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钢材复合成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023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钢材复合成形模装置。它的构成包括上模、下模两部分。上模由安装在冲床滑行块上的冲孔冲头(1)、弯曲冲头(2)、固定板(3)、侧刃(4)和卸料板(5)构成。下模由固定在冲床工作平台上的凹模(6)、定位板(7)、顶块(8)和顶杆(9)构成。凹模(6)上设有内、外形落料型腔(10)、弯曲型腔(11);凹模(6)上对称固定两块定位板(7);凹模(6)下方设有由顶块(8)和顶杆(9)构成的顶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落料、冲孔、弯曲、成型工序于一体,只用一套模具可以完成上述多工序,保证了零件的形状及尺寸精度。特别是对外观形状复杂的薄料产品,冲压后的产品不产生变形,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壁钢材冷冲压成型用的模具。
技术介绍
冷冲压技术在工业各部门中已被广泛应用。冷冲压常用工艺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整体落料、冲孔-单腔弯曲;另一种是单腔落料、冲孔-单腔弯曲。无论采用这两种工艺的那一种,均需两套模具,第一套完成内、外形落料,第二套模具完成弯曲成形。采用两套模具冲压,存在以下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过第一套模具落料、冲孔成形的半成品零件很难在第二套模具中进行准确定位,不能保证零件的形状及尺寸精度。特别是对外观形状复杂、薄料产品,特别容易产生变形。生产效率低且产品质量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壁钢材复合成形模具。它可以集落料、冲孔、弯曲、成型工序于一体,只用一套模具完成上述的多个工序。可大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构成包括上模、下模两部分;上模由安装在冲床滑行块上的冲孔冲头1、弯曲冲头2、固定板3、侧刃4和卸料板5构成;上模的上部设有固定板3,上模的下部设有卸料板5,上模的中间安装有冲孔冲头1、弯曲冲头2和侧刃4;下模由固定在冲床工作平台上的凹模6、定位板7、顶块8和顶杆9构成;凹模6上设有内、外形落料型腔10、弯曲型腔11;凹模6上对称固定两块定位板7;凹模6下方设有由顶块8和顶杆9构成的顶料装置。与现有技术比较,这种薄壁钢材复合成型模具,集落料、冲孔、弯曲、成型工序于一体,只用一套模具可以完成上述多工序,保证了零件的形状及尺寸精度。特别是对外观形状复杂的薄料产品,冲压后的产品不产生变形。同时少用了一套模具,也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凹模的俯视图;图3是第一次冲压后零件的形状;图4是第二次冲压后零件的形状;图5是冲压成型的零件图。图中标记为,1-冲孔冲头,2-弯曲冲头,3-固定板,4-侧刃,5-卸料板,6-凹模,7-定位板,8-顶块,9-顶杆,10-落料型腔,11-弯曲型腔,12-进料槽,13-定位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薄壁钢材复合成形模具,如图1所示,构成包括上模、下模两部分;上模由安装在冲床滑行块上的冲孔冲头1、弯曲冲头2、固定板3、侧刃4和卸料板5构成;上模的上部设有固定板3,上模的下部设有卸料板5,上模的中间安装有冲孔冲头1、弯曲冲头2和侧刃4;下模由固定在冲床工作平台上的凹模6、定位板7、顶块8和顶杆9构成;凹模6上设有内、外形落料型腔10、弯曲型腔11;凹模6上对称固定两块定位板7;凹模6下方设有由顶块8和顶杆9构成的顶料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是级进式双腔落料弯曲复合成形工艺,即毛坯在落料型腔进行落料成形后,朝前移动至弯曲型腔进行弯曲成形;与此同时,后面的毛坯又在落料型腔进行落料成形;每冲压一次,毛坯朝前移动一次;依次类推,完成多个型腔的落料弯曲成型。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当模具处于上极限待工作位置时,将事先准备好的宽度一定的长条形毛坯放置在凹模6的进料槽12中,并通过定位板7定位。模具工作时,上模随着冲床滑块下行,卸料板5和凹模6的上平面首先压紧毛坯,随后冲头1进入凹模6,完成第一个型腔的冲孔工作;与此同时,侧刃4完成两边多余材料的切除工作(落料成形),被切掉的长度正好是步距的长度。然后,随着滑块的继续下行,弯曲冲头2和凹模6对零件的第一个型腔进行弯曲成形,当模具到达下死点时,零件最终成形,各尺寸达到要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进行第一个型腔的弯曲成形时,同时进行第二个型腔的落料、冲孔成形工作)。之后,上模开始向上运动,冲头退出凹模6,顶杆9回复推动顶块8将加工好的零件顶出,完成第一个型腔的弯曲成形工作,及第二个型腔的落料、冲孔成形工作。取出零件,用被侧刃4切出的左端两小平面在定位面13上定位,重复上述步骤,完成下一个型腔的落料、冲孔、弯曲成型,保证两型腔之间的间距尺寸。依此类推,完成多个型腔的落料、冲孔、弯曲成形,得到合格零件,冲压工作完成。权利要求1.薄壁钢材复合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构成包括上模、下模两部分;上模包括安装在冲床滑行块上的冲孔冲头(1)、弯曲冲头(2)、固定板(3)、侧刃(4)和卸料板(5)构成;上模的上部设有固定板(3),上模的下部设有卸料板(5),上模的中间安装有冲孔冲头(1)、弯曲冲头(2)和侧刃(4);下模包括固定在冲床工作平台上的凹模(6)、定位板(7)、顶块(8)和顶杆(9)构成;凹模(6)上设有内、外形落料型腔(10)、弯曲型腔(11);凹模(6)上对称固定两块定位板(7),凹模(6)下方设有由顶块(8)和顶杆(9)构成的顶料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钢材复合成形模装置。它的构成包括上模、下模两部分。上模由安装在冲床滑行块上的冲孔冲头(1)、弯曲冲头(2)、固定板(3)、侧刃(4)和卸料板(5)构成。下模由固定在冲床工作平台上的凹模(6)、定位板(7)、顶块(8)和顶杆(9)构成。凹模(6)上设有内、外形落料型腔(10)、弯曲型腔(11);凹模(6)上对称固定两块定位板(7);凹模(6)下方设有由顶块(8)和顶杆(9)构成的顶料装置。本技术集落料、冲孔、弯曲、成型工序于一体,只用一套模具可以完成上述多工序,保证了零件的形状及尺寸精度。特别是对外观形状复杂的薄料产品,冲压后的产品不产生变形,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文档编号B21D22/00GK2838796SQ200520006399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4日专利技术者逄增芬, 曾华, 唐江 申请人:贵州金江航空液压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薄壁钢材复合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构成包括上模、下模两部分;上模包括安装在冲床滑行块上的冲孔冲头(1)、弯曲冲头(2)、固定板(3)、侧刃(4)和卸料板(5)构成;上模的上部设有固定板(3),上模的下部设有卸料板(5),上模的中间安装有冲孔冲头(1)、弯曲冲头(2)和侧刃(4);下模包括固定在冲床工作平台上的凹模(6)、定位板(7)、顶块(8)和顶杆(9)构成;凹模(6)上设有内、外形落料型腔(10)、弯曲型腔(11);凹模(6)上对称固定两块定位板(7),凹模(6)下方设有由顶块(8)和顶杆(9)构成的顶料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逄增芬曾华唐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金江航空液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