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隔板啮合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07891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0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板啮合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包括多孔固体元件;多孔固体元件至少为两件,相邻两多孔固体元件之间设置活动隔板,一组多孔固体元件及其活动隔板构成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安装在通孔端板、导杆和盲孔端板之间;导杆上套装通孔端板、活动隔板和盲孔端板,在导杆的中心轴线上,相邻的活动隔板的对应位置分别配对设置环形凸台和凸台啮合孔,而通孔端板和盲孔端板上只设置环形凸台;当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受到外力作用被压缩到一定尺寸时,相邻的环形凸台和凸台啮合孔彼此啮合,且活动隔板和通孔端板在沿导杆上能够滑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合理,撞击吸能容量大,工作平稳可靠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安全吸能装置,特别是涉及ー种将多个多孔固体元件串联起来吸收撞击能量的隔板啮合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单件的多孔固体元件在吸能装置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其平台カ稳定,峰均比可观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包装工程等领域。以铝蜂窝元件为例,其具有的结构质量轻、刚度大、比吸能高的优良特性,成为碰撞吸能装 置首选的元件之一。目前的蜂窝吸能装置,一般都采用单件的蜂窝芯材或与薄壁金属外壳组合组成。其不足之处对于轨道列车及城轨车辆而言,很难依靠单件蜂窝元件实现巨大冲击动能的有效吸收。换句话说单件的长大蜂窝元件或简单串联蜂窝元件容易失稳,而单件的短小蜂窝元件吸能有限,所以单个蜂窝元件的吸能与现实需求存有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将多个在吸能时不失稳的短小多孔固体元件通过合适的结构和构件串联起来的,能够满足轨道列车及城轨车辆使用要求的,吸能容量大的、工作平稳可靠的、吸能效果好的隔板啮合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多孔固体元件;所述多孔固体元件至少为两件,相邻的多孔固体元件与多孔固体元件之间设置活动隔板,活动隔板的数量比多孔固体元件的数量少一件,一组多孔固体元件及其活动隔板构成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所述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安装在通孔端板、导杆和盲孔端板之间;所述导杆至少为两根;导杆上套装通孔端板、活动隔板和盲孔端板,在导杆的中心轴线上,相邻的活动隔板的对应位置分别配对设置环形凸台和凸台啮合孔,而通孔端板和盲孔端板上只设置环形凸台;当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受到外力作用被压缩到一定尺寸时,相邻的环形凸台和凸台啮合孔彼此啮合,且活动隔板和通孔端板在沿导杆上能够滑动。所述多孔固体元件为金属蜂窝元件、金属泡沫元件、非金属泡沫元件、多孔格栅元件。所述通孔端板、活动隔板、盲孔端板与多孔固体元件的接触面上设置与多孔固体元件匹配的凹槽。所述盲孔端板安装在迎接撞击源的一端,所述通孔端板安装在远离撞击源的一端,预紧件安装在通孔端板的外側。所述盲孔端板安装在远离撞击源的一端,所述通孔端板安装在迎接撞击源的一端,预紧件安装在通孔端板的外側,且通孔端板上安装撞击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制造、安装与更换,撞击吸能容量大,工作平稳可靠效果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ー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和图2的A-A剖面示意放大图。图中1-通孔端板,2-环形凸台,3-导杆,4-活动隔板,5-凸台啮合孔,6-盲孔端板,7-多孔固体元件,8-预紧件,9-撞击杆。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说明 參照附图,包括多孔固体元件7 ;所述多孔固体元件7至少为两件,相邻的多孔固体元件7与多孔固体元件7之间设置活动隔板4,活动隔板4的数量比多孔固体元件7的数量少一件,ー组多孔固体元件7及其活动隔板4构成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所述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安装在通孔端板I、导杆3和盲孔端板6之间;所述导杆3至少为两根;导杆3上套装通孔端板I、活动隔板4和盲孔端板6,在导杆3的中心轴线上,相邻的活动隔板4的对应位置分别配对设置环形凸台2和凸台啮合孔5,而通孔端板I和盲孔端板6上只设置环形凸台2 ;当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受到外力作用被压缩到一定尺寸时,相邻的环形凸台2和凸台啮合孔5彼此啮合,且活动隔板4和通孔端板I在沿导杆3上能够滑动。所述多孔固体元件2为金属蜂窝元件、金属泡沫元件、非金属泡沫元件、多孔格栅元件。所述通孔端板I、活动隔板4、盲孔端板6与多孔固体元件7的接触面上设置与多孔固体元件7匹配的凹槽。所述盲孔端板6安装在迎接撞击源的一端,所述通孔端板I安装在远离撞击源的一端,预紧件8安装在通孔端板I的外側。所述盲孔端板6安装在远离撞击源的一端,所述通孔端板I安装在迎接撞击源的一端,预紧件8安装在通孔端板I的外側,且通孔端板I上安装撞击杆9。在以下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固体元件7为三件,活动隔板4为两块,导杆3为四根,通孔端板I和盲孔端板6各一±夹,预紧件8与导杆3的数量相等,为四套,每个预紧件8的预紧カ依实际情况而定。參照附图3,活动隔板4上的环形凸台2对角布置,活动隔板4上的凸台啮合孔5也是对角布置,同一根导杆3上套装的相邻的活动隔板4上的环形凸台2和凸台啮合孔5均与导杆3的轴线同心。參照附图1-2,通孔端板I和盲孔端板6只设置环形凸台2,不设置凸台啮合孔5,环形凸台2与导杆3的轴线同心。设置凹槽主要是为了提高多孔固体元件7被夹持的可靠性。设置活动隔板4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多孔固体元件7受压时的同向异性的问题。以下实施例中的多孔固体元件7均采用铝蜂窝元件。实施例I,參考附图I和3。所述盲孔端板6安装在迎接撞击源的一端,所述通孔端板I安装在远离撞击源的一端,预紧件8安装在通孔端板I的外侧,三块多孔固体元件7和两块活动隔板4构成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按照附图组装。预紧件8给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当盲孔端板6的外侧接收外界撞击源后,盲孔端板6将撞击力向通孔端板I方向传递,压缩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的同时,带动四根导杆3和活动隔板4运动,当单个的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的多孔固体元件7压缩到设定尺寸时,相邻对应的环形凸台2和凸台啮合孔5彼此啮合。这样能够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和工作的可靠性。实施例2,參考附图2和3。所述盲孔端板6安装在远离撞击源的一端,所述通孔端板I安装在迎接撞击源的一端,预紧件8安装在通孔端板I的外側,且通孔端板I上安装撞击杆9。三块多孔固体元件7和两块活动隔板4构成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 按照附图组装。预紧件8给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当撞击杆9的头部接收外界撞击源后,通孔端板I将撞击カ向盲孔端板6方向传递,压缩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的同时,带动活动隔板4运动,但四根导杆3不动,当单个的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的多孔固体元件7压缩到设定尺寸时,相邻对应的环形凸台2和凸台啮合孔5彼此啮合。这样能够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和工作的可靠性。将现有的多孔固体元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装起来,就形成了大容量的撞击吸能装置,该装置解决了多个简单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失稳问题,且工作可靠,吸能效果好,制造简单,成本低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隔板啮合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包括多孔固体元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固体元件(7)至少为两件,相邻的多孔固体元件(7)与多孔固体元件(7)之间设置活动隔板(4),活动隔板(4)的数量比多孔固体元件(7)的数量少一件,一组多孔固体元件(7)及其活动隔板(4)构成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所述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安装在通孔端板(I)、导杆(3)和盲孔端板(6)之间;所述导杆(3)至少为两根;导杆(3)上套装通孔端板(I)、活动隔板(4)和盲孔端板(6),在导杆(3)的中心轴线上,相邻的活动隔板(4)的对应位置分别配对设置环形凸台(2)和凸台啮合孔(5),而通孔端板(I)和盲孔端板(6)上只设置环形凸台(2);当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受到外力作用被压缩到一定尺寸吋,相邻的环形凸台(2)和凸台啮合孔(5)彼此啮合,且活动隔板(4)和通孔端板(I)在沿导杆(3)上能够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隔板啮合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固体元件(2)为金属蜂窝元件、金属泡沫元件、非金属泡沫元件、多孔格栅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隔板啮合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端板(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红旗高广军鲁寨军姚松姚曙光张健王中钢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