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4911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02:11
形成在制动钳(12)上的气缸部(13)支撑活塞(16)的受压部(16a)和推压部(16b)以使受压部(16a)和推压部(16b)可进退。并且,活塞(16)上设置有缩回机构(20)。缩回机构(20)包括被受压部(16a)和推压部(16b)压缩从而产生反转力的反转部件(21)。另外,机构(20)包括通过反转力进行后退冲程的可动件(22)和被可动件(22)和进行前进冲程的受压部(16a)压缩从而产生并施加恢复力的第一弹性部件(23)。此外,机构(20)包括产生用于维持第一弹性部件的压缩变形的摩擦力的第二段弹性部件(24)。由此,反转部件(21)随着受压部(16a)的前进而产生反转力,可动件(22)在反转力下进行相对后退并压缩第一弹性部件(23),产生的恢复力随着制动液压的减少而送回受压部(16a)和推压部(16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利用设置在制动钳上的摩擦衬块夹持与车轮一体地旋转的盘式转子来利用其摩擦阻力经由盘式转子向车轮作用制动カ的盘式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般的制动钳浮动型的盘式制动装置中,横跨盘式转子而配置的制动钳被支撑在安装支架上。并且,制动钳上设置有ー对滑动销,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嵌合孔,ー对滑动销滑动自如地嵌合于嵌合孔。由此,通过滑动销相对于嵌合孔进行滑动,制动钳能够向车轮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另外,内衬块(摩擦衬块)移动自如的被支撑于制动钳的ー侧上,外衬块(摩擦衬块)被固定在制动钳的另ー侧上。此外,在制动钳的一侧设置有活塞和气缸,用于向盘式转子推压(压接)内衬快。 在这样的制动钳浮动型的盘式制动装置中,当驾驶员对制动踏板进行了踩踏操作时,根据其踩踏力,支撑在气缸上的活塞前进,从而向盘式转子推压(压接)内衬快,并且通过活塞前进的反作用力,制动钳向车轮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向盘式转子推压(压接)外衬快。由此,内衬块和外衬块能够夹持盘式转子,能够经由与车轮一体地旋转的盘式转子对车轮作用制动力。但是,设置在制动钳中的活塞移动自如地被支撑于形成在制动钳中的气缸上并且被活塞封液S地保持,并且该活塞被构成为若在制动时向形成在气缸中的液压室供应エ作液(制动液),则活塞在使活塞封变形的同时前进,当来自液压室的液压解除时(卸压吋),通过变形了的活塞封的恢复力,活塞向液压室侧后退。但是,例如当驾驶员施加的制动踏板的踩踏カ过大时存在以下情況随着液压室内的液压增加,活塞向盘式转子侧被推入预定以上,活塞与活塞封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从而无法利用活塞封的恢复カ使活塞充分后退。在此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内衬块或外衬块与盘式转子持续接触的现象,即所谓拖拉(引き摺り)现象。另外,在如此发生了拖拉现象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发生内衬块或外衬块被旋转的盘式转子弹开而推回活塞的所谓逆行。因此,针对这样的问题,以往例如已知有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7-253128号公报所示的盘式制动装置、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5-65929号公报所示的盘式制动器制动钳、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9-156292号公报所示的盘式制动装置、或者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9-185976号公报所示的浮动型盘式制动器。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7-253128号公报所示的以往的盘式制动装置中,存在活塞与摩擦衬块(盘式转子)之间的空隙根据压カ历史、逆行、衬块的磨损等而变化的情况,当在该状态下施加制动时,缩回环的位置不稳定,有可能无法稳定地使活塞缩回。因此,即使发生拖拉现象也难以将其解除,另外,在活塞与衬块(盘式转子)之间存在规定值以上的空隙时也有可能难以将其修正至规定值。另外,在上述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5-65929号公报所示的以往的盘式制动器制动钳中,当制动器衬块发生磨损、制动液压高时,存在活塞与缩回环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活塞前进碟形弹簧压缩量以上的可能性,从而存在无法适当地缩回活塞、发生衬块的拖拉现象的可能性。S卩,在上述以往的盘式制动装置和盘式制动器制动钳中,利用活塞封使活塞返回。但是,仅通过活塞封的恢复カ有可能无法使活塞充分返回,其结果是,有时会发生衬块的拖拉现象。关于这一点,在上述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9-156292号公报所示的以往的盘式制动装置中,通过吸引配置在活塞内部的伸缩自如的波纹管内的空气来使衬块返回。另外,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9-185976号公报所示的以往的浮动型盘式制动器中,通过在制动钳滑动销上设置导套来确保衬块与盘式转子之间的空隙。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盘式制动装置和浮动型盘式制动器中,如果衬块的磨损状态发生变化,则存在无法确保稳定的空隙的可能性。另外,在上述以往的盘式制动装置和浮动 型盘式制动器中,为了确保合适的空隙,有可能必须针对每辆车决定或调整通过波纹管产生的衬块的吸引力、利用导套的空隙控制量。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构造来适当地使活塞返回从而抑制衬块拖拉现象的产生的盘式制动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ー种盘式制动装置,包括盘式转子和制动钳,所述盘式转子绕旋转轴心而与车轮一体地旋转,所述制动钳具有活塞和气缸,所述活塞随着制动液压的增加而将与所述盘式转子的摩擦面相对的摩擦衬块向所述摩擦面推压,所述气缸液密地支撑所述活塞以使其可进退,所述盘式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上设置有缩回机构,所述缩回机构使用为了使所述活塞前进而由所述气缸供应的所述制动液压,使得为推压所述摩擦衬块而前进了的所述活塞随着所述制动液压的减少而后退。在此情况下,可以如下构成所述缩回机构包括反转单元,所述反转単元将前进力反转成向所述活塞的后退方向作用的反转力,所述前进力用于随着所述被供应的制动液压的增加而使所述活塞前进,并且所述缩回机构使用通过所述反转单元反转的所述反转力,使得为推压所述摩擦衬块而前进了的所述活塞随着所述制动液压的减少而后退。在此情况下,可以如下构成所述缩回机构包括反转カ传递单元,所述反转カ传递单元将所述反转单元的所述反转力向所述活塞的后退方向传递;以及恢复カ施加单元,所述恢复力施加単元被设置在所述活塞与所述反转力传递单元之间,通过在所述前进力下前进的所述活塞和所述反转力传递单元而变形,并向所述活塞施加对所述变形的恢复力。并且,在此情况下,所述反转力传递单元例如可以向所述活塞的后退方向进行相对冲程来传递所述反转単元的所述反转力,而且更具体来说,所述反转力传递单元例如可以比所述活塞前进的冲程更大地向所述活塞的后退方向进行相对冲程来传递所述反转单元的所述反转力。另外,在此情况下,所述恢复力施加単元例如可以由弹性材料形成,所述弾性材料被在所述前进力下前进的所述活塞和所述反转カ传递单元压缩从而弹性变形。另外,所述缩回机构可以还包括变形维持単元,所述变形維持单元随着所述制动液压的减少而维持所述恢复力施加単元的所述变形。并且,在此情况下,更加具体来说,所述变形维持单元例如可以被设置在所述反转力传递单元上,产生用于维持所述反转カ传递単元的所述反转力的传递状态的摩擦力。另外,可以如下构成所述反转単元通过所述前进的所述活塞而发生粘弹性变形从而将所述前进力反转成所述反转力,所述缩回机构使用通过所述反转单元反转的所述反转力,使得为推压所述摩擦衬块而前进了的所述活塞随着所述制动液压的减少而后退。另外,可以如下构成所述反转単元通过所述前进的所述活塞而发生弾性变形从而将所述前进力反转成所述反转力,所述缩回机构使用通过所述反转单元反转的所述反转力,使得为推压所述摩擦衬块而前进了的所述活塞随着所述制动液压的减少而后退。另外,可以如下构成所述反转单元将为了产生所述活塞的所述前进カ而被供应的制动液压反转来作为所述反转力,所述缩回机构使用通过所述反转单元反转的作为所述反转カ的制动液压,使得为推压所述摩擦衬块而前进了的所述活塞随着所述制动液压的减少而后退。在此情况下,可以如下构成所述缩回机构包括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在所述 气缸的内周面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之间密封通过所述反转单元反转的所述制动液压;反转力传递单元,所述反转力传递单元通过所述反转的所述制动液压向所述活塞的后退方向滑动;恢复カ施加単元,所述恢复力施加単元被设置在所述活塞与所述反转力传递单元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矶野宏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