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定位发动机罩撑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837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定位发动机罩撑杆结构,包括第一撑杆和套接在第一撑杆外的第二撑杆,第一撑杆内设置有旋转的棘轮,第二撑杆内固定设置有可供棘轮转动的旋转轴,第一撑杆的侧面上设置有供旋转轴相对第二撑杆移动的导向槽,旋转轴穿过棘轮,且旋转轴的两端穿过导向槽固定在第二撑杆内,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上分别设置有便于棘轮旋转和锁止的内锁槽和外锁槽,第一撑杆内设置有推动棘轮旋转的推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推块以实现棘轮的旋转和自定位,同时可以解除棘轮的自定位,从而实现发动机罩开启或关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可靠,操作安全方便,可实现单手操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罩撑杆,具体地指一种可自定位发动机罩撑杆结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罩撑杆是实现发动机罩开启的支撑机构。一般的发动机罩开启需要双手操作,人需要直接接触机罩撑杆才能实现发动机罩开启。由于撑杆置于发动机舱内部,发动机舱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撑杆影响很大,操作时容易出现危险,会影响人身安全及操作舒适性、方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自定位发动机罩撑杆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可自定位发动机罩撑杆结构,包括第一撑杆和套接在第一撑杆外的第二撑杆,所述第一撑杆内设置有旋转的棘轮,所述第二撑杆内固定设置有可供棘轮转动的旋转轴,所述第一撑杆的侧面上设置有供旋转轴相对第二撑杆移动的导向槽,所述旋转轴穿过棘轮,且所述旋转轴的两端穿过导向槽固定在所述第二撑杆内,所述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上分别设置有便于所述棘轮旋转和锁止的内锁槽和外锁槽,所述第一撑杆内设置有推动棘轮旋转的推块。上述方案中,所述推块包括第一顶推面和第二顶推面,所述第一顶推面和第二顶推面之间设置有可与棘轮接触的接触面。这样,通过推块推动棘轮的齿面旋转,从而实现棘轮的旋转、自定位和解除自定位。上述方案中,所述棘轮的外缘设置有两组相对的轮齿,每组轮齿包括两个齿和两个齿之间的卡槽。优选地,所述卡槽为“V”型。上述方案中,所述内锁槽和外锁槽为长条形,所述内锁槽设置在第一撑杆的顶部,所述外锁槽设置在第二撑杆的顶部,所述外锁槽贴合在内锁槽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上方。优选地,所述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这样,棘轮旋转时,可以便于从内锁槽和外锁槽顶出,从而实现自定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推块以实现棘轮的旋转和自定位,同时可以解除棘轮的自定位,从而实现发动机罩开启或关闭的目的。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可靠,操作安全方便,可实现单手操作。附图说明图I为可自定位发动机罩撑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棘轮释放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棘轮实现自定位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棘轮实现关闭过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I所示可自定位发动机罩撑杆结构,包括第一撑杆I和套接在第一撑杆I外的第二撑杆3,截面形状均为矩形。图2所示第一撑杆I内设置有旋转的棘轮2,第二撑杆3内固定设置有可供棘轮2转动的旋转轴4,第一撑杆I的侧面上设置有供旋转轴4相对第二撑杆3移动的导向槽I. I。 旋转轴4穿过棘轮2,且旋转轴4的两端穿过导向槽I. I固定在第二撑杆3内,第一撑杆I和第二撑杆3上分别设置有便于棘轮2旋转的内锁槽I. 2和外锁槽3. 1,第一撑杆I内设置有推动棘轮2旋转的推块5。内锁槽I. 2和外锁槽3. I为长条形,内锁槽I. 2设置在第一撑杆I的顶部,外锁槽3. I设置在第二撑杆3的顶部,外锁槽3. I贴合在内锁槽I. 2的外侧,且位于导向槽I. I的上方。推块5为包括第一顶推面5. I和第二顶推面5. 3的L形,第一顶推面5. I和第二顶推面5. 3之间设置有可与棘轮2接触的接触面5. 2。棘轮2的外缘设置有两组相对的轮齿,每组轮齿包括两个齿和两个齿之间的卡槽,卡槽为“V”型。如图2所示,右侧的一组轮齿包括上下两个齿2. 2和2. I以及两个齿之间的卡槽2. 3,左侧的一组轮齿包括上下两个齿2.4和2. 5以及两个齿之间的卡槽2. 6。两组轮齿之间为上连接面2. 7和下连接面2. 8。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将本装置的第二撑杆3和第一撑杆I组成连杆的两端与发动机罩的里板和车身相连。如图3所示,发动机罩开启时,第一撑杆I相对第二撑杆3向右运动,设置在第一撑杆I内的推块5随着第一撑杆I向右运动,第一顶推面5. I向棘轮2移动。当第一撑杆I的内锁槽I. 2与第二撑杆3的外锁槽3. I出现重叠,第一顶推面5. I与齿2. 5接触并推动棘轮2逆时针旋转。当第一顶推面5. I与棘轮2左侧卡槽2. 6的下表面完全贴合时,棘轮2停止旋转,形成棘轮2预定位,此时,人手可以感觉到无法继续打开发动机罩,给人信号松开手,松开发动机罩。松开发动机罩后,随着发动机罩自身的重力,第一撑杆I会随着发动机罩一起由于重力的作用向左运动,该方向运动的距离很小,当棘轮2右侧的卡槽2. 3与第一撑杆I的内部上壁和内锁槽1.2的内壁接触,棘轮2锁止,形成棘轮2自定位,实现发动机罩开启定位,如图4所示。需要关闭发动机罩时,将发动机罩继续向上开启很小的角度,推块5的第二顶推面5. 3推动棘轮2左侧卡槽2. 6的下表面使棘轮2逆时针旋转,当内锁槽I. 2与外锁槽3. I形成重叠孔,棘轮2右侧的齿2. I旋转到位于所形成的重叠孔中,此时棘轮2的自定位解除。如图5所示,自定位解除后,继续向上开启发动机罩,当棘轮2的齿2. 4与推块5的接触面5. 2接触时,棘轮2停止旋转,实现预定位,此时,人手可以感觉到无法继续打开发动机罩,给人信号松开手,松开发动机罩。第一撑杆I向左运动,第一撑杆I的内部上壁和内锁槽I. 2推动棘轮2的下连接面2. 8使棘轮2逆时针旋转,棘轮2完全进入第一撑杆I内部时,实现发动机罩 关闭。权利要求1.一种可自定位发动机罩撑杆结构,包括第一撑杆(I)和套接在第一撑杆(I)外的第二撑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杆(I)内设置有旋转的棘轮(2),所述第二撑杆(3)内固定设置有可供棘轮(2)转动的旋转轴(4),所述第一撑杆(I)的侧面上设置有供旋转轴(4)相对第二撑杆(3)移动的导向槽(I. 1),所述旋转轴(4)穿过棘轮(2),且所述旋转轴(4)的两端穿过导向槽(1.1)固定在所述第二撑杆(3)内,所述第一撑杆(I)和第二撑杆(3)上分别设置有便于所述棘轮(2)旋转和锁止的内锁槽(I. 2)和外锁槽(3. 1),所述第一撑杆(I)内设置有推动棘轮(2 )旋转的推块(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可自定位发动机罩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5)包括第一顶推面(5. I)和第二顶推面(5. 3),所述第一顶推面(5. I)和第二顶推面(5. 3)之间设置有可与棘轮(2)接触的接触面(5. 2)。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可自定位发动机罩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2)的外缘设置有两组相对的轮齿,每组轮齿包括两个齿和两个齿之间的卡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自定位发动机罩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V”型。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可自定位发动机罩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槽(I.2)和外锁槽(3. I)为长条形,所述内锁槽(I. 2)设置在第一撑杆(I)的顶部,所述外锁槽(3. I)设置在第二撑杆(3)的顶部,所述外锁槽(3. I)贴合在内锁槽(I. 2)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导向槽(I. I)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可自定位发动机罩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杆(I)和第二撑杆(3)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定位发动机罩撑杆结构,包括第一撑杆和套接在第一撑杆外的第二撑杆,第一撑杆内设置有旋转的棘轮,第二撑杆内固定设置有可供棘轮转动的旋转轴,第一撑杆的侧面上设置有供旋转轴相对第二撑杆移动的导向槽,旋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自定位发动机罩撑杆结构,包括第一撑杆(1)和套接在第一撑杆(1)外的第二撑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杆(1)内设置有旋转的棘轮(2),所述第二撑杆(3)内固定设置有可供棘轮(2)转动的旋转轴(4),所述第一撑杆(1)的侧面上设置有供旋转轴(4)相对第二撑杆(3)移动的导向槽(1.1),所述旋转轴(4)穿过棘轮(2),且所述旋转轴(4)的两端穿过导向槽(1.1)固定在所述第二撑杆(3)内,所述第一撑杆(1)和第二撑杆(3)上分别设置有便于所述棘轮(2)旋转和锁止的内锁槽(1.2)和外锁槽(3.1),所述第一撑杆(1)内设置有推动棘轮(2)旋转的推块(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军锋杨建柱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