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锭子或捻线锭子的线束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45136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6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个纺线锭子或捻线锭子的线束夹紧装置,该装置安装有一个第一夹紧元件和一个可相对于第一夹紧元件移动的第二夹紧元件;此外该装置还配有至少一个负载元件,负责向第二夹紧元件施加负载力;该装置还配有至少一个卸载元件,该卸载元件能在线束夹紧装置旋转时向第二夹紧元件施加一个由离心力决定的卸载力。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计理念,建议在本线束夹紧装置上安装至少一个带有止动面的止动器,第二夹紧元件在打开位置时至少通过一个外表面与止动面紧密相邻,从而防止止动器区域内的污染物渗透到该线束夹紧装置围绕着卸载元件的内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纺线锭子或捻线锭子的线束夹紧装置。
技术介绍
所述装置安装有一个第一夹紧元件和一个可相对于第一夹紧元件进行移动的第二夹紧元件,当处于关闭位置时,纱线被夹在第一夹紧元件和第二夹紧元件之间的夹紧区域内,当处于打开位置时,纱线不被夹紧,第二夹紧元件可以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此外该装置还配有至少一个负载元件,负责向第二夹紧元件施加负载力,在该元件的帮助下,第二夹紧元件至少在线束夹紧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时停在关闭位置;该装置还配有至少一个卸载元件,该元件能在线束夹紧装置旋转时向第二夹紧元件施加一个由离心力决定的卸载力(这个力与负载力相对),在该元件的帮助下,第二夹紧元件可在线束夹紧装置的某一特定转数下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 这种类型的线束夹紧装置在诸如DE196 28 826 Al或EP 2 024 265 BI等专利文件中已经做过介绍,它主要用于在为纺纱机或缠绕机更换满线线轴时固定所谓的环绕纱线。因此一般情况下相应的线束夹紧装置上都安装有两个可以相对移动的夹紧元件,通常其中一个夹紧元件安装在纺纱锭子或捻线锭子的可旋转式上部上,且不可转动,用于固定纺出纱线的线轴也安装在这个位置。与之相反,第二夹紧元件安装在相对于可旋转式上部的轴向方向,且可以移动,该元件可以借助弹簧在纺纱锭子或捻线锭子的某一转数下保持在上面提到的关闭位置。现在为了能够将这个可以移动的夹紧元件移动到打开位置,使之在这个位置与第一夹紧元件一起夹紧的纱线释放一定的夹具缝隙,线束夹紧装置上还分别安装着一个或多个卸载元件。它们可以是譬如球体组成的,并与可移动的夹紧元件向内倾斜的锥形环形面紧密相贴。当纺纱锭子或捻线锭子的转数增大时,对该球体施加向外的离心力。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最终将力传递到环形面上,环形面驱使可移动夹紧元件沿着可旋转式上部的轴方向运动,从而打开夹具缝隙。当纺锤转数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对球体施加的向外的离心力也会随之减小,直至不足以使第二夹紧元件克服弹簧的负载力仍旧维持在打开位置。此时该夹紧元件再次移动,关闭夹具缝隙并夹紧放在夹具缝隙中的纱线。在这个位置最终将线切断,用一个满线线轴取代空了的线轴,此时仍要用夹具夹紧纺纱及捻线处出来的线,直至纺纱锭子或捻线锭子的转数重新增大,足以将可移动的夹紧装置重新移回打开位置。此时纺出的线已经通过相应的自我卷绕缠到了线轴上,直至下一次更换线轴时才有必要用线束夹紧装置夹紧纱线。然而一般来说,目前已知的线束夹紧装置都有一个缺点,即必须在两个夹紧元件之间留有一个缝隙,如此才有可能实现第一、第二两个夹紧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这样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缝隙(即使很小),使得外部污染物(例如纱线的组成部分)可能会渗透到线束夹紧装置的内部。这些污染物最后可能会聚集在卸载元件区域,最坏的情况就是由于污染物的摩擦力影响,使得卸载元件不能再驱动可移动夹紧元件移动到打开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就在于为纺纱锭子或捻线锭子设计一种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污染物渗入的风险更低的线束夹紧装置。通过一个带有权利要求I所述特征的线束夹紧装置,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计理念,建议在本线束夹紧装置上安装至少一个带有止动面的止动器,第二夹紧元件在打开位置时至少通过一个外表面与止动面紧密相贴,从而防止止动器区域内的污染物渗透到该线束夹紧装置围绕着卸载元件的内腔中。在传统的线束夹紧装 置上,第一夹紧元件和第二夹紧元件之间通常都有一条通向设备外部的缝隙。现在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线束夹紧装置上,通过将之前提到过的第二夹紧元件的外表面与止动器紧密相贴 的方法,至少在可移动的第二夹紧元件的打开位置把这条缝隙向外密封起来。此处的“外表 面”是指在线束夹紧装置的整个运转过程中的第二夹紧元件向外一侧的限制面,第二夹紧元件是由多个独立零部件组合而成。止动器在线束夹紧装置较好的安装区域上,最好保证能从外面看到处于关闭位置的第一夹紧元件和可移动的第二夹紧元件相应部分之间的缝隙,因为正好需要防止这个区域向内渗透污染物。例如,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线束夹紧装置可以安装一个基本上呈套筒形状的第一夹紧元件,该元件最好固定在纺纱锭子或捻线锭子的可旋转式上部上面。在这个第一夹紧元件上可以再安装一个第二夹紧元件,这个夹紧元件也可以是套筒形状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夹紧元件构成了一个同心环体,两者之间留有一定的必要的缝隙,使这两个夹紧元件的相对移动而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这个缝隙一般都是通向外侧的。而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线束夹紧装置则装有一个止动器,在第二夹紧元件(通常环绕着第一夹紧元件)处于打开位置时与之紧密相贴,从而至少能够有效的避免污染物渗透到这个区域内。最后在这个位置还需要指出的是,止动器可以安装在第二夹紧元件距离夹紧段较远的一个面上,例如安装在它的正端面上。当俯视止动面时其呈现圆形或环形,那么如果采用套筒形状的第二夹紧元件,则会带来特别的优势。如果最后在第二夹紧元件处于打开位置时两个夹紧元件和止动器之间达到了预期的密封接触,则这两个部件就构成了一个至少能在止动器区域向外包围住第一夹紧元件的整体。这样一来就杜绝了污染物从这个地方渗透到设备内的可能性,从而避免对内部的卸载元件(例如呈球形)造成堵塞。此外,止动器对第二个夹紧元件沿线束夹紧装置的轴向方向的运动构成限制,这也带来了其他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内部用来限制第二夹紧元件运动的模块。由此也可以确保第二夹紧元件在打开位置的安全性,并与止动面紧密相贴,而无需再考虑内部限制模块的相应容许公差了。无论第二夹紧元件处于打开位置还是关闭位置,止动器都与第一夹紧元件相接触,这样的设计同样是有利的。如果现在第二夹紧元件在打开位置同样与止动器接触,而在这个位置止动器与两个夹紧元件紧密相贴,从而连接起了两个夹紧元件之间的缝隙。在这种情况下,止动器用作第一夹紧元件在线束夹紧装置轴方向上的延长块,当第二夹紧元件处于打开位置时即与这个延长块连接起来。进一步,如果止动器固定在第一夹紧元件上,也是有利的。此时第一夹紧元件和止动器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结构单元,并且这种连接能够确保不会有污染物从第一夹紧元件和止动器之间渗透到卸载元件的位置。此处的夹紧元件可以只由一个部分组成,并通过动力啮合和/或形状配合与止动器连接在一起。如果止动器与第一夹紧元件的至少一段组成一个统一的组件,同样是有利的。在这种设计中,止动器与第一夹紧元件之间不存在连接点,从而完全杜绝了从这个位置向内渗透污染物的可能性。如果现在在卸载元件产生的力的作用下驱使第二夹紧元件向止动器的方向移动,那么当它最终达到打开位置时,就会像预期的那样与止动器紧密相贴。结 果就是在关闭位置止动器与第二夹紧元件之间的缝隙被封闭住了。而上述结构决定了第一夹紧元件和止动器之间也不会存在缝隙,因此第一夹紧元件和第二夹紧元件这个位置上通过止动器有效地实现了向外密封。在止动器范围内基本排除了灰尘或其他污染物渗透到设备内部的可能性。当止动面垂直于第二夹紧元件的移动方向时,也是有优势的。此时第二夹紧元件在打开位置能够特别准确地靠在止动器上,而止动器又反过来用于限制第二夹紧元件的移动。此处的止动器可以呈环形结构,它既可以固定在第一夹紧元件上,也可以像下文将要详细说明的那样固定在纺纱锭子互捻线锭子的可旋转式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线锭子或捻线锭子的线束夹紧装置,??所述线束夹紧装置设有第一夹紧元件(1)和可相对于第一夹紧元件(1)移动的第二夹紧元件(2),??在处于关闭位置时,纱线被夹在第一夹紧元件(1)和第二夹紧元件(2)之间的夹紧段(3)内;在处于打开位置时,纱线不被夹紧,第二夹紧元件(2)能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装置还设有至少一个负载元件(4),负载元件(4)负责向第二夹紧元件(2)施加负载力,在所述负载元件(4)的帮助下,第二夹紧元件(2)至少在线束夹紧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时停在关闭位置;??所述装置还设有至少一个卸载元件(5),所述卸载元件(5)能在线束夹紧装置旋转时向第二夹紧元件(2)施加由离心力决定的卸载力,所述卸载力与负载力相对,在所述卸载元件(5)的帮助下,第二夹紧元件(2)能在线束夹紧装置的规定转数下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束夹紧装置上设有至少一个带有止动面(7)的止动器(6);??第二夹紧元件(2)在打开位置时至少通过一个外表面(8)与止动面(7)紧密相邻,从而防止在止动器(6)区域内的污染物渗透到所述线束夹紧装置围绕着卸载元件(5)的内腔(9)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瓦茨拉夫·汉尼克尼古拉斯·斯考克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机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