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安全撞击吸能装置,特别是涉及ー种将多个多孔固体元件串联起来吸收撞击能量的隔板导轨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单件的多孔固体元件在吸能装置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其平台カ稳定,峰均比可观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包装工程等领域。以铝蜂窝元件为例,其具有的结构质量轻、刚度大、比吸能高的优良特性,成为碰撞吸能装置首选的元件之一。目前的蜂窝吸能装置,一般都采用单件的蜂窝芯材或与薄壁金属外壳组合组成 。其不足之处对于轨道列车及城轨车辆而言,很难依靠单件蜂窝元件实现巨大冲击动能的有效吸收。换句话说单件的长大蜂窝元件或简单串联蜂窝元件容易失稳,而单件的短小蜂窝元件吸能有限,所以单个蜂窝元件的吸能与现实需求存有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将多个在吸能时不失稳的短小多孔固体元件通过合适的结构或构件串联起来的,能够满足轨道列车及城轨车辆使用要求的,吸能容量大的、工作平稳可靠的、吸能效果好的隔板导轨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多孔固体元件;所述多孔固体元件至少为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隔板导轨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包括多孔固体元件(5);其特征在干所述多孔固体元件(5)至少为两件,相邻两多孔固体元件(5)之间设置活动隔板(3),且多孔固体元件(5)的件数比活动隔板(3)的件数多一件,ー组多孔固体元件(5)及其活动隔板(3)组成串联式多孔固体元件组件;所述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安装在通孔端板(I)、导轨(2)和导轨端板(4)之间,所述导轨(2)位于通孔端板(I)外侧的一端安装预紧件(9);所述导轨(2)至少为两根,其上套装通孔端板(I)、活动隔板(3)和导轨端板(4);所述导轨(2)上设置导槽(6);所述活动隔板(3)和通孔端板(I)与导槽(6)对应的位置设置尺寸和数量相匹配的导向头(7);当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受到外力作用被压缩时,活动隔板(3)和通孔端板(I)在导杆(2 )上滑行到设定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隔板导轨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固体元件(5)为金属蜂窝元件、金属泡沫元件、非金属泡沫元件、多孔格栅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隔板导轨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端板(I)、活动隔板(3)、导轨端板(4)与多孔固体元件(7)相接触的面上设置凹槽(8)。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隔板导轨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端板(4)安装在迎接撞击源的一端,导轨端板(4)的两侧分别与导轨(2)刚性连接构成“ Π ”型结构,“ Π ”型结构中安装多孔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红旗,梁习锋,高广军,鲁寨军,许平,姚松,王中钢,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