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双龙骨整体式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3843 阅读:3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轮车双龙骨整体式车架,外龙骨(6)左右对称设置,左右两边的外龙骨(6)除前横段(6a)以外,其余部分的距离相等;在左右两边外龙骨(6)的前部之间对称设置有左右两根内龙骨(7),内龙骨(7)的前端固定在外龙骨前横段(6a)下方的前支撑矩管(20)上,内龙骨(7)的后端与中横梁(15)固定,中横梁(15)固定在左右两边的外龙骨(6)的后平段(6e)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龙骨整体式结构,车架前后宽度一致,防撞面加宽,材料变形少,车架强度增大,稳定性及安全性提高,同时冷却水容量增大,能有效增强发动机的冷却性能,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美观,加工制造容易等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轮车,特别涉及三轮摩托车双龙骨整体式车架。
技术介绍
目前,三轮摩托车的车架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第一种为龙骨与后车架分开制造,然后焊接组合,缺点在于焊点多,结构性能不牢固并且不美观;第二种为龙骨经过六次弯折向后延伸至尾端作车架边梁,龙骨前窄后宽,材料变形多,强度低。上述两种车架均采用单龙骨结构,该龙骨前窄后宽,防撞面窄,受到正面撞击时,安全性能低。另外,现有三轮车发动机冷却水的容器均采用单龙骨或单车架,容积小,冷却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及安全性能好的三轮车双龙骨整体式车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轮车双龙骨整体式车架,包括前横梁(I)、后横梁(2)、主管(3)、立管(4)、加强盒(5)和中横梁(15),其特征在于外龙骨(6)左右对称设置,该外龙骨(6)由管材通过四次弯折成型,从前往后分为五段,分别为前横段(6a)、前斜段(6b)、中平段(6c)、后斜段(6d)和后平段(6e),所述前横段(6a)与前斜段(6b)相垂直,该前横段(6a)的一端与加强盒(5)相固定,另一端与前斜段(6b)的上端相连,所述前斜段(6b)前高后低倾斜设置,该前斜段(6b)的下端与中平段(6c)的前端相连,所述中平段(6c)的后端与后斜段(6d)的下端相连,该后斜段(6d)前低后高倾斜设置,后斜段(6d)的后端与后平段(6e)的前端相连,左右两边后平段(6e)的尾端之间通过后横梁(2)相固定,左右两边的外龙骨(6)除前横段(6a)以外,其余部分的距离相等;在所述左右两边外龙骨(6)的前部之间对称设置有左右两根内龙骨(7),该内龙骨(7)的造型与外龙骨(6)的前部相适应,内龙骨(7)的前端固定在前支撑矩管(20)上,该前支撑矩管(20)横向设置在外龙骨(6)的前横段(6a)的下方,内龙骨(7)的后端与中横梁(15)相固定,该中横梁(15)固定在左右两边的外龙骨(6)的后平段(6e)上。本技术采用双龙骨整体式车架,外龙骨向后延伸代替原车架后边梁,整体式车架焊点少,稳定性高;外龙骨前后宽度一致,并通过四次弯折成型,与原有车架的单龙骨六弯成型相比,加工制作更容易,材料变形量减少,强度更高;本技术增加的外龙骨加宽了车头防撞面,车头两组龙骨进一步加强了车架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能。为了便于驾驶人员搁脚,左边的内龙骨(6)与左边的外龙骨(7)之间设有左花纹大踏板(17 ),右边的内龙骨(6 )与右边的外龙骨(7 )之间设有右花纹大踏板(18 ),所述左花纹大踏板(17)和右花纹大踏板(18)对称设置。为了增强外龙骨前横段与前支撑矩管之间的结构强度,左右两边外龙骨的前横段(6a)与前支撑矩管(20 )之间焊接有龙骨前下封板(19 )。为了使车架加工容易,结构简单美观,内龙骨(7)分为三段,分别为前斜段(7b)、中平段(7c)和后斜段(7d),内龙骨(7)每一段的造型均与外龙骨(6)的相应段相适应,并且内龙骨(7 )的每一段均与外龙骨(6 )的相应段平行,内龙骨(7 )主要用于安装发动机。为了进一步提高车架的强度和稳定性,前横梁(I)通过垂直设置的立柱(13)与左右两边外龙骨(6)的中平段(6c)相固定,在前横梁(I)与左右两边外龙骨(6)的后平段(6e)之间还连接有纵梁(14),纵梁(14)与前横梁(I)垂直且水平布置。所述后横梁(2)的前方设有水管(8),该水管(8)与后横梁(2)相平行并紧挨在一起,水管(8)的两端与对应外龙骨(6)的后平段(6e)相连通,在左右两边外龙骨(6)中平段(6c)的相对面上设有连接发动机(16)的水管接头(9),左右两边外龙骨(6)前横段(6a)的后侧面设有膨胀水箱连接口( 11 ),并且该前横段(6a)的顶面上设有加水口( 10),在所述左右两边外龙骨(6)中平段(6c)末端的外侧面设有放水口(12)。上述结构将外龙骨当做冷却水容器,与原有结构相比,冷却水的容量大幅增加,更有利于发动机的冷却,能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性能。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双龙骨整体式结构,车架前后宽度一致,防撞面加宽,材料变形少,车架强度增大,稳定性及安全性提高,同时冷却水容量增大,能有效增强发动机的冷却性能,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美观,加工制造容易等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为中内龙骨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由前横梁I、后横梁2、主管3、立管4、加强盒5、外龙骨6、内龙骨7、水管8、立柱13、纵梁14、中横梁15、左花纹大踏板17、右花纹大踏板18、龙骨前下封板19和前支撑矩管20等构成。其中,外龙骨6左右对称设置,该外龙骨6由截面为矩形的管材通过四次弯折成型,从前往后分为五段,分别为前横段6a、前斜段6b、中平段6c、后斜段6d和后平段6e,所述前横段6a与前斜段6b相垂直,该前横段6a的一端与加强盒5相固定,另一端与前斜段6b的上端相连,所述前斜段6b前高后低倾斜设置,该前斜段6b的下端与中平段6c的前端相连,所述中平段6c的后端与后斜段6d的下端相连,该后斜段6d前低后高倾斜设置,后斜段6d的后端与后平段6e的前端相连,左右两边后平段6e的尾端之间通过后横梁2相固定,左右两边的外龙骨6除前横段6a以外,其余部分的距离相等。在所述左右两边外龙骨6的前部之间对称设置有左右两根内龙骨7,该内龙骨7分为三段,分别为前斜段7b、中平段7c和后斜段7d,内龙骨7前斜段7b的造型与外龙骨6的前斜段6b相适应,内龙骨7中平段7c的造型与外龙骨6的中平段6c相适应,内龙骨7后斜段7d的造型与外龙骨6的后斜段6d相适应,并且内龙骨7的每一段均与外龙骨6的相应段平行,内龙骨7的前端固定在前支撑矩管20上,该前支撑矩管20横向设置在外龙骨6的前横段6a的下方,并且左右两边外龙骨的前横段6a与前支撑矩管20之间焊接有龙骨前下封板19。内龙骨7的后端与中横梁15相固定,该中横梁15固定在左右两边的外龙骨6的后平段6e上,中横梁15介于前横梁I和后横梁2之间,并略靠近前横梁I。 如图I、图2所示,左侧内龙骨6与外龙骨7的前部之间装有左花纹大踏板17,右侧内龙骨6与外龙骨7的前部之间装有右花纹大踏板18,所述左花纹大踏板17和右花纹大踏板18对称设置。所述前横梁I的中部与主管3的后端相固定,主管3的前端焊接在立管4上。所述前横梁I通过垂直设置的立柱13与左右两边外龙骨6的中平段6c相固定,在前横梁I与左右两边外龙骨6的后平段6e之间还连接有纵梁14,纵梁14与前横梁I相垂直。在所述后横梁2的前方设有水管8,该水管8与后横梁2相平行并紧挨在一起,水管8的两端与对应外龙骨6的后平段6e相连通,在左右两边外龙骨6中平段6c的相对面上设有水 管接头9,各水管接头9通过软管与发动机16相连接,该发动机16安装在内龙骨7上。在左右两边外龙骨6前横段6a的后侧面设有膨胀水箱连接口 11,并且右龙骨前横段6a的顶面上设有加水口 10,在所述左右两边外龙骨6中平段6c末端的外侧面设有放水口 12。权利要求1.一种三轮车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轮车双龙骨整体式车架,包括前横梁(1)、后横梁(2)、主管(3)、立管(4)、加强盒(5)和中横梁(15),其特征在于:外龙骨(6)左右对称设置,该外龙骨(6)由管材通过四次弯折成型,从前往后分为五段,分别为前横段(6a)、前斜段(6b)、中平段(6c)、后斜段(6d)和后平段(6e),所述前横段(6a)与前斜段(6b)相垂直,该前横段(6a)的一端与加强盒(5)相固定,另一端与前斜段(6b)的上端相连,所述前斜段(6b)前高后低倾斜设置,该前斜段(6b)的下端与中平段(6c)的前端相连,所述中平段(6c)的后端与后斜段(6d)的下端相连,该后斜段(6d)前低后高倾斜设置,后斜段(6d)的后端与后平段(6e)的前端相连,左右两边后平段(6e)的尾端之间通过后横梁(2)相固定,左右两边的外龙骨(6)除前横段(6a)以外,其余部分的距离相等;在所述左右两边外龙骨(6)的前部之间对称设置有左右两根内龙骨(7),该内龙骨(7)的造型与外龙骨(6)的前部相适应,内龙骨(7)的前端固定在前支撑矩管(20)上,该前支撑矩管(20)横向设置在外龙骨(6)的前横段(6a)的下方,内龙骨(7)的后端与中横梁(15)相固定,该中横梁(15)固定在左右两边的外龙骨(6)的后平段(6e)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欧鹏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