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81183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安装有主驱动装置和旋转盘,所述主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盘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盘上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胶轴固定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胶轴固定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胶轴固定装置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胶轴固定装置固定连接,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打线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第一胶轴固定装置上的第一卡位机构和安装在第二胶轴固定装置上的第二卡位机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铜线压延设备
,具体涉及ー种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电器产品轻薄化趋势的进ー步发展,FFC柔性扁平电线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而作为生产FFC柔性扁平电线主要原材料的扁平铜线相应需求也不断攀升,同时由于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増加,传统单轴式扁平铜线压延设备难以满足扁平铜线生产企业对降低生产成本的迫切要求。如图I所示(电机I带动转轴2,转轴2带动收线的胶轴3),现有技术的铜线压延设备采用单个电机带动单根收线轴进行扁平铜线的收线,由于铜线收至 设定米数时必须停止压线,铜线压延设备处于暂停状态;必须等到操作工人剪断铜线、把收好扁平铜线的胶轴取下并更换上空胶轴,然后把铜线头挂在收线盘卡位上,再按下铜线压延设备的复位按钮开关,铜线压延设备重新启动,开始下一周期的生产过程。如此在交換空胶轴的过程中浪费较多的时间而影响铜线压延设备的产能,同时由于铜线压延设备在”暂停”到”启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扁平铜线厚薄不一的品质问题。本技术设计了ー种自动收线装置,很好地解决了人工交換空胶轴造成的铜线压延设备效率低下和扁平铜线品质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铜线压延设备无法进行不间断生产,因此生产效率低、扁平铜线品质不稳定的缺陷。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ー种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安装有主驱动装置和旋转盘,所述主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盘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盘上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胶轴固定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胶轴固定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胶轴固定装置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胶轴固定装置固定连接,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打线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第一胶轴固定装置上的第一卡位机构和安装在第二胶轴固定装置上的第二卡位机构;放置在第一胶轴固定装置上的胶轴绕满铜线后,所述旋转盘旋转第一角度,所述打线装置的机械臂击打铜线,第二卡位机构将铜线缠绕到放置在第二胶轴固定装置上的胶轴内侧,第一驱动装置停止工作,放置在第二胶轴固定装置上的胶轴绕满铜线后,所述旋转盘旋转第二角度,所述打线装置的机械臂击打铜线,第一卡位机构将铜线缠绕到放置在第一胶轴固定装置上的胶轴内侧,第二驱动装置停止工作。所述的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其中所述主驱动装置包括主电机和主旋转轴,所述主电机和所述主旋转轴通过齿轮连接,所述旋转盘固定套接在所述主旋转轴上。所述的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其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齿轮组,第一电机与第一传动齿轮组固定连接,第一胶轴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一挡盘,第一挡盘设置在第一旋转轴根部,第一旋转轴与第一传动齿轮组固定连接。所述的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其中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传动齿轮组,第二电机与第二传动齿轮组固定连接,第二胶轴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旋转轴和第二挡盘,第二挡盘设置在第二旋转轴根部,第二旋转轴与第二传动齿轮组固定连接。所述的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其中第一卡位机构安装在第一挡盘上。所述的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其中第二卡位机构安装在第二挡盘上。所述的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其中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设为180度。所述的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其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旋转盘上的第一卡位圈,第一卡位圈设置在第一挡盘外側。所述的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其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旋转盘上的第二卡位 圈,第二卡位圈设置在第二挡盘外側。所述的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旋转盘刹车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旋转盘上设置两个收线装置,ー个收线装置停止工作后,旋转盘带动两个收线装置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另ー个收线装置自动接续收线工作,这样就实现了收线装置的自动转换,从而实现铜线压延设备的不间断生产,因此大幅度提高了铜线压延设备的生产效率,保证了扁平铜线的产品品质。附图说明本技术包括如下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铜线压延设备收线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2的B-B向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右视图;图6为本技术左视图;图7为本技术打线装置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打线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如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本技术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包括安装支架11,安装支架11上安装有主驱动装置和旋转盘12,主驱动装置与旋转盘12固定连接,旋转盘12上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13、第一胶轴固定装置15、第二驱动装置14和第二胶轴固定装置16,第一驱动装置13与第一胶轴固定装15置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装置14与第二胶轴固定装置16固定连接,还包括安装在安装支架11上的打线装置17,还包括安装在第一胶轴固定装置15上的第一卡位机构151和安装在第二胶轴固定装置上的第二卡位机构161 ;放置在第一胶轴固定装置15上的胶轴绕满铜线后,旋转盘12旋转第一角度,打线装置17的机械臂171击打铜线,第二卡位机构161将铜线缠绕到放置在第二胶轴固定装置16上的胶轴内侧,第一驱动装置13停止工作,放置在第二胶轴固定装置16上的胶轴绕满铜线后,旋转盘12旋转第二角度,打线装置17的机械臂171击打铜线,第一卡位机构151将铜线缠绕到放置在第一胶轴固定装置15上的胶轴内侧,第二驱动装置14停止工作。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主驱动装置包括主电机18和主旋转轴19,主电机18和主旋转轴19通过齿轮20连接,旋转盘12固定套接在主旋转轴19上。第一驱动装置13包括第一电机131和第一传动齿轮组132,第一电机131与第 一传动齿轮组132固定连接,第一胶轴固定装置15包括第一旋转轴152和第一挡盘153,第一挡盘153设置在第一旋转轴152根部,第一旋转轴152与第一传动齿轮组132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装14置包括第二电机141和第二传动齿轮组142,第二电机141与第二传动齿轮组142固定连接,第二胶轴固定装置16包括第二旋转轴162和第二挡盘163,第二挡盘163设置在第二旋转轴162根部,第二旋转轴162与第二传动齿轮组142固定连接。第一卡位机151构安装在第一挡盘153上。第二卡位机构161安装在第二挡盘163上。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设为180度。本技术具体实施例还包括安装在旋转盘12上的第一卡位圈21,第一卡位圈21设置在第ー挡盘153外侧,还包括安装在旋转盘12上的第二卡位圈22,第二卡位圈22设置在第二挡盘163外側。本技术具体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安装支架11上的旋转盘刹车机构23。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技术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ー种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其特征在干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安装有主驱动装置和旋转盘,所述主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盘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盘上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线压延设备自动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安装有主驱动装置和旋转盘,所述主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盘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盘上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胶轴固定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胶轴固定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胶轴固定装置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胶轴固定装置固定连接,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打线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第一胶轴固定装置上的第一卡位机构和安装在第二胶轴固定装置上的第二卡位机构;放置在第一胶轴固定装置上的胶轴绕满铜线后,所述旋转盘旋转第一角度,所述打线装置的机械臂击打铜线,第二卡位机构将铜线缠绕到放置在第二胶轴固定装置上的胶轴内侧,第一驱动装置停止工作,放置在第二胶轴固定装置上的胶轴绕满铜线后,所述旋转盘旋转第二角度,所述打线装置的机械臂击打铜线,第一卡位机构将铜线缠绕到放置在第一胶轴固定装置上的胶轴内侧,第二驱动装置停止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晓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特仕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