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荷缓冲吸能装置,特别是一种薄壁金属管结构的载荷缓冲吸能>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薄壁金属管(也称为柱状金属薄壁结构)结构稳定,其变形破坏模式稳定、能量吸收可控,因此作为缓冲吸能结构被广泛应用于与碰撞安全密切相关的领域,如车辆、航天器以及工程防护等。 2003年第27卷的《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薄壁圆柱壳轴向动力屈曲的实验研究”中公开了一种薄壁金属管的缓冲装置,利用薄壁金属管在轴向屈曲过程中的折叠变形来达到吸能的目的,这种方案在应用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变形模式会受到金属管的径厚比和长径比等因素的影响,如长径比过大的金属管就会发生欧拉屈曲达不到缓冲的目的;二、在缓冲后期金属管屈曲后叠加在一起,行程利用率不高,即吸能元件有效变形长度与初始长度之比不高,不利于缓冲吸能;三、薄壁金属管轴向屈曲时,载荷波动较大,缓冲力不平稳,载荷效率即平均载荷/峰值载荷的比值通常较低。2009年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0910064833. 9公开了一种锥环、胀环和多孔缓冲材料组合在一起的组合式缓冲器,利用各个子缓冲器的冲击曲线错位叠加,改善单一缓冲器存在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级联式载荷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载荷方向依次级联式设置至少两个缓冲单元,任一缓冲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金属管,且相邻缓冲单元金属管的数量不同时为1;任一缓冲单元的金属管长度相同且轴向均与载荷方向平行;相邻缓冲单元的金属管相互交错放置且端面接触;任一缓冲单元的金属管由塑性材料制成;各级缓冲单元的金属管的轴向刚度以及材料屈服强度均不相同,每一级缓冲单元的金属管的轴向刚度和材料屈服强度均大于或者小于相邻级缓冲单元的金属管的轴向刚度和材料屈服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级联式载荷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载荷方向依次级联式设置至少两个缓冲单元, 任一缓冲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金属管,且相邻缓冲单元金属管的数量不同时为I; 任一缓冲单元的金属管长度相同且轴向均与载荷方向平行;相邻缓冲单元的金属管相互交错放置且端面接触; 任一缓冲单元的金属管由塑性材料制成; 各级缓冲单元的金属管的轴向刚度以及材料屈服强度均不相同,每一级缓冲单元的金属管的轴向刚度和材料屈服强度均大于或者小于相邻级缓冲单元的金属管的轴向刚度和材料屈服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级联式载荷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斌,张德志,谭书舜,马艳军,梁志刚,景吉勇,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