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恩铭专利>正文

轧机专用止推轴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853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机专用止推轴承装置,其止推轴承的内圈在和挡圈配合一侧的端面上制作出凹凸体,它和与其配合挡圈一侧端面上的凸凹体相啮合成一体,以此消除与轧辊运转不同步、内圈的“爬动”问题,杜绝轴承和挡圈端面平面相对摩擦出现烧损轴承隐患,提高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轧机的专用轴向轴承装置。目前,我国各轧钢厂轧机上普遍采用与四列圆柱滚子轴承配套使用的轴向止推轴承,是“替代”性的单列向心和四点接触球轴承,少数厂家在中、初轧机组采用了双列向心推力球和双列向心球面滚子、双列圆锥、圆柱轴承。为了便于轧辊的装卸,使得这种“轴向”轴承与辊轴颈之间被迫采用了“松动”配合,而且还无法固定方位,故其出现内圈与辊轴颈在运转时不同步,产生“爬动”,造成与径向轴承内圈的外侧端面、挡圈内侧端面和辊轴颈表面磨擦发热,游隙缩小,润滑脂于结,滚动体不再滚动,并使保持架熔断造成烧损,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滑的可彻底根除止推轴承内圈“爬动”的轧机专用止推轴承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如下列方式实现的轧机专用止推轴承装置,是由轴承的内圈1、外圈4、滚子7、保持架5和挡圈3所组成,该止推轴承在其内圈1和挡圈3相配合一侧的端面上,制作成为凹凸形状,即内圈凹凸体2,它与位于固定挡圈3一侧制作的凸凹体6啮合成为一体。该轴承可采用双列球形,圆锥或圆柱面滚柱轴承。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较的优点是由于止推轴承的内圈凹凸体和固定挡圈的凸凹体为相啮合结构,这样克服了与辊轴颈运转不同步,消除了径向轴承内圈侧端面与挡圈内侧端面及辊轴颈表面的摩擦发热,杜绝了轴承烧损的隐患,提高了使用寿命,彻底根除了内圈“爬动”问题,加工容易改装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轧机专用止推轴承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止推轴承A-A向视图。图3是挡圈B-B向视图。1内圈,2内圈凹凸体,3挡圈,挡圈凸凹体6,外圈4,保持架5,滚子7。如附图所示的轧机专用止推轴承装置,它有内圈1,内圈凹凸体2,外圈4,保持架5,滚子7及挡圈3,挡圈3一侧的凸凹体6。内圈1的一侧端面上制作出凹凸体2,呈圆周向心对称。参看图3,一侧制作带有凸凹体6的挡圈3,其凸凹体6和内圈凹凸体2相啮合成一体。此轴承采用了双列球轴承。本技术彻底根除了止推轴承内圈1的“爬动”问题,达到了和辊轴同步运转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轧机专用止推轴承装置,它由轴承的内圈(1),外圈(4),滚子(7),保持架(5)和挡圈(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轴承在其内圈(1)和挡圈(3)配合一侧的端面上,制作成为凹凸形状,即内圈凹凸体(2),它与位于固定挡圈(3)一侧制作的凸凹体(6)啮合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专用止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可以采用双列球形、圆锥或圆柱面滚动轴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轧机专用止推轴承装置,其止推轴承的内圈在和挡圈配合一侧的端面上制作出凹凸体,它和与其配合挡圈一侧端面上的凸凹体相啮合成一体,以此消除与轧辊运转不同步、内圈的“爬动”问题,杜绝轴承和挡圈端面平面相对摩擦出现烧损轴承隐患,提高了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21B31/07GK2272787SQ9620171公开日1998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25日专利技术者杨恩铭, 孟广骏 申请人:杨恩铭, 孟广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机专用止推轴承装置,它由轴承的内圈(1),外圈(4),滚子(7),保持架(5)和挡圈(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轴承在其内圈(1)和挡圈(3)配合一侧的端面上,制作成为凹凸形状,即内圈凹凸体(2),它与位于固定挡圈(3)一侧制作的凸凹体(6)啮合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恩铭孟广骏
申请(专利权)人:杨恩铭孟广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