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的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7304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稳定地确保泄放通路的开口面积和外形的小型化的旋转电机的壳体。在内周部配置有定子和转子的大致圆筒状的主壳体块(12A)的轴向的端面上结合有侧壳体块(12B)。使旋转电机侧收容空间(24)与外部连通的泄放通路(28)跨主壳体块(12A)和侧壳体块(12B)设置。设有筒状的定位销(31),该定位销(31)具有沿着轴向的贯通孔(31a)。在主壳体块(12A)与侧壳体块(12B)的对接面之间夹装密封材料(32)。定位销(31)跨泄放通路(28)的主壳体块(12A)侧的通路端和侧壳体块(12B)侧的通路端而与主壳体块(12A)侧的通路端和侧壳体块(12B)侧的通路端嵌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车辆的驱动装置等中使用的旋转电机的壳体
技术介绍
作为在车辆的驱动装置等中使用的旋转电机,已知有在大致圆环状的定子的内侧收容有能够旋转的转子的旋转电机。此种旋转电机大多数将收容定子和转子的壳体通过多个块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旋转电机的壳体中,在大致圆筒状的第一壳体块的轴向的端面上通过螺栓紧固等而结合不同体的第二壳体块,该第一壳体块在内周面上固定设置有定子,在通过这些壳体块围成的内部空间的底部积存用于润滑或冷却的油。并且,积存在内部 空间中的油在与转子的旋转连动的泵的作用下向壳体内的各部分供给。另外,在该旋转电机的壳体中,使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泄放(bleeding)通路跨第一壳体块和第二壳体块形成。具体而言,一端侧与大气连通的泄放孔沿轴向形成在第一壳体块的周壁上,一端向壳体的内部空间开口且另一端在与第一壳体块对接的对接部处与第一壳体块侧的泄放孔连接的泄放孔形成在第二壳体块上。当因转子的旋转或温度的变化而内部空间内的空气的压力发生变动时,这样构成的泄放通路在内部空间与外部之间使空气流通,由此来抑制内部空间的压力的变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121549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旋转电机的壳体中,泄放孔以沿着轴向的方式形成在大致圆筒状的第一壳体块的周壁上,因此当将泄放孔的周壁的壁厚方向的开口高度设定得较高时,相应地第一壳体块的外形变得大型化,在实现装置的紧凑化方面不优选。因此,当前,研究了将泄放孔的周壁的壁厚方向的开口高度形成得低,例如形成为内径小的圆形形状的情况,但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壳体块与第二壳体块的对接部中,难以稳定地确保泄放通路的开口面积。S卩,在第一壳体块与第二壳体块的对接部中,为了防止油从内部空间漏出,而在两者之间夹装有密封材料,但当该密封材料被向泄放通路方向压出时,存在泄放通路的开口面积因密封材料而较大地变窄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稳定地确保泄放通路的开口面积和外形的小型化的旋转电机的壳体。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的壳体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以下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旋转电机的壳体(例如,实施方式的壳体12),其收容定子(例如,实施方式的定子15)和在该定子的内侧进行旋转的转子(例如,实施方式的转子16),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内周部配置所述定子和转子的大致圆筒状的第一壳体块(例如,实施方式的主壳体块12A)和经由密封材料(例如,实施方式的密封材料32)与该第一壳体块的轴向的端面结合的第二壳体块(例如,实施方式的侧壳体块12B),使由所述第一壳体块和第二壳体块围成的内部空间(例如,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侧收容空间24)与外部连通的泄放通路(例如,实施方式的泄放通路28)跨所述第一壳体块和第二壳体块形成,在泄放通路中设有筒状的定位销(例如,实施方式的定位销31),该定位销具有沿着轴向的贯通孔(例如,实施方式的贯通孔31a),所述定位销跨所述泄放通路的彼此对接的所述第一壳体块侧的通路端和所述第二壳体块侧的通路端而与所述第一壳体块侧的通路端和所述第二壳体块侧的通路端嵌合。由此,第一壳体块和第二壳体块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而结合,泄放通路的第一壳体块侧的通路端和第二壳体块侧的通路端通过定位销的贯通孔而彼此连通。并且,夹装在第一壳体块与第二壳体块之间的密封材料被定位销的周壁阻挡而不会进入到泄放通路内。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以第一方面的旋转电机的壳体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销的外周面设有捕捉槽(例如,实施方式的捕捉槽50),该捕捉槽允许夹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块与第二壳体块之间的密封材料的进入。由此,夹装在第一壳体块与第二壳体块之间而被向泄放通路方向压出的密封材料由定位销的外周面的捕捉槽来捕捉。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由于泄放通路的第一壳体块侧的通路端和第二壳体块侧的通路端通过定位销的贯通孔连接,因此能够提前防止密封材料向泄放通路内的进入的情况。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稳定地确保泄放通路的开口面积,并能够实现外形的小型化。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密封材料向泄放通路的进入由定位销来防止,因此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而实现产品成本的减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由于通过设置在定位销的外周面上的捕捉槽来捕捉夹装在第一壳体块与第二壳体块之间的密封材料,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壳体块与第二壳体块的对接部处的泄放通路周围的密闭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与图2的B-B截面对应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与图I的A-A截面对应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图I的C部的放大图。图4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中使用的定位销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与图3对应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0…旋转电机12、112 …壳体12A…主壳体块(第一壳体块)12B…侧壳体块(第二壳体块)12D…中间壳体块(第二壳体块)15…定子16…转子24…旋转电机侧收容空间(内部空间)28…泄放通路31、131…定位销31a、131a …贯通孔32…密封材料 5O…捕捉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图I是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的车辆的驱动装置I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与图I的A-A剖面对应的剖视图。在图I中,IlAUlB是车辆的后轮侧的左右的车轴。该驱动装置I的壳体12以从两车轴IlAUlB的大致中间位置覆盖一方的车轴IlB的外周侧的方式设置,并与车轴11A、IlB 一起被支承固定在车辆的后部下方。车轴驱动用的旋转电机10、对该旋转电机10的旋转进行减速的减速器13、将该减速器13的输出向左右的车轴IlAUlB分配的差动装置14以成为与车轴IlAUlB同轴的方式收容配置在壳体12的内部。壳体12具备围绕旋转电机10的外周侧的主壳体块12A ;与该主壳体块12A的轴向的一端侧结合的侧壳体块12B ;围绕差动装置14和减速器13的一部分的外周侧的变速器壳体块12C ;将主壳体块12A与变速器壳体块12C连接的中间壳体块12D。在该实施方式中,主壳体块12A构成旋转电机10的第一壳体块,侧壳体块12B和中间壳体块12D构成旋转电机10的第二壳体块。主壳体块12A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其内周面上固定设置有大致圆筒状的定子15。并且,在该大致圆筒状的定子15的内周侧配置有能够旋转的转子16。该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形成为转子16在定子15的内周侧进行旋转的内转子型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图I中22是卷绕于定子15的线圈,23是被保持在转子16的外周部的永久磁铁。在转子16的内周部结合有围绕车轴IlB的外周侧的转子轴17,该转子轴17以成为与车轴IlB同轴的方式经由轴承18a、18b由壳体12支承为能够旋转。在转子轴17的轴向的一端侧(图I中为右侧)的外周部与侧壳体块12B之间设有分析器19 (旋转传感器),该分析器19用于将转子16的旋转位置信息向旋转电机10的控制器(未图示)反馈。而且,在转子轴17的轴向的另一端侧(图I中为左侧)的外周部设有输出齿轮20,该输出齿轮20与减速器13的输入齿轮21啮合。另外,在中间壳体块12D设有隔壁26,该隔壁26将壳体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电机的壳体,其收容定子和在该定子的内侧进行旋转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内周部配置所述定子和转子的大致圆筒状的第一壳体块和经由密封材料与该第一壳体块的轴向的端面结合的第二壳体块,使由所述第一壳体块和第二壳体块围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泄放通路跨所述第一壳体块和第二壳体块形成,在泄放通路中设有筒状的定位销,该定位销具有沿着轴向的贯通孔,所述定位销跨所述泄放通路的彼此对接的所述第一壳体块侧的通路端和所述第二壳体块侧的通路端而与所述第一壳体块侧的通路端和所述第二壳体块侧的通路端嵌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樱田学福岛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