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互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3175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互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碳纳米管替代铜作为互连介质,工艺过程简单,而且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可以在互连通孔中得到均匀且平行的碳纳米管,不需要制备扩散阻挡层就可以有效防止漏电流的产生、减少电路的可靠性问题。同时,由于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电学、热学和机械特性,可以提高电路的电流密度、降低芯片功耗,也可以有效的解决铜互连在尺寸减小后遇到的电迁移和串扰噪声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铜互连技术指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互连层的制作中采用铜金属材料取代传统铝金属互连材料的新型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传统的铜互连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在半导体基底10上形成的低介电常数介质层11,在低介电常数介质层11中形成有互连通孔,覆盖所述互连通孔的底壁和侧壁形成有抗铜扩散阻挡层12,在所述互连通孔内所述抗铜扩散阻挡层12之上形成有铜互连线13。由于采用铜互连线可以降低互连层的厚度,使得互连层间的分 布电容降低,从而使频率提高成为可能。另外,在器件密度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由电子迁移引发的可靠性问题,而铜在这方面比铝也有很强的优越性。然而随着半导体器件尺寸的进一步缩小,铜互连正经历着非常严峻的挑战,比如电迁移现象、互连功耗以及串扰的存在等,都使得铜互连在器件小型化以后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此外,铜互连的工艺虽然比较成熟,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需要使用抗铜扩散阻挡层防止铜在低介电常数介质中扩散,以防止漏电,而且当集成电路尺寸减小之后,如何在小空间内生长出致密性和一致性都很好的铜互连,也非常具有挑战性。碳纳米管的研究目前比较火热。碳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半导体基底表面生长的绝缘介质层;在所述绝缘介质层中形成的互连通孔;在所述互连通孔底部形成的底部金属;在所述互连通孔内并位于所述底部金属上生长的碳纳米管;在所述互连通孔内并位于所述碳纳米管周围形成的密封层;以及在所述碳纳米管顶部形成的顶部金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半导体基底表面生长的绝缘介质层; 在所述绝缘介质层中形成的互连通孔; 在所述互连通孔底部形成的底部金属; 在所述互连通孔内并位于所述底部金属上生长的碳纳米管; 在所述互连通孔内并位于所述碳纳米管周围形成的密封层; 以及在所述碳纳米管顶部形成的顶部金属。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碳纳米管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底部金属之上形成有用于生长碳纳米管的催化剂薄膜,所述的催化剂为铁,其厚度范围为1-3纳米。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层为低介电常数的金属氧化物或者硅氧化物。4.一种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互连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清清房润辰张卫王鹏飞周鹏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