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食用马尾藻的人工育苗及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89278 阅读:4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8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食用的马尾藻人工育苗与栽培方法,利用水泥池作为育苗场地,所用海水进行过滤消毒处理;利用尼龙布苗帘作为附着基人工附苗,选择繁殖盛期的种藻采苗,采苗过程中每隔4-5h人工翻动一次;培育期间,用海水定期冲洗苗帘上的杂藻及污泥,每隔3天更换池中海水并添加营养盐;当幼苗长度达到5cm左右时进行夹苗并放入海区栽培;栽培产量为鲜重1700kg/Km苗绳;栽培在水层浅、水温较高(最高33.7℃)的全日潮海区有利于生殖托成熟,比自然生长的藻体提前至少1个多月;应用该方法可规模化进行马尾藻类的人工育苗与栽培,也是保护和增殖马尾藻自然资源的有效措施,栽培的产品具有食品、药用、肥料、饲料、海藻工业等商业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型经济海藻的人工育苗及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海藻养殖大国,主要栽培种类有海带、裙带菜、条斑紫菜、坛紫菜、龙须菜、羊栖菜等,开展大型褐藻马尾藻类的育苗与栽培,可增加我国海藻栽培新种类。世界上已报道的马尾藻有400多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水域。在中国墨角藻目的种类中,马尾藻属的种类最多,共130种。广东省记载的有39种,生物量位居大型海藻之首,素有海底森林之称,通常被用作提取碘晶、褐藻胶、高活性膳食纤维和医药工业、饲料、肥料及其添加剂等的原料,也是人类良好的高纤维食品,在能源短缺的今天,用马尾藻 来生产酒精、甲烷也是有前途的。但鉴于马尾藻自然资源因过度采集和污染而严重衰竭,开展人工育苗栽培与增殖是恢复马尾藻资源的真正有效方式,这将有助于保护和修复沿海生态环境,而且对人工藻礁建立、渔场的形成及保护等也起重要作用。硇洲马尾藻naozhouense)是我国南方特有的大型经济海藻,多年生长,体长可达I. 7 m以上,自然生态条件下,藻体4月初开始形成生殖托,5月为繁殖盛期。硇洲马尾藻是目前被研究发现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大型褐藻之一,具有商业化栽培的的潜在前景,它在食品、医药、饵料、轻化工业原料、化妆品、能源以及土壤肥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目前,对于马尾藻的研究涉及多糖提取、营养成分的分析、抗肿瘤作用和生态等方面较多。而对于其人工育苗栽培研究报道较少。为保护野生海藻资源,防止近海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为鲍鱼、海参养殖业以及海藻产品的深加工提供原料,本专利技术涉及可食用的硇洲马尾藻的人工育苗和栽培技术,为我国开发了一种新的可以产业化育苗栽培的大型食用、药用的热带经济海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开展马尾藻的人工育苗及栽培,为马尾藻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原料保障技术。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马尾藻育苗栽培的方法如下 ,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设施和育苗用水 马尾藻人工育苗池的水泥池底面积为40-60 m2,深度为30-60 cm,底部有排水孔,每个池底安放的气石密度为4-6个/10 m2,海水盐度在28-30之间,海水经暗沉淀,二级砂虑和消毒处理,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海水一暗沉淀一一级砂虑一二级砂虑一消毒一育苗池; (2)采苗步骤方法水泥池先经过常规的洗刷消毒处理和晾干后,在长方形水泥池上部池缘下方20 cm的位置用适当长度的木材做横梁,加木楔紧固在池两侧的墙壁上,数条横梁均匀分布,靠近水泥池两端的横梁尽量贴近端壁。在繁殖盛期采集种藻,筛选长势较好、生殖托较多的藻体,用海水洗去藻体上的污泥、附生生物等杂物,将雌雄种藻按重量比(5-10) 1放入到育苗池中;育苗池在采苗前I d铺好苗帘,苗帘两端拉紧固定于池中架设的横梁上,要求苗帘平整,否则影响采苗效果,苗帘离池底3-5 cm,水位控制在20-30 cm ;种藻投放育苗池后每天监测观察生殖托的成熟情况,发现生殖托上有大量受精卵或幼孢子体附着后,当天晚上对成熟种藻进行多次搅拌或震荡刺激处理,每次采苗要翻动种藻不少于三次,每次间隔时间为3-4 h,使受精卵或幼孢子体自然脱离生殖托并均匀附着在苗帘上,幼孢子体附着密度控制在50-80株/cm2苗帘,确保水面静止10-15 h,及时检查苗帘幼孢子体附着情况,密度达不到10-20个/cm2苗帘或者有空缺处,应在次日及时补采,附苗结束后将种藻从池中及时捞出,以免影响池中水质; (3)幼苗室内培育 苗帘平铺,水位控制在30-40 cm,幼孢子体附着24 h后采用微流水,日流水量10-15m3,每3 d冲刷苗帘一次,主要是清除杂藻、海鞘、藤壶等附生敌害生物和污泥,在水温20-25°C,光照 2000-3000 Lux,光时 12 h,添加的营养盐氮(NaNO3):磷(KH2PO3) = 3X 1(Γ6 O. 3Χ10_6,室内培养I个月,使其长度达到I. 5-2 mm左右;培育期间每个月定点采样镜检,监测观察苗种发育情况和生长情况,测量与计数,后期每15 d采样一次; (4)苗种海区培育 选择具有一定流速和风浪,平坦的沙泥底质,大干潮水深大于2 m,pH值8. 2-8. 5,大潮讯流速约O. 8 m/s,小潮讯流速约O. 25 m/s,透明度30 cm以上,盐度长期稳定在20以上,年最高水温34 °C以下,动物性固着生物少的海区。培养约5个月,使其长度达到5 cm左右,可分苗栽培; 适时调节水层马尾藻虽然是一种喜光的海藻,但是在苗帘刚下海时,由于苗帘干净,幼苗受不了直射光照射,故幼苗所处的水层要低些,一般掌握在20 cm左右为宜;以后可视苗帘附着物的情况适当上提;当水温降到27 °C以下时,可提升至水表层,直至不产生干露致死即可; 勤清洗马尾藻是一种非常喜清洁的海藻,勤清洗可使幼苗和附苗器保持干净,减少污泥和污损生物附着;当大量敌害生物出现时,必须清除,但是少量石莼共生对幼苗有利; 当部份幼苗株高长到O. 5 cm以上时,就可以分大留小进行夹苗绳放养,勤分出大苗有利于小苗生长; 刚夹苗放养的马尾藻,因个体短小,极容易被海区敌害生物附生覆盖;为了预防敌害生物附生覆盖,可将刚夹好苗的苗绳折成约50 cm垂养或者8-10条苗绳集为一簇密挂平养,这样可利用苗绳与苗绳之间在波浪推动下所产生的磨擦作用达到预防敌害生物附着的目的;待小苗长到5-10 cm左右再分疏用于栽培生产; (5)日常管理 ①清洗苗种培育过程,要经常防止幼苗被淤泥附着沉积,影响苗种生长,前期要求隔天用水枪喷洗苗帘一次,后期每隔2-3 d喷洗一次,水枪流量以去除淤泥而不影响幼苗为准,苗种规格I cm以下的早期流量小,来回喷洗2-3遍去除淤泥,苗种规格达到2-3 cm以上的中后期加大流量; ②日常工作及时清除漂浮垃圾,防止大型垃圾刮擦苗帘导致苗种损失;整理培育筏架和苗帘,防止筏架和苗帘脱落或翻转; ③生物保护苗种规格3cm以上阶段,尽量留存石莼以利于保护苗种度夏生长和敌害影响,当10月海区水温下降时,尽量去除布帘上的石莼以利于苗种快速生长,并及时分苗、夹苗和栽培; ④敌害防治苗种规格3cm以下阶段,以防淤泥、藤壶、海鞘和杂藻附着为主,主要采取水枪喷洗苗帘;苗种规格3 cm以上时,如果发现敌害生物,可以采取淡水浸泡的方法进行处理,浸泡时间控制在15-20 min为宜; ⑤避开台风台风来临前,需要及时采取规避措施,将培育筏架和苗种转移到污损生物尽可能少的的避风港内,切忌将苗种移入育苗室内,盛夏高温季节,室内水温高于海区水温 至少2 °C,而且无法保证足够的流水,极易受到热伤害,另外,也可以准备好石块或水泥块,固定在筏架上,使筏架下沉1-2 m水深,加固培育筏架和苗帘,同时在水面做好明显的标记,便于台风过后及时恢复和整理; ⑥及时分苗和夹苗到10月中旬,海区水温开始下降,苗种规格达到5cm以上时,应及时分苗和夹苗,进行马尾藻的海区栽培。所述的育苗帘材料采用尼龙织带布帘,布条宽度为2-2. 5 cm,编织的布帘长度为180-200 cm,宽度40-50 cm,横档3_6条固定布帘,把外套封聚乙烯冲气管且直径为8_10_的不锈钢或弹簧材料用聚乙烯网线或维尼纶绳固定于苗帘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食用马尾藻的人工育苗及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育苗设施和育苗用水马尾藻人工育苗池的水泥池底面积为40?60?m2,深度为30?60?cm,底部有排水孔,每个池底安放的气石密度为4?6个/10?m2,海水盐度在28?30之间,海水经暗沉淀,二级砂虑和消毒处理,具体处理步骤如下:海水→暗沉淀→一级砂虑→二级砂虑?→消毒?→育苗池;(2)采苗步骤方法水泥池先经过常规的洗刷消毒处理和晾干后,在长方形水泥池上部池缘下方20?cm的位置用适当长度的木材做横梁,加木楔紧固在池两侧的墙壁上,数条横梁均匀分布,靠近水泥池两端的横梁尽量贴近端壁;在繁殖盛期采集种藻,筛选长势较好、生殖托较多的藻体,用海水洗去藻体上的污泥、附生生物等杂物,将雌雄种藻按重量比(5—10):1放入到育苗池中;育苗池在采苗前1?d铺好苗帘,苗帘两端拉紧固定于池中架设的横梁上,要求苗帘平整,否则影响采苗效果,苗帘离池底3?5?cm,水位控制在20?30?cm;种藻投放育苗池后每天监测观察生殖托的成熟情况,发现生殖托上有大量受精卵或幼孢子体附着后,当天晚上对成熟种藻进行多次搅拌或震荡刺激处理,每次采苗要翻动种藻不少于三次,每次间隔时间为3?4?h,使受精卵或幼孢子体自然脱离生殖托并均匀附着在苗帘上,幼孢子体附着密度控制在50?80株/cm2苗帘,确保水面静止10?15?h,及时检查苗帘幼孢子体附着情况,密度达不到10?20个/cm2苗帘或者有空缺处,应在次日及时补采,附苗结束后将种藻从池中及时捞出,以免影响池中水质;(3)幼苗室内培育苗帘平铺,水位控制在30?40?cm,幼孢子体附着24?h后采用微流水,日流水量10?15?m3,每3?d冲刷苗帘一次,主要是清除杂藻、海鞘、藤壶等附生敌害生物和污泥,在水温20?25?℃,光照2000?3000?Lux,光时12?h,添加的营养盐氮(NaNO3):磷(KH2PO3)=3×10?6:0.3×10?6,室内培养1个月,使其长度达到1.5?2?mm左右;培育期间每个月定点采样镜检,监测观察苗种发育情况和生长情况,测量与计数,后期每15?d采样一次;(4)?苗种海区培育选择具有一定流速和风浪,平坦的沙泥底质,大干潮水深大于2?m,pH值8.2?8.5,大潮汛流速约0.8?m/s,小潮汛流速约0.25?m/s,透明度30?cm以上,盐度长期稳定在20以上,年最高水温34?℃以下,动物性固着生物少的海区;培养约5个月,使其长度达到5?cm左右,可分苗栽培;适时调节水层:马尾藻虽然是一种喜光的海藻,但是在苗帘刚下海时,由于苗帘干净,幼苗受不了直射光照射,故幼苗所处的水层要低些,一般掌握在20?cm左右为宜;以后可视苗帘附着物的情况适当上提;当水温降到27?℃以下时,可提升至水表层,直至不产生干露致死即可;勤清洗:马尾藻是一种非常喜清洁的海藻,勤清洗可使幼苗和附苗器保持干净,减少污泥和污损生物附着;当大量敌害生物出现时,必须清除,但是少量石莼共生对幼苗有利;当部份幼苗株高长到0.5?cm以上时,就可以分大留小进行夹苗绳放养,勤分出大苗有利于小苗生长;刚夹苗放养的马尾藻,因个体短小,极容易被海区敌害生物附生覆盖;为了预防敌害生物附生覆盖,可将刚夹好苗的苗绳折成约50?cm垂养或者8?10条苗绳集为一簇密挂平养,这样可利用苗绳与苗绳之间在波浪推动下所产生的磨擦作用达到预防敌害生物附着的目的;待小苗长到5?10?cm左右再分疏养殖生产;(5)日常管理①清洗:苗种培育过程,要经常防止幼苗被淤泥附着沉积,影响苗种生长,前期要求隔天用水枪喷洗苗帘一次,后期每隔2?3?d喷洗一次,水枪流量以去除淤泥而不影响幼苗为准,苗种规格1?cm以下的早期流量小,来回喷洗2?3遍去除淤泥,苗种规格达到2?3?cm以上的中后期加大流量;②日常工作:及时清除漂浮垃圾,防止大型垃圾刮擦苗帘导致苗种损失;整理培育筏架和苗帘,防止筏架和苗帘脱落或翻转;③生物保护:苗种规格3?cm以上阶段,尽量留存石莼以利于保护苗种度夏生长和敌害影响,当10月海区水温下降时,尽量去除布帘上的石莼以利于苗种快速生长,并及时分苗、夹苗和栽培;④敌害防治:苗种规格3?cm以下阶段,以防淤泥、藤壶、海鞘和杂藻附着为主,主要采取水枪喷洗苗帘;苗种规格3?cm以上时,如果发现敌害生物,可以采取淡水浸泡的方法进行处理,浸泡时间控制在15?20?min为宜;⑤避开台风:台风来临前,需要及时采取规避措施,将培育筏架和苗种转移到污损生物尽可能少的的避风港内,切忌将苗种移入育苗室内,盛夏高温季节,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恩义张才学陈春亮卢仕严孙省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