质量与精度也就决定着这些产品的质量。因为各种产品的材质、外观、规格及用途的不同,模具分为了铸造模、锻造模、压铸模、冲压模等非塑胶模具,以及塑胶模具。模板、模架是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模具的基础。模架具有导向柱和导向套组成的导向装置,其中注塑模具的动模板与定模板在开合模的时候一般采用方导柱来导向,才能保证合模准确顺畅。现有技术中方导柱的加工精度和加工周期很难兼顾,而且方导柱普遍存在装配和拆卸困难的问题。因此,如何对现有的模具方导柱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公开日为2022年9月27日,公开号为CN11510722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模具方导柱及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4]S1:开料成型长方体初胚,上述初胚具有上端面、下端面、左端面、右端面、前端面和后端面六个端面,设定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为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为厚度方向;
[0005]S2:粗加工六个端面,并在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上均留余量a,1mm≤a≤3mm;S3:半精加工前端面和后端面,在厚度方向上留余量b1,b1=(0.6~0.8)
×
a;
[0006]S4:半精加工上端面、下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中任意三个端面,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留余量b2,b2=(0.6~0.8)
×
a;
[0007]S5:半精加工剩下一端面,在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上留余量b3,b3=(0.6~0.8)
×
a;
[0008]S6:精加工前端面和后端面,在厚度方向上留余量c1,c1=(0.08~0.25)
×
a;
[0009]S7:精加工上端面和下端面,以及左端面或右端面,在宽度方向上留余量c2,c2=(0.08~0.25)
×
a,在长度方向上加工到位;
[0010]S8:精加工剩下的右端面或左端面,在宽度方向上加工到位;
[0011]S9:精加工前端面和后端面,在厚度方向上加工到位;
[0012]S10:精加工至少两个固定孔,固定孔适于穿过螺栓并将方导柱固定于模框上;
[0013]S11:将方导柱预装配到模框内,并根据固定孔的位置调配配合公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单一固定结构的问题,提供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稳定的优点。
[001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包
括凹槽和底部安装在所述凹槽内的方导柱;所述凹槽两侧槽壁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有与所述固定槽宽度相适配的压紧件;所述方导柱两侧设有与所述压紧件相适配的卡接槽。压紧件作为固定方导柱和凹槽相对位置的部分,将两者的相对位置固定,避免方导柱在竖直方向的偏移和脱落,而垫片及其外部的固定件,可以是螺丝或其他固定件,则可以避免方导柱在水平方向产生偏移,影响结构稳定性,这样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结构简单,固定点单一的问题,具有安装方便,结构强度高的优点。
[0016]作为优选,所述方导柱为棱柱,所述卡接槽为通槽;所述卡接槽到方导柱底面的竖直距离与固定槽到凹槽下端部的竖直距离相同。卡接槽和固定槽的高度相适配,用于容纳压紧件,方便将方导柱固定在凹槽内。
[0017]作为优选,所述方导柱侧面设有若干油槽,所述油槽是通槽。油槽用于储存润滑油,使方导柱能在导套内滑动,减少方导柱收到的摩擦力和磨损,延长了方导柱的使用寿命。
[0018]作为优选,所述方导柱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通孔;所述固定孔轴线与卡接槽的长度方向平行。固定孔用于容纳例如螺丝等固定件,从侧面将方导柱固定在凹槽上,相对于压紧件提供的位置固定,从侧面施加一个指向凹槽侧壁的力,使方导柱与凹槽贴合固定。
[0019]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孔分为两段直径不同的部分;所述固定孔大径段位于远离凹槽的一侧。固定孔的不同径设计是为了将固定件容纳在方导柱内侧,提高美观性,同时避免因为螺丝头突出方导柱而产生磨损,影响结构稳定性。
[0020]作为优选,所述压紧件厚度小于卡接槽和固定槽的深度之和。这是为了确保压紧件能容纳在凹槽和方导柱之间,厚度过大会导致从中间施加压力导致从中间膨胀产生不必要的形变,降低稳固程度。
[0021]作为优选,所述卡接槽内设有螺纹孔,所述压紧件与所述螺纹孔重合的位置设有与所述螺纹孔适配的通孔。螺纹孔和通孔用于将压紧件固定在方导柱上,固定件穿过压紧件然后固定在方导柱侧面,这样压紧件和方导柱可以在安装前就先行固定,作为整体再安装到凹槽内,降低了安装难度。
[0022]作为优选,所述压紧件内的通孔分为两段直径不同的部分。通孔直径大于螺纹孔,是用作容纳固定件头部的作用,避免螺丝头顶住固定槽内壁,在凹槽和方导柱之间产生缝隙。
[0023]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与所述固定孔小径段相连的一面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与所述固定孔相对应,直径相等。凹槽上设有与固定孔对应的螺孔,用于容纳安装在螺孔内的固定件。
[0024]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在固定槽外侧设有压紧孔,所述压紧孔内设有螺纹;所述压紧孔外设有垫片,所述垫片通过安装在所述压紧孔内的螺丝固定。垫片位于压紧件外侧,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压紧孔外侧,可以防止压紧件从固定状态松开,导致凹槽与方导柱的固定结构被破坏。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固定安装的难度,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增加了固定结构的施力点和施力方向,进而提高了稳定程度。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的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的方导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的俯视图;
[0030]图中:1.凹槽,2.方导柱,3.压紧件,4.固定槽,5.卡接槽,6.固定孔,7.压紧孔,8.螺孔,9.螺纹孔,10.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

图4所示,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包括凹槽1和底部安装在凹槽1内的方导柱2;凹槽1两侧设有固定槽4,固定槽4内设有与固定槽4宽度相适配的压紧件3;方导柱2两侧设有与压紧件3相适配的卡接槽5。方导柱2为四棱柱,卡接槽5为通槽;卡接槽5到方导柱2底面的竖直距离与固定槽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凹槽(1)和底部安装在所述凹槽(1)内的方导柱(2);所述凹槽(1)两侧槽壁上设有固定槽(4),所述固定槽(4)内设有与所述固定槽(4)宽度相适配的压紧件(3);所述方导柱(2)两侧设有与所述压紧件(3)相适配的卡接槽(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导柱(2)为棱柱,所述卡接槽(5)为通槽;所述卡接槽(5)到方导柱(2)底面的竖直距离与固定槽(4)到凹槽(1)下端部的竖直距离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导柱(2)侧面设有若干油槽,所述油槽是通槽。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导柱(2)设有固定孔(6),所述固定孔(6)为通孔;所述固定孔(6)轴线与卡接槽(5)的长度方向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导柱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6)分为两段直径不同的部分;所述固定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浩陆逵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北仑燎原模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