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转向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6028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转向管柱,包括传动杆和滑动管,传动杆的一端穿设于滑动管内,且滑动管的内孔上设有内花键,所述的传动杆上设有与滑动管内花键相匹配的外花键,滑动管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若干条贯通滑动管内孔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一端延伸至滑动管与传动杆相连接这端的端面上,所述滑动管开设有凹槽的这端外圆周面上还套设有弹性抱箍。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滑动管与传动杆相连接的这端上开设了若干条贯通至滑动管内孔的凹槽,且在所述滑动管开设有凹槽的这端外圆周面上还增设有弹性抱箍,因此在所述凹槽和弹性抱箍的作用下,不仅可降低内、外花键加工时对尺寸的精度要求,而且还可避免滑动管与传动杆在相对滑动过程中发生径向跳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配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车用转向管柱
技术介绍
车用转向管柱是汽车转向机构中的一个重要构件,其结构主要包括传动杆和滑动管,传动杆的一端穿设于滑动管内,滑动管的内孔上设有内花键,所述的传动杆上设有与滑动管内花键相匹配的外花键,由于在实际转向工作过程中,传动杆与滑动管会相对滑动,因此为确保在相对滑动过程中其相互之间不发生径向跳动,对滑动管内孔上开设的内花键及与滑动管内花键相匹配的传动杆外花键的加工尺寸精度要求较为严格,进而加工难度较大、废品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降低加工难度和产品废品率的车用转向管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转向管柱,包括传动杆和滑动管,传动杆的一端穿设于滑动管内,且滑动管的内孔上设有内花键,所述的传动杆上设有与滑动管内花键相匹配的外花键,滑动管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若干条贯通滑动管内孔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一端延伸至滑动管与传动杆相连接这端的端面上,所述滑动管开设有凹槽的这端外圆周面上还套设有弹性抱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滑动管与传动杆相连接的这端上开设了若干条贯通至滑动管内孔的凹槽,且在所述滑动管开设有凹槽的这端外圆周面上还增设有弹性抱箍,因此一方面所述的凹槽可将原本一体式的滑动管切割成若干块,有效地降低了内、外花键加工时对尺寸的精度要求,另一方面凹槽外的弹性抱箍可促使被切割成若干块的滑动管端部重新聚在一块,并在弹性抱箍的弹性补偿作用下,可避免滑动管与传动杆在相对滑动过程中发生径向跳动。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管上开设的凹槽数量为四条,且这四条凹槽呈圆周均布。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I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给出了一种车用转向管柱,包括传动杆I和滑动管2,传动杆I的一端穿设于滑动管2内,且滑动管2的内孔上设有内花键,所述的传动杆I上设有与滑动管2内花键相匹配的外花键,滑动管2的外圆周面上圆周均布有四条贯通滑动管2内孔的凹槽21,且所述凹槽21的一端延伸至滑动管2与传动杆I相连接这端的端面上,所述滑动管2开设有凹槽21的这端外圆周面上还套设有弹性抱箍3。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滑动管2与传动杆I相连接的这端上开设了四条贯通至滑动管2内孔的凹槽21,且在所述滑动管2开设有凹槽21的这端外圆周面上还增设有弹性抱箍3,因此一方面所述的凹槽21可将原本一体式的滑动管2切割成若干块,有效地降低了 内、外花键加工时对尺寸的精度要求,另一方面凹槽21外的弹性抱箍3可促使被切割成若干块的滑动管2端部重新聚在一块,并在弹性抱箍3的弹性补偿作用下,可避免滑动管2与传动杆I在相对滑动过程中发生径向跳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转向管柱,包括传动杆和滑动管,传动杆的一端穿设于滑动管内,且滑动管的内孔上设有内花键,所述的传动杆上设有与滑动管内花键相匹配的外花键,其特征在于:滑动管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若干条贯通滑动管内孔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一端延伸至滑动管与传动杆相连接这端的端面上,所述滑动管开设有凹槽的这端外圆周面上还套设有弹性抱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转向管柱,包括传动杆和滑动管,传动杆的一端穿设于滑动管内,且滑动管的内孔上设有内花键,所述的传动杆上设有与滑动管内花键相匹配的外花键,其特征在于滑动管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若干条贯通滑动管内孔的凹槽,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忠核余光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龙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