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惰辊传动侧轴承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505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7 19:39
一种轧机惰辊传动侧轴承座,包括轴承盒和轴承座端盖,轴承盒内设有圆锥滚子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和铜环,轴承内圈与轴承座端盖之间设置有一推力轴承,轴承座端盖与推力轴承之间支撑有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盒与轴承座端盖相对合的环形端面上径向增设有若干甩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增设甩油口,在解决轴承盒的偏转问题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轴承座内部轴承、铜环润滑不足问题,消除零件磨损,大大提高了轴承座的使用寿命,消除了轴承因润滑不足造成的磨损风险和铁铜屑产生辊印的质量隐患,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可以推广到所有森吉米尔板带轧机上或有类似结构的轧机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不锈钢生产制造
,涉及一种轴承座,具体是一种轧机惰辊传动侧轴承座,应用于森吉米尔不锈钢板带轧机的上惰辊传动侧轴承座。
技术介绍
DMS森吉米尔轧机20辊不锈钢冷带轧机惰辊传动侧悬挂轴承座悬挂点设置在惰辊端部且轧制过程中悬挂液压缸的上拉力始终作用在轴承座上。轧制力和液压缸作用力方向始终相反,因此在轧制过程中轴承座总是存在弯矩使轴承座偏转而导致磨损。同时,在轧制过程中第一中间辊要进行轴向蹿动,其轴向力将传递给第二中间辊。因此,悬挂轴承座同时受到轴向力作用。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1320160701.2的中国专利《一种轧机惰辊轴承座》,包括轴承盒和轴承座端盖,所述轴承盒内设有圆锥滚子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和铜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与轴承座端盖之间设置有一推力轴承,并在所述轴承座端盖与推力轴承之间支撑有弹簧;所述铜环的外径与惰辊的端部外径一致,所述铜环设置在推力轴承的保持架内圈中,其端面分别与轴承内圈和惰辊的端部相接触。该轴承座通过增加推力球轴承和弹簧解决了轴承盒的偏转问题,但圆锥轴承和推力球轴承的润滑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经常导致润滑不良而损坏轴承,其结构上的缺陷在于:一、由于轴承座推力轴承端面与铜环环面接触产生摩擦以及惰辊端部轴颈与圆锥轴承内圈装配采用间隙配合,当该环面摩擦力大于轴承内圈与惰辊辊颈摩擦力时容易导致轴承内圈与惰辊辊颈产生打滑,从而出现摩擦、磨损,最终发生火险隐患。同时导致铜环与惰辊辊颈、推力轴承端面出现摩擦产生铜屑而影响带钢表面质量。二、轴承座设计采用轧制油润滑,由于轧机内部空间有限及轧辊在高速运转,不能安装专门的润滑油管,仅靠轧机内部喷溅的轧制油润滑。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轧制油很难进入轴承座内部,只能起到表面的冷却作用。轧制油通过辊颈位置进入轴承座内部流量非常小,对轴承润滑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润滑不良加剧了轴承的磨损。因此该轴承座润滑条件差,不但影响轧制安全、质量,也直接降低了铜环、圆锥轴承、推力轴承寿命,增加了轴承等备件消耗成本。所以,需对现有的轴承座进行改进,轴承润滑问题不解决,生产过程中就存在严重的火险安全和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润滑性能好的轧机惰辊传动侧轴承座,可有效改善轴承座内部圆锥轴承、推力轴承及铜环之间的冷却、润滑条件,降低轴承与轴承之间、轴承与铜环之间的磨损风险。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轧机惰辊传动侧轴承座,包括轴承盒和轴承座端盖,轴承盒内设有圆锥滚子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和铜环,轴承内圈与轴承座端盖之间设置有一推力轴承,轴承座端盖与推力轴承之间支撑有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盒与轴承座端盖相对合的环形端面上径向增设有若干甩油口。作为改进,所述甩油口为4个,呈90度一个分布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作为改进,所述甩油口的深度为9~11mm,宽度为18~22mm。作为改进,所述轴承盒的环形端面上间隔开设有多个与轴承座端盖连接的螺栓孔,甩油口分布在螺栓孔之间。再改进,所述螺栓孔为均匀间隔的8个。再改进,所述轴承盒的开口处内壁设有15~25度倒角。最后,所述轴承盒与轴承座端盖组装后的轴承座总厚度不大于91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原先的轴承座基础上增设甩油口,使轴承内圈辊颈处和轴承座端面的轧制油更容易进入轴承座中,并不断通过甩油口甩出,新的润滑油不断的补充,有效地改善了轴承座内部圆锥轴承、推力轴承及铜环之间的冷却、润滑条件,降低轴承与轴承之间、轴承与铜环之间的磨损风险。本技术结构合理,在解决轴承盒的偏转问题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轴承座内部轴承、铜环润滑不足问题,消除零件磨损,大大提高了轴承座的使用寿命,消除了轴承因润滑不足造成的磨损风险和铁铜屑产生辊印的质量隐患,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可以推广到所有森吉米尔板带轧机上或有类似结构的轧机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承座中轴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轧机惰辊传动侧轴承座,包括轴承盒1和轴承座端盖,轴承盒1内设有圆锥滚子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和铜环,轴承内圈与轴承座端盖之间设置有一推力轴承,轴承座端盖与推力轴承之间支撑有弹簧,上述结构与改进前的结构一致,这里不再重复说明;轴承盒1与轴承座端盖相对合的环形端面上径向增设有4个甩油口11,甩油口11呈90度一个分布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甩油口11的深度为10mm,宽度为20mm,甩油口11的增设,在轧辊及轴承滚动体高速旋转条件下,轴承内部的气体及少量润滑油在离心力作用下从轴承内腔中高速甩出,从而形成内外部压差,在这种压差作用下,使轴承内圈辊颈处和轴承座端面的轧制油更容易进入轴承座中,并不断通过甩油口11甩出,新的润滑油不断的补充,这样,非常有效地改善了轴承座内部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轴承及铜环之间的冷却、润滑条件,降低轴承与轴承之间、轴承与铜环之间的磨损风险;轴承盒1的环形端面上均匀间隔开设有8个与轴承座端盖连接的螺栓孔12,甩油口11分布在螺栓孔12之间,轴承盒1的开口处内壁设有15~25度倒角13,轴承盒1与轴承座端盖通过螺栓对合组装在一起,组装后的轴承座总厚度不大于91mm。加工时,只需将原来的轴承盒1的环向端面上开设四个甩油口11就可以了,轴承盒1与轴承座端盖的尺寸保持不变,由于轴承盒1与轴承座端盖的结构和尺寸都不变,因此不改变原安装条件。整体轴承座的外形尺寸基本不改变,因此辊系和轧机内部其他零件尺寸也不改变。本技术经实施后效果十分明显,在原先已经解决了轴承盒的偏转问题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轴承座内部轴承、铜环润滑不足问题,因此也就解决了上述零件因润滑不足造成的磨损问题,保证了安全生产,提高了使用寿命,消除了轴承因润滑不足造成的磨损风险和铁铜屑产生辊印的质量隐患。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机惰辊传动侧轴承座,包括轴承盒和轴承座端盖,轴承盒内设有圆锥滚子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和铜环,轴承内圈与轴承座端盖之间设置有一推力轴承,轴承座端盖与推力轴承之间支撑有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盒与轴承座端盖相对合的环形端面上径向增设有若干甩油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机惰辊传动侧轴承座,包括轴承盒和轴承座端盖,轴承盒内设有圆锥滚子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和铜环,轴承内圈与轴承座端盖之间设置有一推力轴承,轴承座端盖与推力轴承之间支撑有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盒与轴承座端盖相对合的环形端面上径向增设有若干甩油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惰辊传动侧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口为4个,呈90度1个分布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机惰辊传动侧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口的深度为9~11mm,宽度为18~22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海永叶乃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