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压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173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2:59
一种导体压延机,其包括放线装置、压延装置、退火装置及收线装置,在所述压延装置的进出线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自动移位装置,所述自动移位装置包括可往复直线运动的移动机构,在所述移动机构上安装有移位过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导体线材在压延时接触压辊的表面各部分,避免在固定部位压延造成磨损,提高静压辊和动压辊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延机,尤其是指用于进行扁平导体压延的FCC导体压延机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发展,一些电子线材压延设备也应运而生。目前在市面上的压延设备是将导体电子线材经过压延使其具有一定宽度的导体片材。导体压延机通常包括放线装置、压延装置、退火装置、收线装置。比如中国专利200820212515中所描述的导体压延机,导体线材经放线装置进入压延装置压延使导体线材变成具有一定宽度的导体片材,再经过加热退火提高导体常温下的加工性能,最后绕卷收线。压延机的压延出的产品张力比较均匀、产品性能比较好。但是其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压延部进行压延导体线材时,由于一大卷线材在压延过程中经常位于压延部的同一部位,长时间使用压延部同一部位对线材施压压力进行压延,会导致压延部某些部位磨损厉害,造成压辊表面粗糙不平整,使需经压延过的导体片材的表面不够平滑,宽度厚度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延机,其可以在压延过程中改变导体线材在压延装置中的位置,不会使其在压延过程中固定在压延装置的某个部位上,避免了压延部的损坏,提高了压延装置的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体压延机,其包括放线装置、压延装置、退火装置及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延装置的进出线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自动移位装置,所述自动移位装置包括可往复直线运动的移动机构,在所述移动机构上安装有移位过线轮。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基座,安装在所述固定基座上的移位滚珠丝杆,所述移位滚珠丝杆通过移位步进电机带动转动;在所述移位滚珠丝杆上设置一可沿所述移位滚珠丝杆做直线运动的移位滑块,在所述移位滑块上固定有移位过线轮。所述收线装置为双轴自动换卷装置。所述双轴自动换卷装置包括转动盘、安装在所述转动盘上的两个收线盘和切线装置,及驱动所述转动盘及收线盘转动的驱动装置。在所述收线装置的进线一侧安装有排线装置。在所述退火装置与所述收线装置之间安装有激光检测装置。在所述压延装置上方安装有自动宽度调节装置。本技术的压延机,通过加装自动移位装置,在压延过程中,自动移位装置带动导体线材沿着压延面左右移动,使其与压延面的各个部位接触并随时变换位置,保证了压延面的平整度,降低了压延面的磨损,提高了压延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使用双轴自动换卷装置,可以在收线时自动进行卷轴切换,节省了人工换卷的时间,减少了操作员监控设备的时间。通过排线装置,可使在收线时均匀卷绕。通过激光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压延后导体片材的加工表面是否平滑,宽度是否一致,及时发现加工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修正。通过放线装置及压延机上的张力调节装置,使在压延作业过程中,放线至收线过程中线材张力保持一致,提高了产品压延的宽度精度。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的压延机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自动移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现举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图式进行具体说明。参看图1,本技术的导体压延机包括箱体I、放线装置2、压延装置3、自动移位装置4、退火装置5、检测装置6、收线装置7,其中在箱体I上安装有压延装置3、摆线装置4、退火装置5、检测装置6、收线装置7,及电控装置,放线装置2安装在箱体I一侧。电控装置包括各装置控制系统及人机操作界面,为操作方便,电控装置安装在箱体I的上部。放线装置2,位于压延装置3的右下侧。放线装置2包括支座,安装在支座上的可转动的放线盘21,驱动放线盘21转动的电机。压延装置3,包括压延辊轮固定座,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固定座上的动压延辊轮30,静压延辊轮31。支撑动压延辊轮30的轴承座为可活动轴承座。设置在压延辊轮固定座上端的宽度调整装置,该宽度调整装置包括宽度调整电机32,位于宽度调整电机32 —侧的间隙调整装置34,间隙调整装置34与宽度调整电机32之间设置有电磁离合器33。间隙调整装置34包括复数组涡轮蜗杆减速机构、复数组精细丝杆螺母传动机构以及与两组涡轮蜗杆减速机构中的蜗杆轴连接的手动调节轮35。动力传输装置,其驱动动压延辊轮30和静压延辊轮31转动。动力传输装置包括包括齿轮减速箱皮带轮36、齿轮减速箱37、与齿轮减速箱连接的偏心联轴器38,动压延辊轮30和静压延辊轮31分别上下安装在偏心联轴器38上。在动压延辊轮30及静压延辊轮31的滚筒中间穿过一对其进行冷却的水冷却循环系统。在压延辊轮压延导体线材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热能,通过水冷却循环系统使压延辊轮保持在恒定温度,提高压延辊轮寿命。在压延装置3的进出线两侧分别安装有压延自动移位装置4,其包括移位机构和安装在移位机构上的移位过线轮44。其中,移位机构包括固定基座41,安装在固定基座41上的移位滚珠丝杆42,在移位滚珠丝杆42上设置有移动滑块43,在移动滑块43的上部安装有移位过线轮44,在移位滚珠丝杆42 —端安装有驱动移位滚珠丝杆42转动的移位步进马达45。在移位步进马达的带动下,移位滚珠丝杆转动,驱使设置在其上的移动滑块43带动移动过线轮沿着丝杆做直线移动。导体线材经过放线装置后经过位于压延装置3两侧的移位过线轮44,位于压延装置3两侧的移位步进马达同步动作,带动移位过线轮44移动,位于移位过线轮44上的导体线材也在其带动下在动压延辊轮和静压延辊轮之间往复移动,使其在压延过程中,随时变换在动静压延辊轮之间的压延位置,保证了让动静压延辊轮的压延表面均接触导体线材进行压延,避免了固定位置压延时对压延辊轮表面带来的巨大磨损。退火装置5,其位于压延装置3的一侧,其包括可调直流退火电源、退火冷却水系统、动态退火传动机构。动态退火传动机构包括复数个电极轮,设置在电极轮与电极轮之间的附属组碳刷导电结构,与电极轮连接的皮带传动机构以及控制电极轮转动的马达。经过压延的导体片材绕过电极轮的同时,通过电极轮对其进行加热,使其达到所需温度。经过加热的导体片材进入退火冷却水系统中进行退火冷却,使其更易于进行加工。退火冷却水系统其液面可调可控。监测装置6,其设置在退火装置4 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监测装置采用激光测径仪,通过激光测井仪可检测压延退火后导体片材压延后宽度参数。收线装置7,其包括转动盘71,及安装在转动盘71上的可转动的收线盘(711、712),安装在转动盘71上切线装置,及驱动装置。在收线装置7的一侧设置有排线装置72。收线装置7的驱动装置分别驱动转动盘71、收线盘(711、712)动作。通过排线装置72使 收线装置在卷绕更均匀。收线装置7及排线装置72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则不再赘述。在放线装置与压延装置之间、压延装置与退火装置之间、退火装置与收线装置之间分别设置有张力调整装置8和进线机构9。通过张力调整装置8保持整机张力维持在恒定张力。进线装置9包括进线轮,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进线装置驱动导体线材顺畅前进,不至于产生太大拉力使线材产生形变。本技术的导体压延机,其各个装置之间的导体线材沿着复数个过线轮进行传送,再通过各个装置及各装置之间安装的传动机构、进线装置使导体线材顺畅传送。保证了导体线材通过放线压延退火检测收线一系列动作的自动化动作。其实现了整机恒张力,双轴自动换卷,压延时导体线材可随压延左右移动,提高了压延辊轮的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导体压延机,其包括放线装置、压延装置、退火装置及收线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体压延机,其包括放线装置、压延装置、退火装置及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延装置的进出线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自动移位装置,所述自动移位装置包括可往复直线运动的移动机构,在所述移动机构上安装有移位过线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德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