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卫河专利>正文

锁定式拉延模压边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623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成型拉延深度很大的制品时,在没有下顶出装置的冲压设备上,不允许靠钢弹簧、橡胶弹簧的弹簧压力或添置气垫装置产生压边力,采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锁定式拉延模压边构件,尽可实现符合拉延工艺对压边力的要求,其特征是:当调压组件的搭扣扣在上凹模挡叉上时,上凹模和压边圈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属于同步跟随性运动,故拉延行程中,始终保持压边力不变。压边力产生的大小在于调压组件的调压拉杆长度。一经确定,调压杆螺旋位置将固定不变,生产过程中无须再调整,精度准确,工艺简化。(*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锁定式拉延模压边构件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延模具中提供压边力的构件。二.
技术介绍
在拉伸较浅的制件时,通常钢丝弹簧1或橡胶弹簧2作为压边装置如图1、图2,简单,可行。但是,拉伸很深时,弹簧压力不符合拉延工艺对压边力的要求。因为,拉延工艺要求压边圈的最大压力应在拉延开始时,随后压边力保持不变,或稍微减小。为克服上述缺点,采用如图3气垫装置,压缩空气3-3从加压口3-4进入气缸3-5推动活塞3-6,通过活塞顶杆3-1对压边圈产生压边力,而此气垫压力有气压表显示,并可加以控制,保持压边力在拉延过程中不变,打开卸压口3-2时,压缩空气3-3被排放,将卸掉压边力。由于气垫装置并非通用设备,还需要配套空压机,为简化系统设施,降低投资,选用有下顶出装置的压机,也可以用调整上压(缸)与下顶(缸)之间的压力,即在拉延行程中,工件4-2夹在上模4-1和压边圈4-3之间,两者进、退同步(速度一致),保持对工件4-2的压力不变,来取代气垫的作用。如图4,下模4-5由下模架4-6固定在工作台面4-8上,运行过程是:顶头4-9推动顶杆托板4-7,再推动穿过下模4-5的顶杆4-4给压边圈4-3以压力。三.
技术实现思路
当拉延很深的制件时,手头冲压设备无下顶出装置,利用本技术锁定式拉延模压边构件,无须另配置气垫装置,尽可实现符合拉延工艺对压边力的要求,其特征是:凹模和压边圈之间由若干吊挂组件和调压组件连接。所述的锁定式拉延模压边构件,其特征是:吊挂组件是吊杆穿过上、下吊耳的统称,吊杆上端拧有螺母,滑动配合将压边圈垂吊在凹模下方。所述的锁定式拉延模压边构件,其特征是:调压组件为上、下拉套拧在调压杆两端组成调压拉杆,再由销钉将上、下拉套分别与搭扣、压边圈挡叉连接起来的整体,整个调压组件可以以压边圈挡叉的销钉为轴上下翻转。综上所述,当调压组件的搭扣扣在上(凹)模挡叉上时,凹模和压边圈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属于同步跟随性运动,故拉延行程中,始终保持压边力不变,达到了本技术的设计目的。四.附图说明图1—钢丝簧压边装置示意图;图2—橡胶簧压边装置示意图;图3—气垫压边装置示意图;图4—下顶出压边装置示意图;图5—实施例拉延模轴侧示意图,其中:图5-1—上(凹)模及压边装置;图5-2—下(凸)模;-->图6—图5-1中圈内所示的调压组件装配图;其中:图6-1—调压组件左视图;图6-2—调压组件主视图;图7—压边圈;图标注释:1—钢丝弹簧;2—橡胶弹簧;3-1—活塞顶杆;3-2—卸压口;3-3—压缩空气;3-4—加压口;3-5—汽缸;3-6—活塞;4-1—上模;4-2—工件;4-3—压边圈;4-4—顶杆;4-5—下模;4-6—下模架;4-7—顶杆托板;4-8—工作台面;4-9—顶头;5-1—吊杆;5-2—上吊耳;5-3—下吊耳;5-4—环形压边圈;5-5—上(凹)模口;5-6—调压组件;5-7—行腔延长柱;5-8—上模座;5-9—下(凸)模;5-10—下模垫;5-11—下模座;6-1—搭扣;6-11—压杆柄;6-12—压杆凸轮;6-2—上拉套;6-3—上模挡叉;6-4—调压杆;6-41—调压杆左旋螺纹端;6-42—调压杆右旋螺纹端;6-5—下拉套;6-6—压边圈挡叉。7-1—压边圈凹子口;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半球壳制件的拉延模具为例,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吊挂组件和调压组件5-6的作用及其实现主要从两方面考虑,即组件的结构的动作制约和配位。吊挂组件零件及装配示意如图5-1。首先是上(凹)模口5-5和环形压边圈5-4之间必须有精确的形位配合尺寸,保证两者压紧时,其吻接端面之凹、凸子口严格对正,否则将出现“啃模”。吊杆5-1和上吊耳5-2、下吊耳5-3则起对上(凹)模口5-5和环形压边圈5-4定位的作用。这里还应深虑两点:一是,吊杆5-1作为导柱,吊耳相当于导套,滑动配合尺寸要求旷量尽量小,吊耳尽量深,以致垂吊的环形压边圈5-4不晃动;二是,为保持上(凹)模口5-5和环形压边圈5-4端面之间平行,根据“三点成面”的原理,吊挂组件至少为三组。                                                                                 常用金属拉延单位压边力   [附表]  材料品种  料厚t  mm  单位压边力q  Mpa  铝  0.8~1.2  紫铜、硬铝(已退火)  1.2~1.8  黄铜  1.5~2.0  软钢  <0.5  2.5~3.0  >0.5  2.0~2.5  镀锡钢板  2.5~3.0  耐热钢(软化状态)  2.8~3.5  高合金钢、高锰钢、不锈钢  3.0~4.5压边力产生的大小在于调压组件5-6的调压拉杆的长度。从原理上讲,上(凹)模口5-5和环形压边圈5-4由螺栓紧固即可,但是,每次开、合模调整的螺栓松紧程度之重现性都难保证,所以,压边力未必一致,并且,旋拧螺母的操作繁复,生产效率低。采取本调压组件,在经验数据(见附表)指导下,只需进行几次-->试压便可确定本模具参数对应的实际压边力。一经确定,调压杆6-4螺旋位置将固定不变,生产过程中无须再调整,精度准确,工艺简化。具体调试方法如下:初始状态,环形压边圈5-4自由垂吊在上(凹)模口5-5下面,可方便的在此间隙内插放毛料。调试前先在压机工作台面上放一个支架,高于下(凸)模5-9,其安装如图5-2,下(凸)模5-9连同下模垫5-10一起固定在下模座5-11上。压头下降到一定高度时,环形压边圈5-4将被支架托住,上(凹)模口5-5继续下压,直到压力表指数达到所需刻度,回提上(凹)模口5-5(因为通过行腔延长柱5-7将上(凹)模口5-5与上(凹)模座5-8连为一体,见图5-1,所以实际是上(凹)模座5-8回升),观察上(凹)模口5-5的凸子口与环形压边圈5-4之凹子口7-1成型的环形压痕深度。当认可后,再次下压上(凹)模口5-5恢复压力表指数。此后调压组件5-6的操作参见图6-1和图6-2。由于调压组件5-6的一端由下拉套6-5用销钉与环形压边圈5-4上的压边圈挡叉6-6固定,推送调压组件5-6,令其另一端的上拉套6-2卡入上模挡叉6-3的槽口,再扳下搭扣6-1的压杆柄6-11,使搭扣6-1的压杆凸轮6-12的长径位朝向上模挡叉6-3上端面,用扳手旋拧调压杆6-4中部的六方,因为其两端为反向螺纹(即调压杆左旋螺纹端6-41和调压杆右旋螺纹端6-42),正反向旋动结果必定是两拉套拉近(调压拉杆缩短)或推远(调压拉杆伸长),使压杆凸轮6-12的长径位紧靠上模挡叉6-3,限定了上(凹)模口5-5与环形压边圈5-4的距离,从而保持了压边力。此时微回提上(凹)模座5-8,环形压边圈5-4被上(凹)模口5-5带动上移,其下端面离开支架,撤除支架并插入毛料。重新下压上(凹)模座5-8,毛料会接触下(凸)模5-9而进行拉延,其间,密切注视工件拉伸区和凸缘部位(环形压边圈5-4与上(凹)模口5-5的间隙内)的毛料,不应起皱,否则,是压边力偏低。若未起皱,可以继续下压,直到尽头。在不起皱的前提下,无论何时,只要工件发生裂纹,表明压边力过高(模具设计、加工工艺不完善另论)。压边力不合适则微旋调压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锁定式拉延模压边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定式拉延模压边构件,其特征是:凹模和压边圈之间由若干吊挂组件和调压组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定式拉延模压边构件,其特征是:凹模和压边圈之间由若干吊挂组件和调压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式拉延模压边构件,其特征是:吊挂组件是吊杆穿过上、下吊耳的统称,吊杆上端拧有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河
申请(专利权)人:徐卫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